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晓源 古 娟 钟日君 张嘉伦 赵应松 王 敏 刘杰民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湖南 长沙 410208;3.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4.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55000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腹痛、腹泻和便血等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特发性炎症性肠病[1]。UC病因尚不清楚,研究认为其发病与遗传、环境、感染、微生物群失调和免疫应答等因素密切有关[2]。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也是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的始动细胞[3];激活的DC是导致UC发生发展的关键启动子[4]。目前UC的西医治疗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及微生态制剂等联合用药,虽有成效,但仍面临副作用大、易复发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健脾益肠散是基于UC“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组方的名老中医(董菲洛教授)经验方,临床治疗UC安全有效,并能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5],且健脾益肠散治疗UC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荣获2017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进一步明确健脾益肠散治疗UC的免疫耐受机制,本研究从体外细胞角度观察了健脾益肠散对DC细胞成熟标志CD83表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 实验动物 10只SPF级SD大鼠,雄性,体质量220~250 g,用于制备含药血清。C57BL/6 小鼠,6~8周,雄性,体质量18~25 g,用于分离DC细胞。动物均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许可证号SCXK(湘)2014-002。
1.2 试药与仪器 健脾益肠散(黄芪15 g,太子参15 g,白术12 g,白豆蔻6 g,木香6 g,败酱草30 g,补骨脂20 g,芡实12 g,茯苓12 g,炙甘草6 g)中药饮片均购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中药房,经鉴定符合国家药典标准。中药汤液按传统方法煎煮2次,第1次用蒸馏水浸泡30 min后武火煎开,再用文火煎煮30 min,过滤留取药液;第2次煎煮待武火煮开后文火煎煮20 min,过滤留取药液,将2次煎液混合后水浴锅加热浓缩成生药含量为3 g/mL的药液冰箱冷藏备用。RPMI 1640(Hyclone公司,SH30809.01)、胎牛血清(Gibco公司,10270-106)、rmGM-CSF(eBioscience,85-BMS325)、rmIL-4(RD 公司、404-ML-010)、CD1a(eBioscience,MA5-12526)、Fluorescein(FITC)-conjugated Affinipure Donkey Anti-Mouse(bioswamp,PAB 160025)、流式专用 Buffer(bioswamp,PAB180076)、脂多糖(LPS)(Sigma,L2630)、IL-10(RD,417-ML-005)、CD83兔抗多克隆抗体(abcam,ab170855)、蛋白质Marker(Thermo,26634)、RIPA(强)组织细胞快速裂解液(bioswamp,PAB180006)、BCA 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增强型)(bioswamp,PAB180007)、YBR Green PCR试剂盒(KAPABiosystems,KM4101)、逆转录试剂盒(TAKARA,639505)。SW-CJ-2D超净工作台(苏州金净净化设备公司)、311型CO2恒温培养箱(Thermo公司)、MLS-3781L-PC高压灭菌锅(日本Panasohic)、Allegra X-30多功能离心机(贝克曼库尔特)、DMIL LED倒置荧光显微镜(Leica公司)、Moflo XDP分选型流式细胞仪(Beckman公司)、CytoFLEX S流式细胞仪(Beckman公司)、HT7700透射电镜(日立)、mini protean 3 cell电泳仪(BIO-RAD)、MK3酶标仪(芬兰雷勃)、Tanon-52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上海天能)、T100-Thermal Cycler PCR仪(BIO-RAD)、Universal HoodⅡ凝胶成像系统(BIO-RAD)。
1.3 DC细胞培养与鉴定 将C57BL/6小鼠用拉颈法处死后依次浸入75%乙醇中消毒10 min,无菌条件下剥离出股骨和胫骨,剪断骨头两端,露出内腔。用1 mL注射器吸取1 mL RPMI 1640培养液,将骨髓冲入到干燥无菌培养皿中,每根长骨反复冲洗直至骨髓腔呈白色近透明。用吸管反复吹打冲洗下来的骨髓至完全分散,无菌200目滤网过滤。收集骨髓细胞悬液到离心管中,离心10 min后弃上清液。用2 mL红细胞裂解液,4℃裂解3~5 min,裂解至溶液透亮后加入2倍以上体积的PBS,终止裂解。然后离心,PBS洗涤2次。用RPMI 1640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8/L,接种于6孔培养板,每孔2 mL,加入添加20 μg/L的rmGM-CSF和10 μg/L的rmIL-4培养基,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后全量换液,之后隔天半量换液。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培养7 d后收集细胞进行下一步实验。DC细胞的鉴定:在无菌环境下,取EP管,各加入300 μL的单细胞悬液,CD1a标记,每管加入6 μL抗体,并设空标管。4℃孵育45 min后,PBS洗3次,300 μL流式Buffer重悬细胞,每管再加入3 μL荧光二抗[Fluorescein(FITC)-conjugated Affinipure Donkey Anti-Mouse],4℃避光孵育45 min,PBS洗3次。染色完成后PBS稀释样本,调整细胞密度为1×107/mL左右。上流式分选型细胞仪分选,收集分选细胞。细胞如前染色后,400 μL流式Buffer重悬细胞,4℃避光保存,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使用CYEXPERT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1.4 含药血清的制备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中药含药血清组和空白血清组。中药含药血清组按临床等效剂量3倍的健脾益肠散(13.6 mL/kg)灌胃,空白血清组灌胃等体积量蒸馏水,每日2次,连续3 d;末次灌胃结束后禁食,1 h后麻醉从腹腔采集动脉血,静置3~4 h,3 000 r/min,4℃离心20 min,分离血清;置于56℃水浴中灭活30 min,用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80℃冷藏备用。
1.5 分组及干预 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胰酶消化后调节细胞浓度,接种于细胞培养板,分组后按以下方法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刺激物质)、模型组(加入LPS)、中药含药血清组(加入LPS和健脾益肠散含药血清)、空白血清组(加入LPS和不含药血清)、IL-10组(加入IL-10)。加入血清浓度为10%。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和上清,进行指标检测。
1.6 指标检测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DC细胞CD83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DC细胞CD83的基因表达,取对数生长的细胞接种于12孔板中,每孔加1 mL细胞悬液。根据RT-PCR的操作方法进行样本总RNA的提取、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总RNA中DNA的消除;总RNA中DNase1的消除;反转录:42℃,60 min;70℃,15 min;16℃,维持)和PCR扩增。PCR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见表1。数据采用仪器自带软件分析。
1.7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的比较满足正态性检验后,方差齐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方差不齐时采用Tamhane′s T2法。不满足正态性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PCR引物情况
2.1 DC细胞形态特点及CD1a阳性细胞鉴定 见图1~图2。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第3日时,可见排列紧密,聚集成团,表面光滑呈圆形的细胞;第5日时,细胞散开,体积变大;第7日时,部分细胞悬浮,贴壁细胞形态不规则,可见树突状分化。分选后的CD 1a阳性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占总细胞量的92.00%以上,达到实验要求。
图1 DC细胞形态学观察(200倍)
图2 CD1a阳性细胞的特征性表型
2.2 健脾益肠散对DC细胞CD83蛋白表达的影响见表2,图3。模型组DC细胞CD83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中药含药血清组DC细胞CD83蛋白表达减少,与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组DC细胞CD83蛋白表达虽较空白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健脾益肠散对DC细胞CD83 mRNA表达的影响 见表2,图4。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C细胞CD83的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中药含药血清组DC细胞CD83的mRNA表达减少,与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组DC细胞CD83的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
表2 各组DC中CD83蛋白和mRNA表达比较(±s)
表2 各组DC中CD83蛋白和mRNA表达比较(±s)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中药含药血清组比较,*P<0.05。
组别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IL-10组CD83 mRNA 1.18±0.12 1.36±0.15#1.22±0.13△1.40±0.12*1.07±0.10#CD83蛋白0.44±0.05 0.82±0.09##0.61±0.07△0.86±0.10*0.38±0.04
图3 各组DC细胞CD83蛋白免疫印迹电泳图
图4 各组DC细胞CD83 mRNA表达曲线图(RT-PCR)
DC细胞是目前所知道的功能最强且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而肠内DC细胞决定着免疫反应的性质和种类[6]。损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因素均可导致UC的发生,结肠黏膜DC细胞浸润的频率与UC活动性炎症的严重性显著关联[7]。曾敬清等证实了炎症性肠病患儿肠黏膜组织中的DC表型分子DC-SIGN表达增强,由此介导DC细胞参与炎症性肠病的正负免疫调节[8]。目前DC细胞功能障碍促使UC发展的机制主要与在炎症性黏膜上维持T细胞反应性及作为效应细胞释放炎性因子有关。
DC细胞的主要标志为CDla,经体内外抗原活化后高表达CD83,而体内未经抗原活化的DC及体外新鲜分离的DC则低表达CD83,因而CD83被认为是DC细胞充分成熟的标志[9]。根据DC细胞发育分化的不同阶段,分为未成熟 DC(imDC)及成熟DC(mDC),不同成熟状态的DC具有能够正向或负向调节T细胞的免疫功能。imDC具有较强的抗原吞噬能力,以及很强的加工和处理抗原的能力,而提呈抗原并刺激初始T细胞活化的能力很弱,能够诱导机体的中枢性和外周性免疫耐受,故在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mDC可有效激活Th细胞免疫应答,发挥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此过程将摄取的抗原进行处理,并以复合物的形式递呈到细胞表面,再通过DC表面的双信号分子把抗原递呈给初始T淋巴细胞,有效激活T细胞免疫应答,在诱导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故在免疫耐受的过程中,DC细胞的一个重要机制可能是通过专职释放免疫抑制因子,导致免疫应答向免疫耐受方向发展[10]。
近年来研究发现,促进imDC向mDC转化的因子有LPS、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复合物等;抑制imDC向mDC转化的因子有抑炎因子(如IL-10)、糖皮质激素类、干细胞等[11]。有学者验证了LPS具有促进DC向成熟方向分化的作用;也有研究表明,DC在受LPS刺激成熟过程中,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LPS存在一定的剂量关系,随着刺激浓度的增加表达量也随之增加[12]。IL-10具有拮抗LPS促成熟作用,能降低DC表面分子的表达,从而可以诱导耐受性DC的产生[13]。笔者前期的研究显示,健脾益肠散能促进UC模型大鼠血清IL-10含量升高[14],推测其可通过拮抗LPS促DC成熟而达到UC免疫耐受的作用。
UC属中医学“泄泻”“肠癖”等范畴,其本在于脾气亏虚,其标在于气滞、湿热和血瘀[15]。王爱华教授也认为,UC的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虚失运为其本,湿热、热毒为其标,日久夹瘀,脾肾双亏[16]。因此,针对此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健脾益肠散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敛疮生肌、固肠御邪为君;太子参益气健脾,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白豆蔻化湿行气,木香行气止痛、抗菌止泻,败酱草清热行瘀消痈,共为臣药;补骨脂补肾止泻,芡实益肾补脾止泻,茯苓健脾渗湿,共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前期研究发现,健脾益肠散可通过促进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降低CD40分子的表达而起到对UC大鼠结肠黏膜的免疫保护作用[17-18]。
本实验结果显示,LPS干预DC细胞后,其成熟标志CD83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增强,说明LPS诱导了DC细胞的成熟;IL-10干预DC细胞后,CD83的mRNA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减弱,证实IL-10可抑制DC细胞向成熟状态转化。健脾益肠散含药血清干预LPS诱导的DC细胞后,CD83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表明健脾益肠散含药血清可抑制DC细胞的成熟。以上结果表明健脾益肠散治疗UC的免疫耐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DC细胞的成熟状态来实现。此外,本实验的研究意义还在于体外成功分离出数量多、纯度高、活性好的DC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特异性标志物CD 1a细胞进行鉴定,为后续体外研究DC细胞免疫机制相关疾病的发病及中药干预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