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思维的起点

2019-09-10 20:52蔡晴天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质疑指导学习习惯

蔡晴天

关键词:质疑;学习习惯;培养;指导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4-0068-02

据报载,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时,学习成绩往往比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杨振宁教授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而中国学生却只注意解答问题,并不善于独立思考并提出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所以杨振宁教授指出,成功的第一条法则就是学会质疑。他说:“什么叫学问,就是要学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發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数学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而来。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也就没有探索、没有思维、没有创新。所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1.鼓励质疑

课改后的数学课堂,强调学生本位,强调生命课堂,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它早已不再是教师填鸭式、学生被动接受的“一言堂”。所以,要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强他们课堂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创造性思维,只有教师沉下去,学生站起来才是必由之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务必要引导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争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当推导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后,教师设问:关于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想问的?引发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当学生提出“难道就只能用这种方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吗?”问题后,学生的思维随即进入“愤悱”状态。当他们借助身边的实物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算一算后得到:如果将长方体六个面展开,那么就可以先算由四个面组成的大长方形面积,再加上另外两个面的面积也能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思维豁然开朗,学习的欲望得到极大满足。而随着思考的层层深入,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由长方体转化而成的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也应运而生。课堂,充盈着思索、探讨的乐趣。

让学生课堂中质疑发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生在一开始,可能会因为胆小或羞于被人嘲笑而不敢发问。那么此时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善于运用激励手段,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即时对学生表现出的积极质疑行为示以极大的认可。可用点头称赞、拍肩鼓励、口头表扬等方式,让学生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消除心理障碍,增强新的动机力量,毫无顾忌地勇于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幼稚肤浅的,还是复杂、超越要求的,教师都应适当给予鼓励和肯定,切不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置若罔闻或训斥嘲笑,以免打击学生的学习情绪,挫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当然,教师还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适当开展一些“生疑发问”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问最自信!”“谁提问最有价值!”等活动中逐步形成习惯,发展能力。

2.提供时空

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总有那么多学生“一听就懂”,独立完成练习却时“一做就错”?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现今大多数的课堂教学,还在延续着“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课堂教学就是简单重复‘是’或‘不是’”的老套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总是不敢大胆放手,喜欢面面俱到,哪怕是一些极其细微的问题,都会给学生考虑周全。试想,有这样办事“到位”的教师,哪还需要学生自己再去付出努力,又哪来学生主动的质疑问难。当然,有些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形式不错,思维含量也比较高,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我们发现,当教师将问题抛出后,却常常因种种原因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质疑时空。导致问题草草收场,学生思考不深入,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长期下去,我们感觉到教师越教越累,学生却越来越不愿、不会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精神最终成为空谈。于永正老师说:能力不是讲出来的,学习兴趣不是讲出来的,情感态度更不是讲出来的。讲,真的是作用有限。清朝颜元语: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导而弗牵”才是教学的真谛。教师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导师时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时空,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里去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点燃质疑的火花,培养质疑的习惯。如教学“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在通过示例揭示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后,教师引导学生到兔子王国走一走(出示教材主题图:上有兔子、蘑菇,手帕、夹子,木桩、篱笆……)。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说说在图中找到了什么规律?在通过充分的思考、交流、质疑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交流。当其中一生指出兔子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后,另一学生即可面对全班学生发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兔子和蘑菇是一一间隔排列的问题?”还可继续发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引发学生继续生问,自信展示小组学习成果。知识,在逐步走向深入;能力,在不断生问、释疑中提高。

3.指引方法

“无疑者需教之有疑”。“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对学生良好质疑习惯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方法指引。我们都深有体会,即使自己在課堂上鼓励学生质疑,也给孩子们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探索时空,但能提出问题或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深入观察与思考后我们发现,一个人并没有与生俱来的质疑生问能力。学生们课堂上不主动质疑,其实关键还在于他们不会质疑,不知道该从哪儿入手去生疑、发问。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一开始,可以从小疑问入手。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发问“老师刚才讲的是什么意思?我有没有听懂了?我在听讲的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新问题?……”。其次,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上课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想想老师在什么时候会发问,会问些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一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训练学生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处学会质疑。如上述教学“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当学生面对小组展示的成果已无问题可究,处于思维的“瓶颈期”时,教师可主动发问:继续按这样一一间隔的规律排列下去,如果是有20只这样的兔子,那么……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即刻想到:那么会有多少个蘑菇?而在其后手帕与夹子、木桩与篱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即使没有老师的提醒,也能模仿着设问相应的问题。知识的探究随着问题的提出,向着更深层次迈进。

指导学生学会质疑,除在上述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处,还可在一堂课的课题揭示时。如指导学生问一问“看到课题说说要学些什么?想到些什么?自己关于这一内容已经掌握了些什么?”还可在课堂的总结回顾处。如让学生问问“自己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哪儿需要考考其他同学?”当然,在课堂中学生无疑时,教师可通过反问,如“你们没有问题,老师可有问题”的形式教会学生如何在无疑处生疑。相信,经过这样长期不断地培养训练,学生的质疑习惯势必会逐步养成,质疑能力必定会逐步提高。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或者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习惯越好,能力也越强。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不忘新课标下自己身负的责任,不忘新课标下该培养何种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在自己负责任的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探究,成就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华志英.小学数学学习之“熟能生巧”刍议[J].小学教学参考,2005(12):1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质疑指导学习习惯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