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19-09-12 03:22王美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王美

摘  要: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深度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认知经验,培育学生学习品质,优化学生思维工具。通过“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能力和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高阶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教师都不应遗忘“钱学森之问”。研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将学生数学思维向高阶推进,是数学教学的应然追求。深度学习,让学生全身心卷入数学探究、验证活动中,因而能有效地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在深度学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知和未知的桥接,引导学生审视、反思,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建构思维导图等。通过“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能力和品质。

一、形成桥接,关注学生认知经验

认知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很多学生,之所以不能形成带有质疑性质、批判性质的高阶思维,是因为学生认知存在着断层。这种断层,不仅指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断层,也包括师生认知对话的断裂。桥接学生思维,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认知经验,把握学生具体学情。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具体学情,教师才能提出适合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辨的冲动,形成学生猜想、探究、验证的欲望。

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在回顾中聚焦。学生认为,要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还必须研究四边形的内角和、五边形的内角和等。由于受“研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的影响,许多学生在研究四边形时,也运用了测量法、撕角法等。也有学生另辟蹊径,将四边形分成了两个三角形。还有学生给四边形画出两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了四个三角形,也因此多了中间一个周角。而到了探究五边形的内角和时,学生就展开了自觉的、批判性的审视。他们发现,测量法太麻烦了;而撕角法也遇到了麻烦,因为五边形的内角和已经大于了一个周角。新的问题倒逼学生回顾、整理,学生纷纷抛弃原来剪拼、测量等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方法,纷纷运用“转化法”,即将五边形转化成三个三角形。由此,学生获得新的启示: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应当转化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探究,学生自然建构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边数-2)×180°。于是,笔者适时介入,引导学生结合探究过程反思:为什么要用“边数减去2”呢?催生学生的数学发现:原来分成的三角形都是由一个顶点和所有对边组成的,任何一个多边形,对边的条数要比总边数少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寻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等的连接点。只有探寻到连接点,才能架设桥梁,在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学生思维与教师思维之间形成桥接之路。

二、鼓励质疑,培育学生学习品质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产生,离不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许多学生,之所以思维固化、窄化、弱化,就是因为学生不会反思、不敢质疑、不懂变通。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人云亦云,习惯于生搬硬套。因此,数学学习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和囫囵吞枣,思维闭塞、思维钳制、思维僵化。如何催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赋予学生思维时空,鼓励学生质疑,培育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

比如教学《小数除以整数》,学生列竖式尝试计算9.6÷3。在全班交流环节,笔者让学生质疑问难,旨在把脉学生具体学情。有学生提问,“小数除以整数是算好了再点小数点还是边算边点小数点?”对于学生的问题绣球,笔者一般还是抛给学生。于是,学生产生了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两种方法都可以”;一种意见认为,应当“边算边点小数点”;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当“算好了点小数点”。对此,笔者引导学生比较“小数乘法”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学生认为,小數乘法是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进行计算的,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不需要转化。先计算个位上的9除以3,得到3个一,所以3写在个位上;再计算十分位上的6除以3,得到2个十分之一,所以2要写在十分位上。因而,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边算边点小数点。通过学生的质疑,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计算之“技”,还让学生理解了计算之“道”。质疑,不仅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数学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源头。只有当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并思考这个问题,且用属于自我的证据进行反驳,才能形成学生质疑学习的样态。教学中,要让学生树立“学问就是问学”的观念,“问学”需敢问、好问、善问,要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的质疑习惯。

三、绘制导图,优化学生思维工具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仅需要链接学生认知经验,培育学生学习品质,而且需要优化学生思维工具。学生思维工具主要有学具、导图、媒体等。其中,导图更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导图,揭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思维导图,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友善用脑、和谐用脑、健康用脑;另一方面又能将学生的思维外化、表征出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可视化。

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有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相混淆。为了增强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形式的形象感知,笔者运用思维导图,从“具体”到“半抽象半具体”再到“完全抽象”,以“完形填空”的形式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学生的感性印象,让学生刷新自我的认知世界,对自我的思维进行积极地检视。比如,25×34=25×(30+4)=25×□+25×□,25×34=25×(30+4)=□×30○□×4,25×34=25×(30+4)=□○□○□○□,25×34=25×(□+□)=□○□○□○□,25×34=□×(□+□)=□○□○□○□,等等。这样的导图,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大脑。学生在导图的导引下,展开积极的思维,他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形式有了深度地把握;对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印象更加深刻,形式记忆更加牢固。在富有创意的导图引领下,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能进行有效的区分。

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内隐的、跳跃性的。借助导图,能让学生的内隐思维变得显性化,能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变得可视化、可理解化。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遭遇困惑、障碍或形成认知冲突时,教师不能机械灌输,而应借助思维工具如导图,引导学生自我批判,从而让学生的思维从朦胧走向清晰。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高阶思维之一,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主动桥接学生的认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工具,让学生不断突破自我的思维定式。这种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优化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在美国高校英语课堂中的体现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