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典斌
摘 要:自习辅导是为学生解惑,教师不能包办,要通过聆听发现学生问题,让学生对做错的错题进行纠正和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自习辅导;反思;新课程;教学理念;错题纠正;
在自习辅导时,遇到学生提问,我们许多教师总是以求快的心态迅速的告诉学生正确的想法或做法,以为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这样做表面上看非常有效率,三言两语教师把问题实质讲清楚了,学生也迅速的“掌握”了正确的思路。我认为我们不能立即告诉题目的思路,而是要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题型,这个题型原理,形式不同,考点没变,大体的思路方法没变,主要是去找到我们做错的原因,故我建议要去做一个错题本,俗话说的好:“好记忆不如乱笔头”,分清原因,以防下一次考试不再出错。
案例:我在带高二年级是给学生做了一道电学题,如下
某同学描绘出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P为图线上一点,PN为图线的切线,PQ为U轴的垂线,PM为I轴的垂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 U1/I2
对应P点,小灯泡的电阻为R = U1/(I2 – I1)
对应P点,小灯泡的功率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若将与灯丝材料相同的电阻放在恒温容器测得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也是与小灯泡的相同
当时同学们以为以前学过的斜率知识,故小灯泡的电阻为R = U1/(I2—I1)因此B选项正确,而A选项错误。但是实际上这题是考电阻,不是斜率表示物理意义,实际上p点电压和电流的比值,故选A是正确。因为加在电阻两端的电压为U1 ,电流为I2 ,所以对应p点的电阻为R = U1/I2,对应小灯泡的功率为P = U1I2,而不应该是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因此C选项错误;因为与灯丝材料相同的电阻放在恒温容器中,所以电阻率不再受温度影响,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不再弯曲,所以D选项错误。这样的分析结束完后,许多同学的表情依然非常迷惑,这时我找到学生去问问,然后他们说出了他们的困惑:为什么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可以表示速度,速度時间图形的斜率可以表示加速度,而小灯泡通电后其电流I随所加电压U变化的图线的切线斜率不可以表示电阻的倒数?
这时我才恍然:他们做错原因他们知识迁移出现错误,他们想按速度时间图象中求加速度的方法来处理本题中关于电阻的问题。随后我引导他们通过比较电阻的定义式和加速度的定义式以及位移的定义式的不同,再联系图象中切线的斜率与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物理意义的不同,让该生意识到为什么本题中不能用切线的斜率求电阻,而速度时间图象中可以用切线的斜率求加速度。并且通过师生的互动该生还明白了在物理学习中“迁移”确实是一种好方法,但必须在物理意义、物理情景明确的基础上合理迁移、正确迁移,不能胡乱迁移。
我想想我的学生在做这题的时候,知识的迁移和物理背景上发生了错误,我们要针对这个问题要找到图像真实的物理意义,以及我们要求的是电阻,不能混淆概念,找到真实原因,我们才能去纠正他们。关于错题的纠正我想应该去做一个错题本,慢慢去归纳题型,找到错的原因,我们以后考试要注意这类问题,做到只错一次。错题来源就是要去大量摘抄卷子里做错的,老师讲的好题,概念上容易出错的题,物理名词的适用范围等等。
反思:在自习辅导过程和错题纠正过程中,虽然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了,但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或知识掌握上的疏漏根本未涉及,所以这样的隐患将会像毒瘤一样一直存在,甚至溃烂,造成一系列坏的结果,例如:使学生的知识不能体系化,使学生的思路进入误区不能顺利分析问题,长此以往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一批学科差生。而且,这样的做法也不符合新理念的要求,剥夺了学生探究的权利、思考的权利,只是单纯的让学生重复了一下正确的做法,对学生来说既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更不会因此而受到启发。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形成学生不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眼前来说会造成学生学而不得其法,教师教而收效甚微,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苦,从长远来说,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没有学习能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动起来,为了更好的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学会“聆听”,从学生的叙述中找到学生的“惑”之所在,尝试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找到不能正确解题的症结所在,达到“点醒”学生的目的,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自已的错题本,让他们这样做才能对症下药,消除隐患,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也由于学生的“惑”被解了,所以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不出差错,顺利完成任务了。另外,由于教师并未一手包办,大部分工作还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所以在顺利解题之后,学生能最大程度的体验到成功后的喜悦;再者,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因为并不是大包大揽,从头给学生分析到尾,只是给学生点拨一下,所以也并不会因此而耽误多少时间,退一步说,即便真的的耽误了时间,这样做也是值得的,因为经过反复的思考、论证之后学生真正的理解了物理概念、掌握了解题的一般思维规律,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立于不败之地,学生才会学的愉快,当新情境下的问题呈现时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而不至于手忙脚乱,更不会因为类似的问题出错,也不会再拿相同类型的问题再问老师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放长线钓大鱼吧。
所以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辅导的效果和错题纠正能力,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会思考能力,挖掘潜能,让学生从“学会”逐步过渡到“会学”、“乐学”,我们教师一定要在适宜的时候闭上嘴巴,认真聆听,帮助学生克服急噪情绪,耐心诱导,巧妙点拨,让学生自己找到知识上的疏漏及时对错题纠正,思维上的误区,行动上的不足,然后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错提的根源,让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去学习,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的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实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巧英、庄如虎.浅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http://www.ep-china.net. 2005-04-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陈曙东 谈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中学物理教参2006-05
[4]黄文 要做好物理系体应重视一些问题 物理教学探讨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