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君 石杰
摘 要: 针对我校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写作单调乏味的现状,我校语文组青年教师经过多年实验,摸索出一套具有常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语文阅读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策略,并从阅读小组建设、整本书阅读、 游学实践三方面对我校高中学生阅读写作进行整体设计,便于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终身发展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读写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
一、阅读小组综合实践活动
办刊投稿,激发动力。就作文教学而言,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为了保证学校开设阅读课程的有效性,我们除了要求学生在图书室阅读课上做必要的读书笔记外,还提出:先读后写,不写不读。这里的“写”就是积极的创作、个性化的创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经语文组提议,各个班级学生积极响应,都创办一份能展现大家读写成果的报刊。其中笔者指导创办的“北斗文学社”所办的《北斗读写周刊》成果斐然。到目前为止,《北斗读写周刊》总共出刊20期,共发表同学文章近300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北斗读写周刊》中,比较有特色的版面是“读写快递”和“非常6+1”。
“读写快递”很好地体现了“北斗文学社”的办刊遵旨,促进学生有效阅读和高效写作,将阅读和写作紧密有机联系起来。除了要求学生将阅览室的阅读成果转化成个性化的写作外,还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将写作扩展到语文学习的每时每刻。例如,为了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有效阅读,我会布置一些对文本的改写要求,并让学生在班里交流,优秀的改写文章则发表到周刊上。比如对《边城》《祝福》《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改写。结合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学习,鼓励大家将古人的作品改写成具有个性化理解的现代散文,同学们热情高涨,写出了许多高质量的作品。比如对诗经中《氓》、白居易《卖炭翁》、杜牧《江南春》和苏轼《江城子》等作品的改写。另外,同学们还积极撰写对励志经典的评价,如对《弟子规》《哈佛语录》的读后感悟。
“非常6+1”是针对写作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设置的版面。受央视“非常6+1”节目的启发,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写作表达潜能,我们要激励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写作能力薄弱的同学同样获得写作的成功。选定一位写作能力薄弱同学的一篇平淡无奇的文章,鼓励他反复修改,再经过同学和老师的修改,最后登台亮相展现与原文迥然不同的风采。比如说郑宏斌同学的《窗帘随风而起》、王植民同学的《男儿本色》、雷晓峰同学的《家长会一瞥》、宋世辉同学的《走好那一段》就是在“非常6+1”登台亮相的优秀作品。
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写作中“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为了使作文教学改革有持续的稳固的组织制度保障,为了更进一步在互动合作中通过修改促进写作,我分别在两个班里以六人为单位组成若干创作小组,每个创作小组由组长负责公布拟题,组织写作、组内修改和组内点评,六个人一人一周一次,每天由课代表收交每一组的创作交流本,待我批阅修改后及时下发反馈,并给优秀作文下发用稿通知单,鼓励认真修改后发表。这样的组织形式初见成效。有必要强调的是两个班里每个创作小组都表现出良好的交流合作精神,他们除了相互交流修改各自作品外,还积极评价鼓励他人作品。
例如对于樊亚珍同学的《沉默的父爱》,张曦的点评是:“您从罗中立的《父亲》中走来,您在朱自清的《背影》里定格。聆听爱的声音,抚触爱的温度。父亲,因为爱着,所以一直记得那些无言的爱,是怎样定格于回忆的相框,浸泡于波动的光线中,又是怎样默默照耀着我们的心房!”对于王植民同学的《男儿本色》,李永梓的点评是:“人生路漫漫,奋斗用此心,怎奈君提人头去,煞人面色皆全白,不思量,自惊吓。君为杀人活,何不屠魔渡万生。”我的点评是:“当有《水浒》豪迈,少许《红楼》缠绵,小沈阳之辈,刘谦之流岂不汗颜!”对于拓雅琼同学的《我累,我好累》,李浩隽同学的点评是:“符合‘90后阅读风格,随笔但不随笔,敢言而敢写,有黄蓉之姿,比黄蓉之才,睡前的你是一个不同于白天的你。”诸如此类的交互评点精彩纷呈,充分反映了“读写快递”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读写的兴趣,因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整本书阅读阅读综合实践活动
教育部2017年颁布施行的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学习任务群”形式落实“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我校在阅读写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中很好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活动,具体表现在:
(一)成立图书管理委员会。除了学校配备的玻璃书柜外,我班班委会还专门购置了一个专用书柜。为了更好地保管图書,提高图书使用率,我班班委会还成立了“班级图书管委会”,确保图书借阅的有效开展。每学期初由图书管委会负责向学校或者市图书馆借用书籍,每天下午或周末让学生借阅。为了充实图书数量和内容,还采用让学生自由交换的方式阅读,既方便学生课余阅读,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
(二)做好读书笔记。采用以写作推动阅读的策略,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都要做好摘抄笔记,并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中心或读完书的感悟,或者进行文本再创作。每周收取评阅一次阅读积累本,用每周星期天晚上两个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这样,在学生对阅读有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点拨指导,养动笔与读书、读书与反思相结合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充实假期闲暇时光。在班主任的倡导和帮助下,学生在寒假期间自发地在“当当网”购买图书总计260多册,要求大家交流阅读,并在假期完成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假期返校和开学以后检查落实,效果证明这样的举措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那些假期买的好书至今还在同学中传阅,比如《寂寞圣贤》《夹缝中的历史》《怅望千秋》《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苏东坡传》等。
(四)开展阅读主题活动。在寒假返校期间和本学期开展“我的阅读”“知行合一”等主题班会活动不少于6次,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或是讲述独特的阅读经历,或是朗读认为优美的篇章,或是分享深刻的阅读心得,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读书积累,开阔了眼界;除了书籍的阅读外,图书管委会还充分利用教室里新配置的一体机,下载并播放中央电视台读书节目,比如《读书时间》《电视散文》《百家讲坛》《蔡志忠五子说》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三、游学综合实践活动
外出游學,增长见识,也是我们开展语文阅读与写作综合实践有效的途径。语文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可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结合我校语文组近几年研究的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们将古代诗文的阅读与写作纳入知行合一的游学活动中。开发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将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课程纳入学校研学课程体系,是《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资源课程资源开发》课题组推动家乡学子研习边塞诗实现知行结合的一项有力措施。课题组组织学生开展“追寻古人足迹,饱览河西形胜”特色研学活动,进一步传承华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活动中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探索,开发整理出了具有创新价值的校本课程《诗歌中的河西走廊》,然后将适合研学的篇目按照地域分类整理,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篇目,装订成册,形成研学课程资料,组织学生研读赏析。
课题组开发出了综合描写河西走廊风貌的诗篇:《匈奴歌》《南山积雪》和《祁连山》;描写兰州地区风貌的诗篇:《题金城临河驿楼》和《金城北楼》;描写武威地区风貌的诗篇:《天梯古雪》《使至塞上》《凉州词》《武威绝句》《逢入京使》《河西春暮忆秦中》和《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描写张掖地区风貌的诗篇:《薤谷石室》《宁济公祠》《咏五云楼》《黑河古渡》《合黎山》《石峡口山》《流沙河》《大斗拔谷》和《居延海树闻鸾同作》;描写酒泉地区风貌的诗篇:《宋纤画像颂》《送元二使安西》《玉门关》《过酒泉忆杜陵别业》和《塞外杂咏》;描写敦煌地区风貌的诗篇:《莫高窟咏》《渥洼池天马咏》《鸣沙山》和《月牙泉》等。课题组将这些诗歌汇编成册,形成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赏析理解,并设计开发了“追寻诗人足迹,饱览河西形胜”游学活动,组织学生游览河西走廊名山大川。
按照活动小组的分工要求,对活动组织的各个实施环节对照实施标准进行检测,并根据活动完成情况对教师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过程评估,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重视活动成果的评比,以诗歌创作、摄影作品等方式呈现,评比优秀者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由参观单位、学生家长、服务合作部门等针对此项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我们从阅读小组建设、整本书阅读、游学实践三方面对我校高中学生阅读写作进行整体设计,便于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素养,奠定终身发展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大雪.高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齐瑛,石杰.河西走廊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概述[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07).
[3]石杰,马兆锋.河西走廊诗歌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概述[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