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2019-09-16 07:13
光明中医 2019年16期
关键词:胸廓强直性脊柱炎

许 江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常见的慢性炎症病变,其发病人群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患者的病程漫长,治愈难度大,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故临床需对强直性脊柱炎予以积极治疗[1]。近年来,中医学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进展,针刺作为一种中医特色技术,也被逐渐用于该疾病治疗中,本研究为探讨中医针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针对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开展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017年1月—2018年9月)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0例/组,对照组的年龄为20~63岁,平均(40.07±11.56)岁;男女分别有24例、6例;观察组的年龄为21~64岁,平均(40.42±11.37)岁,男女分别有25例、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辅助检查证实为强直性脊柱炎;2)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有药物过敏史;2)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3)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同时参与其他临床医学试验。

1.3 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药物治疗,选择柳氮磺吡啶片,口服,每日2次,每次1.0 g,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中医针刺治疗,选择风池穴、肾俞穴、夹脊穴、肝俞穴、阿是穴,对穴位予以局部消毒处理,取2寸长毫针以垂直角度快速刺入穴位,刺入1寸深,得气后运用捻转泻法运针,每隔10 min运针1次,持续留针30 min。每天1次,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症状评分主要是针对患者四肢关节疼痛、背腰骶部疼痛及晨僵的严重程度进行计分,计分方法为视觉模拟评分法,总分0~10分,得分随着症状的减轻而降低;生活质量评分的评估工具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单个维度100分,得分随着该维度的改善而增高[2]。

1.5 疗效评价1)显效:腰背疼痛、晨僵症状基本消失,脊柱活动度>45 cm,胸廓活动度>5 cm;2)有效:腰背疼痛、晨僵症状有所缓解,脊柱活动度为40~45 cm,胸廓活动度为4~5 cm;3)无效:未达到“有效”的评判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2 2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的四肢关节疼痛、背腰骶部疼痛、晨僵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症状评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相比,2)P<0.05

2.3 2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2组治疗后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比较2组治疗后的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胸廓活动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其枕墙距、指地距较对照组更小(P<0.05)。见表4。

2.5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5。

表3 2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相比,2)P<0.05

表4 2组患者胸廓活动度、枕墙距、指地距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相比,2)P<0.05

表5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相比,1)P<0.05;与对照组相比,2)P<0.05

3 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病变、脊柱中轴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伴随有背腰骶部疼痛、晨僵、关节疼痛等症状,导致患者胸廓活动受限,脊柱逐渐发生畸形改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丧失劳动力,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心痛苦[4~6],因此,临床上主张对强直性脊柱炎予以积极治疗。

西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与免疫机制紊乱有关,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多采用免疫调节药物,常用药物如柳氮磺吡啶,该药物由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吡啶偶氮合成,既可发挥局部消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还可对患者机体吸收、代谢叶酸的过程予以阻滞,减轻机体内免疫性炎症反应,从而减缓患者关节、肌腱受侵蚀的速度,起到保护关节功能的作用。

近年来,中医学技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中取得了良好进展,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学中属于“大偻病”的范畴,其病机为风寒湿邪入侵,以致经络痹阻,夹瘀夹湿,故中医治疗原则为除风祛湿、散寒通经[7]。针刺是一种中医特色治疗技术,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穴位,采用毫针刺入穴位,运用特殊手法运针,通过对穴位予以刺激,可有效刺激穴位下局部血运,还可调节脏腑阴阳之气,起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平衡阴阳的作用,还可有效减少局部炎性介质释放,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感[8,9]。

本研究结果显示: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其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与西药合用可增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更好地缓解其症状;2)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说明针刺可更好地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炎症反应;3)治疗后,观察组的胸廓活动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其枕墙距、指地距较对照组更小(P<0.05),说明针刺还可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活动度,改善其脊柱功能;4)治疗后,观察组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这主要是因为针刺实施后提高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使其症状有效缓解,从而减轻了病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针刺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提高其脊柱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胸廓强直性脊柱炎
“呼吸肌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型制作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试论双簧管演奏中的呼吸方法
腹腔镜在儿童胸廓出口处疾病中的应用
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意义探究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