楼飞
近年,甲状腺癌的患病概率不断增长,其已成为女性第五大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最为常见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行为且生长缓慢,但是早期即会出现淋巴结的转移,且多是颈部的淋巴结转移[1]。对颈部的淋巴结发生转移进行诊断的方式主要是穿刺活检以及影像学的检查,高频的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对于表浅组织的显示较好,现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对淋巴结的探测中[2]。为了评价超声在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本院对其开展了深入探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同意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选取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癌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24~61岁,平均(42.13±2.34)岁。45例患者经过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排除桥本氏甲状腺炎症,其中乳头状癌29例,髓样癌10例,滤泡状癌3例,未分化癌3例。淋巴结转移(转移组)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3~61岁,平均(43.13±2.34)岁。无淋巴结转移(非转移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3~59岁,平均(41.13±2.34)岁。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测(Vivi7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美国GE公司,探头为线阵宽频,频率7.512MHz),仰卧位,使患者的头向后仰,充分暴露甲状腺以及颈部增大的淋巴结,对转移性的淋巴结出现的二维图像进行观察并标记。观察记录患者颈部淋巴结直径、形状、位置、是否钙化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与美国的头颈外科学所制定出的颈部淋巴结的分区相结合将超声检测出的淋巴结分为6个区,其中中央区的淋巴结为V1区的淋巴结,下界、上界及双侧界逐一为胸骨上窝、舌骨以及颈总动脉;侧颈部的淋巴结包含I区-V区的淋巴结,后界、前界、下界、上界逐一为斜方肌、胸骨舌骨肌的侧缘、锁骨、颅底。观察对比侧颈部的淋巴结以及中央区的淋巴结,全数超声检测的淋巴结都实施病理检测。
1.3 转移的诊断标准 (1)颈侧区的淋巴结的长径≥8.0 mm,中央区的淋巴结的长径≥5.0mm;(2)形状是类圆形,L/T<2;(3)不存在淋巴结门或是偏心;(4)内部是低回声,并出现点状钙化、团状的高回声等。有以上≥两项的患者,即可评定成颈部的淋巴结转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1 病理及超声结果 术前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灵敏度84.00%(21/25)、特异度90.00%(18/20)、假阴性率16.00%(4/25)、假阳性率10.00%(2/20)、阴性预测值81.82%(18/22)、阳性预测值91.30%(21/23),见表1。
表1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超声与病理结果比较(n)
2.2 不同区域的超声诊断比较 术后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其中中央区的转移14例(56.00%),超声诊出7例,诊出率50.00%;侧颈部的转移11例(44.00%),超声诊出9例,诊出率81.82%,超声对于中央区的淋巴结的阳性率比侧颈区的低,P<0.05。见表2。
表2 超声对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阳性率比较[n(%)]
2.3 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结果 在25例通过病理诊断是颈部转移的患者之中,淋巴结的转移个数是1个的是5例,≥2个的是20例。超声诊断对于转移数是1个的阳性率比≥2个的低,P<0.05。见表3。
表3 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数量结果[n(%)]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颈部癌症,其主要为乳头状癌,预后也相对较好[4]。甲状腺癌的转移方式最多为区域性的淋巴结转移[5]。目前颈部的淋巴结转移是否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尚无定论,不过其为远处转移以及局部复发的高危因素已被大多数的学者所认可[6-7]。因此,甲状腺癌患者对颈部的淋巴结转移实施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中方案制定以及预后改善中的重要部分。
甲状腺癌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最常见的诊断方式是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其也是甲状腺癌在术后进行复查的必要检查手段[8],除了有无创、实用、廉价的特点之外,其在对甲状腺癌以及颈部的淋巴结转移的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9],而且其彩超的结果对于临床诊疗亦是必要的参考依据[10]。本资料结果显示,术前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灵敏度84.00%、特异度90.00%、假阴性率16.00%、假阳性率10.00%、阴性预测值81.82%、阳性预测值91.30%;术后颈部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其中有14例是中央区转移,1例是侧颈部的转移,10例两区均有淋巴结的转移。超声诊断对于中央区淋巴结的阳性率低于侧颈区。在25例通过病理诊断是颈部转移的患者中,淋巴结的转移个数是1个的5例,≥2个的20例。超声诊断对于转移数是1个的阳性率低于≥2个的阳性率。
综上所述,将超声诊断应用于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