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2型糖尿病(T 2DM)常伴发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问题,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在T2DM还未伴发冠心病前,便已经有心肌病变出现[1]。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为当前广泛应用的超声成像技术,此技术无角度依赖性,可对心肌各节段的形变程度进行测量。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T2DM患者,采用STI进行测量,观察与分析患者左室心肌收缩期峰值的应变,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确诊的T2DM患者58例作为观察组,空腹血糖≥7.0 mmol/L,腔室大小及射血分数正常。排除冠心病、高血压者、房颤、心肌梗死等病史,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52~76岁,平均(62.4±3.9)岁。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行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52~75岁,平均(62.2±3.7)岁,常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GE Vivid E 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5S探头,频率1.7~3.3 MHz。同步连接心电图,以左心室短轴各切面及长轴连续三个心动周期所呈现出的二维动态图像进行采集,然后存储图像以备后续脱机分析,将动态图像导入GE Echo PAC工作站,进入Q-analysis模式开展系统化分析。软件能够实时性的获取各节段收缩期的心内、外膜层心肌纵向(LS)与径向应变(RS)峰值,以及其平均值;此外,将各个长轴、短轴室壁水平的心内以及外膜层心肌收缩期应变值当作整体RS值、LS值。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各节段的心外膜层收缩期LS峰值相比心内膜层,均偏低(P<0.05),而左心室整体LS、平均LS峰值相比观察组,均偏高(P<0.05)。见表1。
对照组左心室各短轴的内膜层心肌的平均RS峰值及整体收缩期RS峰值相比心外膜层心肌,均偏高(P<0.05)。并且在各短轴水平上,RS峰值有明显差异,最大的是乳头肌水平;观察组左室各短轴水平RS峰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见表2。
表1 两组LS收缩期峰值对比(±s,%)
表1 两组LS收缩期峰值对比(±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下同。
组别 心尖段 中间段 基底段心内膜层 心外膜层 心内膜层 心外膜层 心内膜层 心外膜层观察组 22.0±6.4 19.8±6.4 17.8±5.3 16.8±3.3 18.3±4.1 14.8±3.4对照组 28.0±4.1* 25.1±3.8* 23.3±3.6* 20.7±5.0* 23.1±4.3* 19.7±3.8*
表2 两组RS收缩期峰值对比(±s,%)
表2 两组RS收缩期峰值对比(±s,%)
组别 心尖水平 乳头肌水平 二尖瓣水平心内膜层 心外膜层 心内膜层 心外膜层 心内膜层 心外膜层观察组 40.1±12.2 35.7±12.3 44.5±11.4 37.7±13.5 36.2±9.6 33.3±12.5对照组 34.2±10.4 26.2±11.5 37.4±14.0 27.5±9.8 29.5±9.7 19.6±6.8
针对心脏的运动而言,其包含两部分,其一为短轴运动,其二是长轴运动,而对于短轴运动而言,其又可划分为圆周运动与径向运动,此种比较复杂的运动模式,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心脏早期心肌活动,较难评估出来。本研究[2]借助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对糖尿病早期心肌局部、整体收缩功能的改变进行客观评价。能够通过对心肌组织运动情况进行跟踪,以此对各心肌节段形变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并且还能将心脏短、长轴各个节段的立体运动进行评价。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左心室短轴LS、RS峰值相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由此表明,糖尿病对心肌的损伤早在症状出现和射血分数降低之前就已存在,将STI检查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中,能够将其左室收缩功能异常情况给客观反映出来,早期发现并予以合理处理,对防治糖尿病性心肌病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