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一
编者按:
2010年6月,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作为“全国第一批、全省第一个”,率先进驻新疆阿克苏市开展援建工作。多年来,杭州不断加大产业、教育等援疆力度,强化造血功能,积极推动阿克苏地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
今年,是杭州市对口支援阿克苏市第九批援疆工作的“收官之年”,这场跨越4000多公里的帮扶援建正式进入“倒计时”。本刊约请援疆工作亲历者,撰写文章,总结在脱贫攻坚、促进就业和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以飨读者。
杭州市对口支援的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属“三州三区”深度贫困地区。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第九批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用细密扎实的工作弹奏起助力脱贫攻坚的和弦,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弹出从扶贫、扶智到扶志的“三部曲”。
扶贫:
“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都不能少”
阿克苏市依干其乡伊尔玛村是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村。2018年,71岁的低保户拉麦提·毛拉萨吾提一家搬进新居。厨房接自来水、卫生间装抽水马桶、洗澡用电热水器……6万多造价毛大叔掏了不到2万元。2018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将富民安居工程补助从每户1万元增加到2万元,帮助阿克苏市180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乔迁新居。
近年来,阿克苏市脱贫攻坚成绩显著,全市已经消灭了贫困村。像毛拉大叔这样的低保户,吃喝问题已经不大。但是要想进一步改善生活,仅仅依靠地方财政资金确实有些困难。在推进富民安居工程中,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发现,在进一步提高群众保障能力上,还真有一番“广阔天地”。
去年刚入冬时,零下二十度的天气,毛拉大叔不慎从电动车上摔下,粉碎性骨折。杭州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杨国正接到毛拉大叔电话时,他已经在家卧床一个星期。之所以没有选择住院,是因为做手术要花费将近2万块,建新房后家里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
杨国正立马联系将他送到阿克苏市人民医院杭州富阳中医骨伤科工作室就诊。富阳中医骨科使用杉树皮固定加手法整复,还有独家配方的药膏,已传承数百年,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手法整复的时候有点疼,但最后总共1300元的开销让毛拉大叔心里很“敞亮”。
在阿克苏市人民医院驻点后不到一年时间里,中医骨伤科工作室已经成功为上千名少数民族群众免去手术之苦,门诊量和住院量居全院首位,大大降低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几率。在运作模式上,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科医院和阿克苏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每个季度都有一名杭州专家前来坐诊,而更多的阿克苏本地医生则会轮流到杭州培训。“我在杭州学习了半年多,基本的手法和技巧都已经掌握了。杭州专家不在的时候,也能独立顶岗。”阿克苏市人民医院骨伤科主任毛天明说。
除了生活保障,增收保障也是杭州市援疆指挥部的一项重点工作。贫困户艾则孜·亚森一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3亩苹果地。由于种植技术落后,果子个头不大,销售遇到“瓶颈”。2018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大力推进电商扶贫,牵线龙头电商企业对伊尔玛村64亩劣质果园进行土地流转。农户每年每亩租金提升到1800元。随后,这块地又被阿里巴巴看中,确立为其在新疆的首个“未来农场”。农业智慧化加互联网销售渠道,力图重塑阿克苏苹果的品牌价值。
扶智:
“打造一条十五年美好教育示范线”
“我想要一辆自行车,这样就不用每天走5公里来上学了”“我想要一个点读机,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学汉语”……孩子们把自己的心愿写在“微心愿”卡片上,由援疆干部带回杭州,让爱心人士们前去“点亮”。这是“多浪公益行动”的一次全新尝试。
“多浪公益行动”是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在2017年发起的一项教育公益活动。当年,多浪幼儿园已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虽然学费全额减免,但在实际招生中却发现,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缺衣少穿,买不起学习用品。杭州市援疆指挥部依靠“多浪公益行动”,当年便募集社会资金、物资价值200余万元。
教育是遏制贫困代际传递的最好方式。2018年,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在多浪片区又新建一所阿克苏市富阳幼儿园,彻底地解决了多浪片区少数民族儿童的学前教育问题。开园第一天,幼儿园老师装扮成各种卡通人物热情地迎接孩子们到来。“我本来是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儿园的,后来听说杭州的幼儿园好,又把那边退掉来这里,现在看来是正确的。”一位维吾尔族学生家长激动地说。
从五年前杭州援建的杭州师范大学附属阿克苏市高级中学,到现在的多浪、富阳幼儿园,还有正在建设的九年一贯制阿克苏市天杭实验学校、明德幼儿园和西湖幼儿园,硬件建设上已形成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体系。
杭州教育的优势不只体现在建筑美观大方、设计合理,更多的是一种口碑、一种理念。在阿克苏市第十五中学,杭州支教老师承接的以“养成习惯+快乐学习+个性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杭州班”受到阿克苏市各族家长点赞。多浪幼儿园开园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成为全市学前教育培训基地。不仅有杭州支教教师兼任副园长,还会定期安排杭州专家前来授课。
到第九批杭州市援疆工作结束,杭州援疆将在阿克苏市形成一条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杭派十五年美好教育示范线”。
扶志:
“我们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2018年5月12日,首批52名来自阿克苏市贫困家庭的少数民族青年告别故土,来到杭州市实现转移就业。他们平均年齡20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脱贫意愿。在经过为期半个月的职业技能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后,他们来到杭州富阳区日月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半导体加工工作。
25岁的艾尼瓦尔江·肉孜和23岁的如克亚木·艾合买提是来自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尤喀克兰干村的一对夫妻。艾尼瓦尔江被推选为班长,如克亚木则当选为团支部书记。
“以前我在阿克苏市商场做过导购,每个月3000元,这些工资达不到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要求。趁着年轻,我们想学好语言,学好技术,学好文化,到大城市里开阔眼界。”不到半年时间,艾尼瓦尔江夫妇已经能够独立顶岗,月收入万元。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游览杭州城区及周边城市。“今后如果有机会,我们想留在杭州工作,如果不能留下,我要用学到的技术回到家乡创业。”艾尼瓦尔江·肉孜说。
扶贫先扶志。杭州市援疆指挥部始终将激发少数民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最终目标。只有不断激发脱贫的内生动力和造血机制,才能够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指挥部的牵线搭桥下,今年13家杭州强企、商会与阿克苏市8个贫困村、1所幼儿园和兵团一师4个困难连队签订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协议,累计捐赠帮扶资金2700万元。在如何使用这笔资金时,阿克苏市委和杭州市援疆指挥部达成共识,成立扶贫基金,变输血为造血,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做到“外扶而内强”。
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克什勒克艾日克村是阿克苏市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前不久,杭州市全额援建的“团结巴扎”正式开业。与以往每周一次的集会不同,团结巴扎提供了28间门面房,并采用白墙黛瓦江南建筑风格,配套建设一个30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依托原有古树和建筑,打造一个“夏乘凉、冬防寒”的全村公共活动中心和文化组织阵地。
当时,招商信息一经发布,很快就被预定一空。“我老爹老娘给我打电话,说村里搞了一个巴扎,我回来一看真漂亮,就赶快租下来,搞个火锅店。除了我跟媳妇,还能再招十几个贫困户来当服务员。”海力力·吉力力是地地道道的本村人,前几年到阿克苏市区打工赚了一些钱,但是这两年城里生意并不好做,所以他决心返乡创业。和他做邻居的,还有一些过去零散摆摊的商户。他们主动“升级”,扩大规模,看中的就是“团结巴扎”的美好环境。
依靠繁荣市场带动就业,不断激励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将释放巨大的“造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