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云 王伟丽
摘要:在现代教育模式下,大部分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上,无情地将德育排斥在外。结果,学生在缺乏教师关爱、教师德育引导的情况下,受过重学习压力的影响,出现了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倾向,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要肩负起育人重任,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阳光下健康成长。那么,什么是阳光教育呢?我们要如何引导学生在眼光下健康成长呢?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阳光教育;实施对策
就初中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身心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在当前初中教育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发展情况,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如何搞好学生学习上,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在繁重的课业压力,和缺少教师关注、关爱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出现了焦虑、自卑等心理倾向,为其健康成长的实现埋下了隐患。面对此情况,教师要将立德树人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阳光教育作为德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在育人活动开展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阳光教育的内涵
众所周知,阳光是重要的自然光源,其在普照大地的过程中,会使整个世界变得五彩缤纷。而阳光教育则是发挥教师、家长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施以关注、关爱,从而使其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形成活泼的性格、健康的心态等,使其成为一代信任的教育方式。从这一概念界定中可以看出,实现阳光教育,教师和家长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我们要打破说教此方式的限制,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阳光向上的好青年。
二、做好初中生阳光教育的对策
1.成为阳光教师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无法顺利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心情自然受到影响,变得沉闷、苦闷等。在无法自主调节情绪的时候,其不自觉地将这种负面情绪带到课堂中,学生在与之日常相处的过程中,自然会受到影响。试想一下,如果任课教师自己的心态就不阳光,如何打造出阳光的学生呢?所以,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为了实现阳光教育,会对自身的道德品行、心态等给予纠正,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具体地,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热爱教育事业的意识,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如此才能在积极心态的驱使下,乐观地面对学生和教学任务,同时也能在无私的付出中感受到喜悦和快乐。接着,我则会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其在日常模仿中,养成积极的心态,乐观面对生活、学习中的种种挫折。比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我执教班级学生的成绩一落千丈,在年级处于倒数。在拿到成绩之后,我心情特别不好,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学生一点长进都没有。在办公室里,我看到一些教师拿着成绩单,气愤地摔桌子,然后怒气冲冲地走出办公室,不用想,肯定是到班级里发脾气了。看到此情境之后,我出了一身冷汗,如果我也这样做,我执教班级的学生可能会受到震慑,但其却不会乐意改正自身的不足。于是,我静下心来分析此次学生考试失利的原因,发现,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我,一味地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发现此原因之后,我的心情好多了。于是,我重整心情,走进教室。学生们本做好了受训的准备,但设想中的雷霆暴击却没有到来,而是我平和地分析考试不足。在我讲解试卷的过程中,我发现所有学生都埋头记笔记,还时不时地翻开书本进行勾画。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在课后,不少学生也拿着书本向我请教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做一个阳光的教师,以阳光的心态和行为熏陶学生,促进其健康成长。
2.打造阳光学生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阳光健康地成长,是教师组织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執教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初中生每天萎靡不振,缺乏朝气。细细观察我发现,原来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权利,一切都是听老师和家长的安排。而家长和老师在看到孩子越来越听话的时候,暗自得意,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可行的。殊不知,学生的个性和心灵在这样的管教下被压制了,其健康成长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立德树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有责任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时候,帮助学生找回阳光,找回快乐,将其培养为阳光青年。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采取以下方式培养阳光学生。
(1)与家长密切沟通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活、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和家庭中进行的。学校仅仅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场所,家庭教育则贯穿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始终。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采取多样的方式实现与家长的密切沟通,从而在达成培养学生共识的基础上,合作教育学生。比如,我在与学生家长沟通过程中,引导放松对孩子的管制,不要将学习、考试作为学生的一切,而应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发现其特长、兴趣等,鼓励其参与兴趣班,获得个性发展。也可以每天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拉近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家长言行举止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品行。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做学生的朋友,就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沟通,给予有效的解决对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健康成长。
(2)实施赏识教育
受心智发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与赏识。在当前的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的赏识仅仅停留在学优生身上,很少对中等生、学困生等给予鼓励、表扬。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等生、学困生为无法受到教师的肯定而苦恼。既然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参与主体,那么,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其进行观察,及时地发现其优势或特长,以此为基础,给予其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其在得到他人肯定的情况下,树立自信心。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从点滴入手,观察学生,如果学生认真阅读,或认真完成作业,我会对其进行鼓励;如果中等生或学困生解决一道问题,我会给予鼓励。在这样的赏识下,学生慢慢变得自信,有利于健康成长。
总是,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教师要做一名阳光的教师,并采取阳光教育手段,给予家长、学生以指导,打造阳光学生,促进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赫.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环境下中小学推行阳光教育研究——中小学阳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7(23):167.
[2]叶建珍.实施阳光教育,构建学生健康成长之路[J].华夏教师,2017(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