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顺 辛太宇
【摘要】从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对学生学习和就业的影响,分析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提出高职院校贯彻新教育教学理念、点面结合的专业建设、竞赛类选修课、专门化指导教师的培养等四个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一、技能大赛的取胜法宝
1.选拔参赛选手是关键
(1)广泛发动,让学生充分认识技能大赛的积极作用
一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影响。技能大赛展示都是新技术、新技能,可以促进学生的专业认知,了解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等。二是对拼搏向上、勇争第一的意志品质的极大促进。备战训练、进入比赛、完成赛事等环节都是一场硬仗,这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比拼,更是意志品质的对抗,需要参赛选手有足够的坚持和忍耐,才能完成并赢得比赛。三是对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技能大赛中,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精诚合作是非常关键的。团队中所有人都有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一人没有很好的完成,会影响后面的工作环节,这时候就需要其他成员自觉协助,确保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出色完成任务。
(2)宽进严出,梯队培养
在选拔选手时要尽可能多储备候选人,候选人要跨越不同的年级,进行梯队培养。在训练中根据专业水平、合作能力、性格特点、心理素质等特点,择优选择,但这是仍要选拔出替补队员以备不测。如参赛选手需要3人,至少要选择另外的3人做候补队员。
2.物质基础很重要
技能大赛的备战过程是长期的,也是艰苦的,学校有关部门要给与足够的物质保障,如开放实验室,提供机电产品加工的原材料,如果学生在节假日期间仍坚持训练,还要保证这些学生的吃饭、住宿等问题。
3.目标管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技能大赛强调学生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大赛题目会引入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这就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变通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指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目标管理是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指导老师给学生安排一个设计或者加工任务,不告诉你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放手摸索,最后将成品提交给老师就算完成任务了。这种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多次尝试,做中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避免了因过于依赖老师而陷入会画葫芦,不会画瓢的尷尬。
二、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1.对专业建设的影响
(1)构建有用的课程体系
高职课程体系建设要体现“有用性”,这个“有用”是相对于岗位需求而言的。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如果学生就业面向机电设备装调、机电设备维修等岗位,则要增加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相关课程。如果对口就业岗位是机电产品营销,则要在课程体系中开设营销学、消费心理等相关课程。课程体系的内容及各内容之间的逻辑顺序要符合毕业生的岗位需求,体现专业教育的学有所用。
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反映了社会新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要及时跟进社会的需求侧,设置合理科学有用的课程体系,实现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2)开发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中的专业课程建设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凸显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任务驱动是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紧紧围绕一个共同任务中心,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充足与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完成既定任务。如“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按照企业生产线安装的流程,设置机械装配、电路设计、气动控制回路调试等不同的任务,指导教师讲解任务分工、安全事项、重点难点等,指导学生自足探究、组织完成任务。
(3)建设有效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有效”是指实践教学效果指向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岗位需求。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与比赛规程,高度模拟了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这对职业学院的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教学要紧跟技能大赛的要求,适时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对学生的影响
(1)促使学生学习新技术
由于技术更新比较快,技能大赛的形式和内容几乎每年都在更新。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候选队员都能从历年比赛题目中认识到前沿技术的发展状况,从而要求自己要主动学习,适应新学习要求。
另外,技能大赛还有很好的辐射效应。通过技能大赛,学生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看到最先进的器材、设备,见识最先进的技能技术,促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向更高水平的标杆看齐,主动提升,以适应新技术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性也突出表现在技能大赛的项目要求中,职业技能大赛是以实际工作情景为背景,以每一个工作任务为单元,侧重于劳动技能和新技术的结合,这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高职教育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实践性教学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技能大赛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从小范围说,技能大赛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激发学生追求新鲜事物的青年斗志。从大范围说,技能大赛点燃了现代高职教育的创新教育理念,推进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扩展学生择业的途径
一方面,技能大赛有利于校企之间合作育人,为毕业生了解企业,适应岗位做了充分的预期,有利于在比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二是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的影响力,引起用人单位青睐。据调查,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当中获得三等奖以上的学生都有到省内较大企业就业的机会。在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均有机会到国内较大企业就业的机会,甚至有很多大中企业,在人才引进时,对省赛和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的选手优先录用。
三、大赛引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研究
1.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1)以赛促教,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走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研究型人才的怪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需要高职教育从重视知识转变到重视技能,从学科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职业技能竞赛代表了行业新技术的风向标,也代表了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标,高职教育要及时跟进这个风向标,才能让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社会的需求。
(2)以赛促学,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疲于应付的被动学习要转变为主动探索的自主学习。职业技能大赛的任务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综合各种知识和能力完成一项既定的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备战比赛中形成的,且会从选手、候选选手辐射到普通同学。高职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目标管理方法、任务驱动方法、问题引导方法等,让学生主动出击,解决学习中的难题。
2.参赛专业的点面结合培养
(1)立足一点,打造精品专业
职业技能大赛专业面向广泛,对一所高职院校来说,不可能让每一专业都参赛,在诸多专业中选择最能体现办学实力的骨干专业,树立品牌意识,精心打造。对于初始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学校,也可以选择一个专业的一个方向,如机电专业中,全国技能大赛涉及的项目包括: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机械装备调试与控制技术和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或者两个项目,择优培养,再各个击破,打造精品项目、精品专业。
(2)立足一个专业,促进专业群建设
通过技能大赛建设一个或者几个精品专业后,要通过少数的精品专业,辐射到相关专业建设中,形成促进专业群建设。如机电专业、汽车专业、数控专业、市场营销等可以组建一个专业群。专业群建设也要综合考量各专业的实力,逐步纳入。
3.在课程设置中,增开竞赛类选修课程
参与技能大赛的选手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是取胜的法宝。要结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计划情况,在比赛前半年到一年期间开設竞赛类选修课程。对于某一批参赛队伍来说,一般要先参加每年下半年举行的省级技能大赛,在参加下一年的上半年举行的国家级比赛,那么在省级比赛前至少半年时间里,要给参赛选手和候选选手开设职业素养(职业礼仪、职业安全等)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应急事件的心里准备与应对)、体育健康(体能与耐力)等选修课程,以应对比赛的高强度需要。
4.指导教师的专门化培养
技能大赛的参赛指导教师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还需要对新工艺、新技术有较敏感的反应能力,熟悉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趋势;既能从小处着眼帮助学生提高技能,也能从大处着眼分析行业和职业发展进程。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在教师成长计划中单独开列,专门续培养,逐步成长。
指导教师的组成要专兼职结合,一部分可以来自职业学院的专业教师,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教育教学技能,承担主要的理论教学任务;另一部分来自相关企业的“能工巧匠”或者“技术能手”,了解企业真实的操作流程与规范,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主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第三部分带队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心理指导、经验总结方面有特长。
参考文献:
[1]朱爱梅,邱小龙.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J].教育现代化,2018,(09).
[2]刘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实践研究——以高职组电气安装与维修项目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2017,(05).
[3]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