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炉山
【关键词】 初中教学研究 道德与法治 互动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061-01
互动课堂的形成,需要的是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主动的为学生们留一些自我思考和展示的空間和时间。并且鼓励学生勇敢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逻辑思维;还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合作的条件下展开与老师的互动交流,从而让课堂效率达到最大。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老师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学生们各自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找到跟好的切入点去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育。
一、摒弃旧的教学概念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老师大脑中所形成的教学概念往往会对整个课堂教学的内容安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步入新的教学时期,作为教师,应该及时摒弃掉一些陈旧而死板落后的教学思想,时刻追随着新课标的要求,及时刷新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关注最新的教学动态和趋向,从而生成符合社会需求、适应新模式下的教学模式。所谓新模式,就是将学生带入课堂主体,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而老师却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而不是前程都靠老师来提问和解答,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我们要避免“一家之言”的局面,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大家共同思考讨论,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立新。
例如在《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学习时,老师不应该直接阐述一些固有的道理和思想,而是给学生们小组讨论和交谈互动的机会,让他们自由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可以汇总到一起,接着派小组成员代表将组员们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然后班级里进行讨论和总结。这会大大激励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与兴趣,同时也达到了让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目的。最后老师再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思想的提炼和升华,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感知生命的多层含义。
二、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
在实施互动教学时,教师是课堂质量和效果的前提要素,因此教师对课堂内容的把握深度大小和道德思想境界的高低会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所学到的知识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互动教学的开展对老师提出了一定的素质要求:首先要求教师确保自身具有高品质的修养和素质,有高尚的为人品德,从而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和模范作用。此外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够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做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使学生和教师相互促进,相互学习进步。
例如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一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自己对网络和网络交流功能熟悉的了解与使用经验才能,在课堂上有切实的感受和实际合理的评判,这样才有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同时对于这个话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们使用网络交友的几率要比教师大得多,所以学生们肯定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感受和经历,甚至是一些困惑想要表达和与老师进行交流。因此老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提倡自由发言的课堂氛围,要放下老师的权威身份,尽可能的融入学生群体之间,这样才会消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三、巧用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抽象难懂甚至是枯燥无味的概念要讲解。一方面,这个对老师的口头解释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耐心也是一种考验,往往教学下来,学生们的吸收效果都不是很好。因此,为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能够存在有意义的互动教学,老师们学会巧妙引入适当的相关情境来辅助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单单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进行《享受学习》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就切实地举出我们日常学习时有的真实体验和感想。在课堂上,我鼓励和邀请一些学生走上讲台,向全班同学们讲述自己的学习故事,对学习的看法和对学习的困惑,并且要他们讲出既有特点的例子与情境来加以描述。然后让另外的同学扮演解忧大人来帮他分析与解疑,这种双向思维的情景设定会让学生自己教会自己这一章的内容。
四、切合生活实际,深入感知
从根本上来说,道德与法治课是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与行为的一门课程。它的每一条内容都和现实与实践紧密关联的,是人们在数千年以来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框架和道德体系。所以要想课本内容的讲解不空洞和浮于表面,就要在讲解时运用生活中的实践事例,借助具体的事件和情景,可以有效的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深入的交流,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吸收,形成有一定经验基础的知识网络。
例如,在学习八年上册的《国家利益至上》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可能只有一个爱国的思想观念,但具体何为国家利益却从未有过思考和概念。这就需要老师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熟悉的生活经验来解释。比如:国家安全、国家领土完整、人命的支持等这些都算得上是国家的利益。倡导学生们要做事符合国家法律和准则,这也是简洁的维护了国家的基本权益。告诉学生们,不能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国家权益的维护。
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达到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良好师生互动式教学,不仅需要教师们的自身素养和不断革新的教育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与形式。在课堂中积极运用情境讲解的方式,让抽象的术语和概念更加贴近生活,更容易体会和感悟,从而加深学生们的思维印象。
[ 参 考 文 献 ]
[1]于翠芬.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