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树坚
关键词:学生主体;数字博物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3-0030-02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18年有近10亿人次走进了全国5136家博物馆,传统的实体博物馆迎来了“春天”。但囿于时空阻隔,师生难以一一亲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博物馆(Digital Museum)依托实体博物馆,以“互联网+”开放共享的平台及技术优势,呈现大量经考证的文物,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资源。信息时代,如何“走进”数字博物馆,与中学历史教学融合,以滋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需进一步探究。
1.数字博物馆的历史学习价值
(1)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博物馆
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目标。美国博物馆协会出版的《新世纪的博物馆》提出:“若典藏品是博物馆的心脏,教育则是博物馆的灵魂”。博物馆承载着人类的历史与记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走进一座座博物馆,如同走进一段段凝固物化的历史。
信息时代,博物馆打破了时空桎梏,变得生动鲜活起来。随着“互联网+文博”模式升级,数字博物馆应运而生。数字博物馆是运用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等,通过文字、图片、录音解说、虚拟漫游、全景展示等多种方式,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比如,登录故宫数字博物馆,可以不用“进宫”也能欣赏紫禁城全貌。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博物馆成了历史学习的移动课堂。
(2)数字博物馆的历史学习功能
数字博物馆具有信息实体虚拟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提供智能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等特点,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学习宝库。
第一,它营造了开放的历史学习环境。与实体博物馆相比,数字博物馆基于互联网环境,突破了时空藩篱,不再受“馆墙”的限制,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上网参观学习。数字博物馆创设出开放的历史学习空间。
第二,它提供了整合的历史学习资源。数字博物馆是一种非实体的网络展示环境,借助多样化信息载体和传播媒介实现共享交流,并根据不同的主題设计和组织具有引导性的文物史料,为探究学习充分展开提供了整合性课程资源。
第三,它有助于践行探究的历史学习方式。在数字博物馆环境中,学生可以选择探究问题、安排探究活动、搜索探究资源,开展探究学习,在自主发现问题后借助数字化环境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认知。
2.“走进”数字博物馆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数字博物馆可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下面,以人民版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走进”数字博物馆上高中历史课。
(1)教学设计说明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本课学生要会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高一学生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认识较为零散和表层化。遵循高中新课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主体”理念,学生“走进”数字博物馆,利用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整合的学习资源,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按数字博物馆中的相应主题,分门别类地“阅读”和“理解”馆藏文物,构建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知识体系。并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入挖掘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历史内涵,收获历史知识、历史智慧、历史意识。由此,学生自主认知古代中国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体会中国手工业生产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感受古代中国领先世界的自豪,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过程介绍
第一,文物学习单。数字博物馆的一件件文物呈现“历史碎片”,需要寻找共同的史料价值,将散落的“珍珠”串成闪耀着历史光芒的“项链”。学习单以问题引领,粘合“历史碎片”,还原并探究真实的历史。
其一,学习单之“青铜盛宴”。中国青铜器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声誉,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请通过数字博物馆,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1:寻找五件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任务2:查找古代中国青铜器是如何铸造的?
任务3: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件青铜器物,与同学分享。
其二,学习单之“丝国绮罗”。中国是用桑蚕丝织绸最早的国家,自古以“丝国”闻名世界。请通过数字博物馆,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1:寻找五件古代中国丝织品文物,写出它们的历史信息。
任务2: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件丝绸文物,与同学分享。
任务3:搜索整理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情况。
其三,学习单之“青瓷风韵”。中国有“瓷国”的盛誉。请通过数字博物馆,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1:寻找五件关于古代中国瓷器的文物,写出它们的历史信息。
任务2:选择自己最欣赏的一件青瓷文物,与同学分享。
任务3:搜索整理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情况。
第二,文物搜索。
在学习单引领下,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数字博物馆,“按图索骥”寻找文物资源,在历史情境中展开甄别、归纳、整理等活动,获得初步感知后进入历史课堂学习,做到“先学后教”。
经过筛选,学生确定了“青铜冰鉴(战国)”、“素纱单衣(汉代)”、“越窑海棠式杯(唐代)”,作为观察研习的文物,以具体认知古代中国的冶炼、纺织、陶瓷三大行业。
第三,文物信息表。
第四,文物研习。学生登录数字博物馆,展示分享文物,对文物进行细节观察和信息研读,提出各种质疑,与文物展开“对话”,推论和理解历史。
其一,青铜冰鉴。
探究问题1:古代中国青铜器的原料是如何采掘、冶炼的?
探究问题2:“青铜冰鉴”有哪些巧妙的设计?
探究问题3:“青铜冰鉴”出土于贵族墓葬,说明了什么?
其二,素纱单衣。
探究问题1:素纱单衣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探究问题2:素纱单衣高超的手工技艺体现在哪里?
探究问题3:素纱单衣,可以见证汉代一段怎样的历史?
其三,越窑海棠式杯。
探究问题1:越窑海棠式杯的外观颜色有什么特点?
探究问题2:越窑海棠式杯作为贡瓷,说明其技术水平如何?
探究问题3:越窑海棠式杯具有浓郁的波斯风格,说明了什么?
第五,文物感悟。在研习三件文物后,学生交流感受,进一步认知技术发达、历史悠久、成就辉煌的古代中国手工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对国家与民族的热爱之情。
(3)教学特色分析
本课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生主体”理念,围绕古代中国手工业主题,引导学生“走进”数字博物馆,研习文物,自主探究,在做中学,拓宽历史视野,理解和感悟历史。学生遵循“史由证来”和“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原则和方法,完成馆藏文物信息的提取、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达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数字博物馆助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走进”数字博物馆,以烙有时代印记的文物史料为载体,开展研读、实证、解释活动,客观认识历史,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贯通历史脉络,培养时空观念
歷史进程以时间和空间为纵横坐标完整展现,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按历史时序,放在具体时空框架下,进行全面考察审视,才能彰显其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
“走进”数字博物馆,融入馆藏文物资源的研习,搭建起历史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对文物所涉及的时代脉络进行梳理整合,感知具体历史细节,演绎历史发展,从而全面客观认知历史。这种以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的方式缩短了学生同历史的时空距离,构建起对历史事物与特定时空联系解析的“时空观念”素养。
(2)依托史料实证,彰显能力提升
历史学习是一个求实求真的过程。理解历史知识本质,需建立在理解史料和历史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学生依托文物史料印证历史,形成具体深刻的理解,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方法。
数字博物馆蕴藏着大量可信、具体、形象的文物史料。这些珍贵资源展现着一个个特定历史风貌。“走进”数字博物馆,学生了解史料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方法,多方搜集史料以避免孤证。学生经过思辨探究,甄别判断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考察史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从中寻找有效信息以拓展问题视野,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提升了学生“史由证来”的“史料实证”素养。
(3)注重历史解释,养成历史意识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往往让学习者无法直接面对,需要通过历史遗留下的史料作为中介。学生以这些中介史料为依据,在历史理解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到“成一家之言”。
“走进”数字博物馆,学生对文物史料进行搜集、选取和研习,调动原有历史知识储备,应用已掌握史实和分析方法,按照历史发展逻辑关系,重新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认知,有助于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解释”素养。
数字博物馆兼具历史学科特性和现代信息技术的特征,与中学历史教学深度契合。学生“走进”数字博物馆,以文物史料为媒介,挖掘时代特性,在探究学习中以微知著,最终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幻.“互联网+”时代数字博物馆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学,2018(11)
[2]顾婷.数字博物馆在初中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运用[J].科普童话,2018(31)
[3]周孙煊.认知负荷视角下的数字博物馆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