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克会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在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教学中的目标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的敏锐眼光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的实践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式,创设与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相关,关注活学巧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力求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让学生从现实中获取真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动手实践
引言:
创设与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相关;要争取最大化利用各种平台,体现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原则;关注活学巧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任何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都是研究教什么,如何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关注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衔接,力求学生将数学思考的方式用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的生活之中的数学素养。所以,围绕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必需先具备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心理准备,让数学产生真正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的技能,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数学中的问题转换为学生经历的表达,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数学素养,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相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观察客观的世界,让学生因为学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和实践性的方法
1.创设与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相关
数学源于生活之中,数学的各种知识蕴含在生活的实践里,优秀的数学教师在教授新知前往往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提出关键性的数学问题。再通过系列实践性的活动和生活化的学习,更能使学习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在小学数学《时分秒》的教学过程中,我为了更加直观的使学生体会一分钟的长短,培养孩子的惜时意识,我以游戏的方式,放一分钟学生看的动画片,让学生拍球等孩子喜欢做的事情,通过亲自参与生活化的实践,强化学习的目标,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亲生的体验到,也将时间这种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自然的衔接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做到了化难为易,真正的体会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留心观察会发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2.最大化利用各种平台,体现数学知识的实践性特点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对数学失去兴趣,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归根到底:平时的数学教学没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觉得遥远,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如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知数学;如何更加有效的将生活中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实践操的重要,是值得老师去思考和关注的。例如,在教学“线段”时,设计这样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弯曲的道路重修,如何修才能得到最短的路径?通过这种现实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轻易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数学总结,这样做,就是把课本里的知识点放到生活的现实中得以学习,让数学问题的生活实践化,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3.关注活学巧用数学知识,优化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进而获得基本的技能。换句话即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知识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巧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喜欢的,也是力求实现的目标。比如二年级学习过“平均分”之后,可以设计“租船游玩的方案”,二⑴班要租船游玩,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32个人游玩需要租几条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4人站在一起,这样共有8个4,所以需要租6只船;也会有同学想这么思考:几个4是32呢?四八三十二,所以要8只船;当然学生还会探究出别的方法,学生在探究用所学知识灵巧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会更加体会到数学的实践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喜欢学数学、乐意用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在数学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应用能力
动手实践是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所以要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然而,学生易受繁杂的现实生活影响而窘困。所以,教师要更深地强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用秤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技能,也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台秤和天平等计量器,来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上课前老师要协助学生准备好称量的器具和物品,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准备好的台秤,让学生称出具体物品的重量。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也培养了学生的速算技能,还训练了孩子使用称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认知数学知识,归回现实生活
学習的目的是为了回到生活中,为生活提供服务。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学生用已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现实问题。要学的并真正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运用,知识的价值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数学知识蕴藏于现实中的各种角落,在学习过圆有关的知识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车轮的形状不是圆的,行吗?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释其中的道理和缘由。在学过统计的初步知识后,带领学生到十字路口或者校门口记录经过的车辆类型,进行统计,引导发现规律。学生这样实践,不仅感兴趣,也在娱乐中将所学知识得以强化。
总之,数学知识的来源离不开生活和实践。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多维度的生活实践性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老师知道怎么教,才可能教好学生,让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2--26
[2]刘其祥:《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J],《教育导刊》2013年 第3期
[3]卢建忠:《数学教学要讲究在活动中进行》[J],《魅力中国》2011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