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绘本课的教学实践

2019-09-12 07:21姚恩慧
新课程·小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绘本核心素养

姚恩慧

摘 要:数学绘本课作为数学拓展性课程的一个新领域,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那么如何通过数学绘本课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呢?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加工数学绘本以及如何有效开展绘本阅读两个方面阐述小学数学绘本课的教学实践,努力给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绘本;教学实践;核心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以课本为主导,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近年来,绘本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绘本教材生动形象的特点,完美契合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课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一、如何合理地选择和加工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在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数目众多的数学绘本,我们该如何选择并整理成一个体系,让学生精选着读、有重点地读、不重复地读呢?史宁中教授在《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中介绍的小学数学学科中的30个核心话题给了我们一条非常好的线索。这些核心话题既包括数字符号和运算法则,又有逻辑推理思维训练和几何概念,囊括了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所有重点,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选择数学绘本时,教师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构建一些与《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里核心话题对应的数学绘本,并将它用于课堂实践。

如《数是怎么来的》就是引导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本优秀绘本,整本书以话题的形式,引导小学生学会全面认识和了解“符号”和数字之间的关系、数量的本质、数量多少的比较、十进制的自然数、公理体系定义的自然数以及负数的意义,通过绘本阅读学生不仅对数的认知更加全面,而且可以渗透给学生算用结合、数形结合等重要思想。

当然一节数学绘本课,并不是简单地将选好的数学绘本拿来给孩子们读,而是需要根据教学与学生的需要,进行“二次创作”,甚至可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并且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知识为主,故事为辅。数学课堂必须要体现数学学习的特色,要以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为主,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虽然以故事为载体开展教学,但是故事的指向性必须要明确,尤其是在围绕绘本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目标问题,这样才可以让小学生在故事引导之下对数学的主题有所了解和升华,而不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干巴巴地听故事,对数学知识一知半解。教师要学会移花接木,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巧妙学习数学。

第二,凸显主题,灵活互动。小学数学绘本课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绘本阅读时间应该放在课下,课堂上教师需要做的主要工作应该是结合学生的阅读成果,与学生展开知识碰撞。如“数量的多少比较”这一核心点,教师要让学生走出绘本,链接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绘本中比较隐性的知识点以更加清晰、简洁的数学语言灵活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体会“恍然大悟”的快感,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重难点也更加容易突破。

第三,直观生动,有效整合原则。绘本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因为绘本故事本身具有直观生动的特色,所以小学生对绘本天然具有一定的亲密感,而且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借助这一优势,对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以绘本为跳板,有效整合数学知识的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大量丰富、直观的绘本图片,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用数学语言表达其意义,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提炼加工,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二、如何有效推进绘本阅读顺利开展

小学阶段学生的自律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同程度会存在一些问题,而且不同的绘本故事其本身编排思路、阅读难度都有所不同,所以要想进一步稳定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教师就需要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1.课前阅读,在情境中渗透数学思想

有些绘本故事,本身難度不高,而且趣味性比较强,所以不需要教师督促,学生也可以很好地完成阅读,这类素材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自主在课前完成阅读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再通过有效的情境教学,渗透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加深对阅读素材的理解。

绘本本身以故事为主,学生要读懂其基本含义相对容易,而绘本进入课堂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故事阅读的基础上,有数学思想的收获,所以教师可安排课前引导、初读绘本、情境研读、反馈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学会阅读和信息提取。可参照以下思路来开展:

对于学生而言,直观信息的提取能力是数学训练的一个重点,因此,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自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课前阅读。如出示三个基础问题:(1)为什么要发明“数”?(2)“数”是谁发明的?(3)“数”是怎么发展的?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其中(1)(3)通过绘本学生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因此课堂问答的过程中,学生回答都非常踊跃。而第二个问题相比复杂一些,但是学生也可以讲述一二,教师再适当完善,讲一讲数字在世界各地各民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整个课堂气氛就非常融洽。

2.课中阅读,在辨析中感悟数学思想

绘本的内容并非都非常浅显,还有一些绘本故事,学生自主阅读有一定的障碍,而且与课本知识的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来安排学生着力进行课堂阅读,将绘本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如下安排: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0页的“解决问题”中设计了“数的奇偶性判断”的学习内容,在绘本《奇数和偶数》中也涉及了这个内容,而且更加生动形象且教学难度并不大,教师完全可以在课中阅读绘本来进行教学。

(1)课前调查,确定主题

在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一课后,在课后问学生:你觉得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学生首先想到的是“课堂作业”中的一道题目:五(2)班教室的灯亮着,调皮的晶晶连续按7下开关,现在的灯是亮着还是灭了?连续按20下开关呢?再问学生能想到什么,学生便答不上来了。学生对奇数和偶数在生活中作用缺乏了解,或者说教材中也未暗示学生。

(2)课中阅读,完成预学

在预学单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辨的题目:“同学们,你一定看完了数学绘本《奇数和偶数》,今天奇数和偶数展开了一场辩论赛,一定要在二者比出个高低。如果你是裁判,你觉得谁更强一些,说出至少三条理由。”

(3)集体反馈,分组辩论

孩子们的理由会超出老师的想象,老师应该要鼓励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在学生汇报、辩论的过程中进行有机地解疑、系统地梳理、有效地提升,通过辩论,不但没有割裂奇数与偶数之间的联系,反而更让学生体会到奇数与偶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4)学生小结,教师梳理

教师根据学生的辩论和小结,梳理出奇数与偶数的共性和差异,总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判断和或积的奇偶性等等。

总之,数学绘本课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一条重要途径。数学绘本不仅是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载体,更重要的是它能创造出更直观、更形象的情境,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与数学思想方法之间架起一座衔接的桥梁。

编辑 刘瑞彬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绘本核心素养
绘本
绘本
绘本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