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倩倩
摘要:由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初中阶段几何部分的基础所在,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必然会直接影响到初中生在几何领域的学习成果,所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十分必要。为此,文章就立足课堂教学全过程,针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高效课堂的构建路径加以阐述。
关键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构建路径
引言:
“判定三角形全等”作为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基础所在,在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和数形结合能力上作用明显。为此,做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课堂教学全程高效是极为必要的,众多初中教师与学者也在为之付出不懈努力。文章就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针对该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打造理想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激情
毋庸置疑,课堂导入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端,是理想教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肩负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点燃学生学习欲望的重任,该部分教学能够达到高效,就意味着高效课堂构建已经成功了一半,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如此。其间,采用“打造理想教学情境”这一教学手段则是明智之举。
例如:在《“角边角或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外观是三角形,并且是双体结构的建筑图片,经过整理后将其作为基本的教学素材置于课件之中,以供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构建教学情境时使用。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在导入部分将所搜集到的教学素材作为背景,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外观都是三角形的双体结构是不是完全相等的,并鼓励学生观察后进行同桌之间的交流,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思考、去判断、去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看法给出一定的提示,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如:有学生认为“可以将三角形的双体结构沿中线分开,然后进行再将两张图片重叠起来,如果完全重合就能证明它是全等的”,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想法,提示学生如果完全重合就说明他们的每个角?每条边?,学生则说出“相等”二字。在这一过程中,生活元素成为了教学情境构建的载体,因此教师也成功地打造出了生活情境,学生由于有生活经验的借鉴,学好本课的欲望由此大大增加,学习的激情也由此被点燃。
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学习激情的持续性
教师在打造出理想教学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激情的基础上,下一步工作就是要在课堂基本部分中确保教学的高效性。而课堂基本部分指的是新知初探与新知巩固部分,教学成果也会在两个部分中得以体现。在此期间,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该目的,进而提高学习激情的持续性。
以《“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在新知初探和新知巩固部分中,可以分别设置师生互动环节和小组探究及竞赛环节。在师生互动环节中,为师生共设“已知两个三角形中,两边和所夹的角都相等,能否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这一互动话题,教师则要根据之前所学的“对顶角”、“两直线平行”等相关内容,通过问题引导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教学,由此来启发学生推理思维和数形结合思维。如:“同学们如果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应该做哪些辅助工作?”等等,学生由此受到启发,说出:“做辅助线”,进而再引导学生找出“对应边”与“对应角”,由此学生在本课所学的内容上有了初步理解。而在新知巩固环节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开展小组探究、小组竞赛、个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在习题训练过程里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学生学习的激情也由此延续到了新知初探与新知巩固部分,课堂教学氛围也更加趋于理想化。
三、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确保课堂教学全程高效
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高效”应该是全程性的,并不是指某一环节的高效。其间,课堂总结部分的高效性非常重要,因为这一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需要,确保课堂教学全程高效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教学中,教师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在随堂总结部分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针对课上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状态加以点评。就教师课堂总结而言,教师必须做到语言精练的同时,能够进行全面性的总结,如测量两全等三角形的过程、判定“边边边全等的条件”等等,让学生能明确本课学了什么,以及与之前所学存在哪些联系。就点评学生课上学习成果与状态而言,教师要以肯定和建议的口吻,针对学生哪些方面掌握较好,还存在哪些不足加以说明,并为之提供合理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则要针对学生课堂情境创建、师生互动、小组探究环节的状态加以说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评价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所想。教师在评价学生所学之后,要鼓励学生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互动与互动话题的设置、各教学环节的时间控制等方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如:互动话题尽量以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事物为例,增加小组探究活动的时间等等。这样教师不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课上“教”的情况,同时还能了解学生在“学”的过程里有哪些需要,进而为课堂教学全程高效提供了保证。
结论:
综上所述,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課堂教学中,做到全程高效并非易事,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准备工作上做足功课,还要在课上各项活动实施上做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此,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与学者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和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教训,以此为初中生学好几何部分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生美,姜自卫.浅议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6(16).
[2]沈国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展示效率[J].名师在线.2019,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