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共青团凝聚力的探索与研究

2019-09-10 08:21代双婵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凝聚力共青团

代双婵

摘要:一个社会的根本评价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一个组织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凝聚力标准。共青团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青年群众工作,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关键在于以增强凝聚力为核心加强团的建设。本课题着重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通过系列措施的实施和效果验证,最后形成对增强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共青团;凝聚力;探索研究

一、项目实施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调整逐步走入深层次,利益格局变化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人的思想观念变得日益丰富与活跃。这些变化对广大青年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烟草行业也面临着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等的难题。针对外部坏境的变化,我们必须严肃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丰富和完善工作内容和工作手段,切实履行好党赋予团组织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职责,切实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经统计,目前企业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5.54周岁,其中,35周岁以下256人,占在岗员工的41.02%,青年员工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但在行业发展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共青团工作形式不新颖、缺乏创新,难以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有组织的活动形式、内容已不能满足青年多元化的需求,导致团组织对青年的控制力减弱、青年的组织意识淡化。

2017年是深化共青团改革的攻坚之年,团中央适时提出了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团,企业共青团工作可以从加强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丰富青年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团的阵地建设等工作入手,充分调动团干部、团员工作积极性和团组织工作活力,以有影响、有特色、有实效的载体和活动,最大限度的团结广大青年员工,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为实现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二、项目内涵与主要做法

(一)项目主要做法

1.加强团的阵地建设

“使团组织成为广大青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是党中央对共青团提出的殷切希望,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为进一步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职责,厂团委决定建设“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青年的阵地依托,打通联系服务青年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共青团在青年身边的有形化、日常化。

“青年之家”总体设计主要包含党徽、团徽、滕小青和企业青年文化标语等几大元素。其中党徽、团徽和五角星图案,象征着共青团永远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将共产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右下角的滕小青图案来自于滕州团市委的标志性设计,这也意味着企业共青团工作是在地方团市委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右上角的八字标语是青年文化标语,企业致力于为青年打造创新、团结、感恩、成长的工作环境。整个红绿相间的色彩搭配也象征着青年员工长在红旗下,生在新中国,继承红色传统,播撒绿色希望,展现青春风采。

“青年之家”的北侧展示的是企业青年文化标语,“成长、创新、团结、感恩”这8个字是从企业青年工作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凝聚了企业对青年员工的嘱托和期望,意在鼓励广大青年员工在企业这个大家庭中立足岗位成长、不畏艰难创造、团结协作奋斗,感恩回报企业。

“青年之家”南侧设计展示企业近年来青年工作的图片展,分为传承美德、爱岗敬业、爱心使者和激扬青春四个模块,其中在“传承美德”中所展示的是近年来邀请社会名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自行组织开展的践行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这些所体现的就是企业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和对青年员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爱岗敬业”所展示的是企业组织的各类技术比武、职业技能坚定、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全员营销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引导青年员工提升水平、提高技术,服务企业发展。“爱心使者”所展示的是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看望慰问抗战老兵、端午节慰问孤寡老人、义务植树、清理卫生等等,引导青年员工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激扬青春”展示的是在各种文体活动中青年员工的风采,包括庆国庆文艺演出、运动会、演讲比赛等,通过展现青春风采,凝聚青春力量。

同时,购置演讲台,创新方式举办青春讲堂、心灵驿站等活动,通过加强阵地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增强平台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对青年的广泛覆盖和精准服务。

2.转变方式开展团内活动

为了增强青年员工参与活动的热情,厂团委从转变活动策划方式、转变活动组织形式、转变活动管理模式三方面入手组织开展主题活动,让青年员工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增进彼此沟通了解,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一是转变活动策划方式。在活动策划时,注重实现自上而下向上下互动的转变,实现传统守旧向突破创新的转变。例如在微信群广泛征集青年员工对各类培训的需求,统计并上报有关部门开展相关培训,各团支部书记与团员青年共同讨论活动主题,明确活动计划,按照团员青年意图创新性的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让广大青年员工共同参与的方式,制定符合青年需求、受青年欢迎的活动方案,也使得活动形式更加新颖,活动内容更加丰富。二是转变活动组织形式。在组织活动时,注重实现集中大型向分散小型的转变,实现指令参与向自愿选择的转变。厂团委根据青年的需求,鼓励各团支部和团员青年自发组织有创意、可操作性强、符合青年需求的活动,2017年以来,借助志愿服务这一平台,相继组织开展了“暖冬行動”、义务植树、卫生清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各团支部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演讲比赛、知识答题、争做环保卫士等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满足了青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最大程度上扩大了团的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三是转变活动管理模式。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注重实现单向指导向双向促进的转变,实现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

3.坚持服务重心下移

大力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力影响青年员工,更好的发挥共青团联系服务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一是完善团的基层组织设置。根据全厂各部门团员青年数量和分布情况,按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相关要求,重新调整团支部设置,将市场营销部团支部和管理团支部合并为管理团支部,并完成制丝车间团支部、卷包车间团支部、动力车间团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调整后的团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创新活力得以提升。二是召开青年员工座谈会。为充分掌握青年员工思想动态,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关心关爱,五四青年座谈会由召开全厂性质的座谈改为厂领导分别到基层团支部参加座谈,各团支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组织有代表性的团员参加座谈,青年员工与厂领导面对面开展交流,分享工作和成长经验,即增进了彼此感情,又激励和引导青年员工立足本职做贡献。三是开展新员工入厂服务。在新员工入厂之初,编制《新员工入厂服务手册》,建立一对一临时联络制度。从接站服务、房源信息提供、手机入网等生活服务,为新员工提供全方位生活保障,同时,通过一对一的联络体系,更好的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尽快走进企业、融入企业。同时,联合工会办公室为青年员工家属寄去《致团员青年家长的一封信》,表达组织关怀,促进青年身心健康。

(二)项目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团员青年的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一个缺乏凝聚力的团组织,在联系青年时就缺乏吸引力,在服务大局中就缺乏战斗力。增强团的凝聚力,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为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可以通过加强团的阵地建设、转变方式开展团内活动、坚持服务重心下移等方式,有效的吸引广大青年参与团的活动,在活动中凝聚青年,形成向上向善的磅礴青春力量。

三、项目实施效果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企业共青团工作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从之前的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到深入团员青年、服务团员青年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活动参与度,也让广大青年员工在活动中增进了彼此了解,培养了团队精神,提高了对企业的认同感。“青年之家”的设计制作,为青年员工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系列特色主题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高了青年员工参与积极性,服务青年的工作理念,让青年员工感受到了团组织的温暖,企业共青团组织正逐步打造出青年人心中的“青年之家”。

历史赋予共青团神圣的历史使命,共青团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正视历史与现实,学会思考和创新,下一步,企业共青团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力量,將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团结教育青年的坚强“堡垒”,提高共青团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王俊 . 高校共青团凝聚力建设研究——一种公共产品 供给理论的视角 [J]. 中国青年研究,2014,(6).

[2] 李勇图 . 微文化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工作创新研究 [D]. 广西大学,2016.

[3] 马延庭 . 县区级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 [D]. 西北农林科 技大学,2016.

[4] 杨守建 . 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09(12):4-8.

[5] 杨尚剑,孙有平,季浏 . 教练领导行为与凝聚力:信任的中介作用[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凝聚力共青团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如何增强班级凝聚力
“如此凝聚力”
抓住班级群体的“灵魂”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