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论画六法》

2019-09-16 07:35张雪琦
锋绘 2019年7期
关键词:张彦远

张雪琦

摘 要:谢赫六法几乎成为中国绘画的根本法则,并为历代画家和鉴赏家所尊奉。谢赫归纳出“六法”以后并没有给每一法做详细解释,张彦远的这篇文章是在谢赫以后第一次对“六法”的意义及运用加以独到见解。本文就张彦远《论画六法》一文中的几个观点作以分析。

关键词:谢赫六法;张彦远;《论画六法》

南齐谢赫在归纳概括了前人画理之后,列出了“六法”这一绘画准则。“六法”本是用作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但同时也是作画的方法。虽然后来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作为山水画的评价与绘画准则,但还是在“六法”这一基础上所发展而来的。张彦远的《论画六法》并不是将“六法”逐条解说,而是综合概括了六法精神,分别轻重,将六法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1 张彦远对顾恺之“形神论”的发展

东晋顾恺之《论画》、《摹拓妙法》、《画云台山记》中的“传神”、“以形写神”、“骨法”、“用笔”、“用色”、“置陈布势”以及“模写要法”等诸多绘画理论,是谢赫“六法”提出的理论基础。“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即指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可以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说眼睛是画好人物画的关键。顾恺之“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提出标志着从魏晋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绘画从表现外形美进入到表现内在美的阶段。

唐代张彦远对谢赫六法中“骨法用笔”加以阐释:“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以形写神”并达到“形神兼备”,唐代以前多以人物画为主,主张骨法用笔求形似的同时也注重神韵的传达,即“形似之外求其画”。二是“以神写形”,即“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主张以气韵求其画,认为神与气韵相同。虽论述稍有偏颇之处,但是注重画家主体意识,并提升绘画审美愉悦功能,这是具有进步性的。形神论的发展大体上是神韵地位逐步提高的过程,春秋至晋,以形似为重;唐代提倡形神并重;宋代文人画家强调神似;至明清各家更是各持己见,三种理论皆自相立。

2 对“迁想妙得”的发展

六法本是为画人物而设,张彦远把气韵生动摆在第一位,至于其他没有生命的东西,他认为是最容易画的,所以他说“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用,无生动之可拟,无气韵之可侔,直要位置向背而已。”又引用顾恺之的話“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其台阁一定器耳,差易为也。”因为器物台榭本身并没有思想感情,画家也就用不着“迁想妙得”,只要注意位置向背的安排就可以。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有不当之处的,气韵不仅在画家的本身,所画之物也是有气韵的。亭台楼阁等器物是作为人物生活的环境而入画的,也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并非建筑蓝图,所以就有需要体验生活的必要。如倪云林画茅亭就潜藏作者的思想,西方也多有理论阐论建筑是富有韵律的。所以,画家主观的气韵生动,对象客观的气韵生动与画面上用笔的气韵生动三者是需要统一的,缺一不可。

3 对具象与抽象的讨论

张氏先引用顾恺之的话“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认为顾说的有道理,后又引用韩非子的话“犬马难,鬼魅易”认为韩说的也是对的。这里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张在文章中写道“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无论画家是画鬼神还是人物,它们都是有生动形状可以描绘的,但是需要精神气韵周全,若气韵笔力不周只是形状色彩漂亮也不能算是好画。所以张彦远这里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强调气韵和用笔的重要性,无论是具象的人物还是抽象的鬼神没有神韵和笔力都不可。所以想象并不一定易于写实,现实的与想象的各有难易,未可一概而论。张彦远推崇吴道子的画,主要着眼点也在于气韵和用笔:“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他说吴道子的画有两个长处,一是气韵,画幅几乎容不下的“气韵雄壮”。另一个是“笔迹磊落”。

4 厚古薄今的崇古思想

张彦远在文中说到:“古之画或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充分肯定了晚唐之前的绘画,又表达了对吴道子的赞扬:“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也。”对张彦远来说唐高宗时期的画家吴道子已是古人,可以看出张彦远对古画的崇尚和赞扬之情。随后表达了对今之画的不满:“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彩色,则失其笔法,岂曰画也。呜呼!今之人斯艺不至也。”他认为今人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是“错乱而无旨,众工之迹是也”。拿当前还未成熟的画家与古代大画家相比,当然相差很远,但是绘画在每个时期都有优秀的画家,并不是今不如古,也不是越古越好,也不是今一定胜古。画作的优劣不能以时代的早晚为决定条件,这种“厚古薄今”的绘画史观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绝对化了。另外受封建时代的影响,张彦远带有明显的阶级思想观念:“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这也影响了《历代名画记》中画家排名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参考文献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95.

[2](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3.

[3](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14.

猜你喜欢
张彦远
“意境论”在晚唐五代山水画中的美学诠释
《历代名画记》
论《历代名画记》的品评标准
《历代名画记》中的立场矛盾分析
唐代“书画同体”学说的影响
“气韵”理论的历史性生成
张彦远论“六法”
《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对顾恺之的品评问题研究
张彦远五等论画说的品第诠次
浅谈张彦远的“六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