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钢
摘 要: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已经是当前非常受体育教师重视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抓好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与各项体育能力的发展。如今不少新型的教学方法融入了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就是其中一种。主要以中学体育的足球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启发式教学在足球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方法。
关键词:中学体育;启发式教学;足球教学;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有比较好的发展潜力,在教学领域已经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教学作用,充分突显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作用。针对中学足球教学尚未达到理想发展状态的这一问题,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将优质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改变中学足球教学的发展状态,使其朝着健康发展的方向进行转变。
一、中学足球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启发式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为学生提供思考线索,并为其提供思维方式的指导,以促使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有效教学方式。在中学体育的足球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这是当前足球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1]。
具体而言,在中学足球教学中融入启发式教学法的教学意义可以体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启发式教学法可以点燃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学习热情。足球向来都是比较受欢迎的球类运动,但是不少学生在实际的足球教学活动中却缺乏积极参与的兴趣。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没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却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其次,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足球运动的规律,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教师指导之下发挥自主思考能力,自主揭示足球运动中蕴含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足球训练效果。
最后,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是因为启发式教学法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的是指导作用,学生始终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这一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尝试、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自主积累学习经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进而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中学足球教学方面有许多积极的教学价值,教师应该积极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推动足球教学的高效开展。
(一)创设启发式的教学情境
在启发式教学中,中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足球教学中的教学优势,将其融入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能够在走进情境的时候受到启发,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朝着教师所启发的思维方向去自主探索与思考[2]。例如在足球运动的颠球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创设启发式的教学情境:“你们能否尝试利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去连续地接触足球,同时对足球进行有效的控制,让足球在规定时间内始终不落地呢?”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师可有效激起学生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具有启发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到足球颠球运动训练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足球技巧的掌握程度。
(二)利用足球赛事视频辅助启发式教学
在中学足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足球赛事视频,可以让学生发现更多的知识,进而使其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自主地去验证这些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足球训练方面的成就感与自信心。而在学生观看足球赛事视频的时候,教师还可融入启发式教学法。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足球赛事中自己觉得高超的足球技术,这可以启发学生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模仿与练习。例如有的学生在观看足球赛事视频的时候,发现有个运动员的走位技术非常好,就会提高自己的观察专注力,抓住这位运动员在走位时的技术动作,在课堂上的自主练习中,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三)抓住学生不足之处进行启发式教学
中学生在足球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技术或者动作方面的缺陷,教师可以抓住这些不足之处来展开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纠正自己的训练错误,及时地解决足球训练方面的问题,有利于保障学生的足球训练学习效果[3]。比如在足球踢遠踢准这方面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在训练的时候很难将脚部力量发挥出来,大腿没有合理地摆动起来,踢球的动作不规范,影响了踢球的质量,也就很难将足球真正踢远、踢准。针对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踢球点前面1米处的位置进行助跑,再认真看准踢球的球点,之后摆出踢球的正确动作,向着目标发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足球训练成效。
总之,中学足球教学的低效化问题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将启发式教学融入进来,无疑可以改进这一问题,有利于提高中学足球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学生的足球技巧学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甚至可以在足球教学中锻炼自己的健康体魄,达到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帅圃.浅析启发式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少年,2018(21):93.
[2]方润森.启发式教学在中学足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18,8(12):106-108.
[3]佚名.初中体育足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东西南北(教育),2018(3):113.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