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在语文导入设计中的运用

2019-09-10 07:22汪睿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24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汪睿君

【摘要】  教师进行导入设计中,由教材编写者呈现的“先行组织者”称为“静态先行组织者”,由教师设计后在实际教学运用的称为“动态先行组织者”,后者是前者的创生运用阶段。解读“静态先行组织者”明确导入内容,选择导入方法,指导预习方法;基于实际学情创生“动态先行组织者”。

【关键词】  先行组织者 导入设计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4-031-02

“先行组织者”指在将学习的新材料前,给学生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新学习材料更抽象、概括和具综合性,并能够清晰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联系。导入教学,作为教学活动方式的一种,指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初始时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从形式上看,二者一个为静态的材料,一个为动态的活动;但从设计目的角度出发,二者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一、“先行组织者”的类型

(一)国内外“先行组织者”分类的观点

奥苏贝尔(Ausubel)根据其功能把“先行组织者”分为陈述式(expository)和比较式(comparative)两类。陈述式“先行组织者”是在学习内容前呈现一段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并有很强概括性的一段文字描述,为新材料提供概念重点,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位关系。比较式“先行组织者”则是提供新旧知识概念辨析基础,可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类推的材料,亦可以为新旧知识的整合对比提供基础。这种分类方式是根据“先行组织者”的内容与学习材料的关系进行划分。

赛迪·B.迪恩在课堂实践中,根据要学习的内容以及介绍的方法,将“先行组织者”划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陈列式的先行组织者,讲述式的先行组织者,略读式的先行组织者,图解式的先行组织者。 陈列式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描述或解释学生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讲述式是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信息,激发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略读式是快速浏览课程内容,对新的学习材料产生一个整体印象;图解式是教师用图示方式为学生呈现相关概念和材料,为学生形成一个框架式结构认知。

霍秉坤、黄显华则从“先行组织者”的形式入手,将其分为文字及图片两类。并又对文字的“先行组织者”的方法分为四种:完整的学习前测验;是非型的学习前测验;句子式大綱;段落大要。

(二)语文导入教学中的“先行组织者”类型

“先行组织者”并不是最新提出的理论成果,作为一个成熟的理论已经广泛运用于我们的课程相关实践中,如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活动等。本文基于现有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探讨作为教学活动的实际设计者和操作者的教师,如何设计导入教学。教师在进行一堂课的导入教学设计时,已有一份由教材编写者提供的“先行组织者”材料,用以提示每一单元和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增减的,他们在实际导入教学中运用的“先行组织者”材料与教材所呈现的“先行组织者”材料并不完全重合。

因此,根据实际教学过程,我们把由教材编写者呈现的“先行组织者”称为静态“先行组织者”,把由教师设计后在实际教学运用的称为动态“先行组织者”。后者是前者的创生运用阶段。

二、静态“先行组织者”的运用

2017年以来语文学科开始统一采用“统编本”教材,该版教材按照“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以“内容主题”和“语文要素”组织单元。对于教材编写,王荣生教授提出语文教材的编写要做到“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目标进一步澄清、细化。因此,语文教师在“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而实现这个转化的前提则是教师能够理解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明确教材编写者预期通过每个单元和具体选文的学习后学生所应了解的知识、学到的技能、体悟的情感。为了实现编写者与教师之间的“超时空”对话,研读教材中选文之外的“先行组织者”有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教材。

(一)明确导入内容

有的教师认为导入教学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新内容的学习营造氛围,因此视频、音乐、朗诵等多媒体手段形式多样,力求“先声夺人”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的教师上成了一个微型的复习课,无论今天要学习内容是什么,先把之前的知识复习一遍,企图“温故知新”却不关注“新”、“旧”之间是否有联系。导入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隶属于该堂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导入内容上就应有一个限制——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材在每个单元前的单元导语和课前预习部分,就是编写者预设教学目标的体现。

(二)选择导入方法

同一篇课文,导入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用视频导入,有朗诵导入,有字词导入,有背景导入等。语文导入教学方法的选择随着教学内容而转移,同一篇课文不同导入方法,往往意味着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因此导入方法的选择,应先明确本课的教学内容,在确定导入内容,最后选择导入方法。

(三)指导预习方法

在学习新内容前,布置预习作业,是每位教师都认同的。但是预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了解课文内容?还是掌握生字词?还是了解写作背景?如果不对预习的具体内容进行框定,只是对学生布置“预习”二字,是无法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的。教材在教读课文前的“预习”板块,就针对每课教学重点编写了相应的预习提示,语言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

三、动态“先行组织者”的运用

动态“先行组织者”内容是由教师创生的内容,是基于教材“先行组织者”,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具体学情,选择性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为新内容的学习提供背景知识和心向的准备。基于此目的,教师在导入教学中运用的“先行组织者”有如下特征:引起注意力,增强学习动机;唤醒已有知识,为新内容学习提供可利用的固定点;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转化。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变化,选择合适的形式对“先行组织者”呈现。

(一)比较式先行组织者

分析具体学情并结合一课具体教学内容,倘若学生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关概念,但原有概念不清晰或缺少结构性,学生难以应用;或者学生虽已有认知结构良好但无法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结,无法辨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则可以采用“比较式先行组织者”来进行导入教学。

教师在运用“比较式先行组织者”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概念,并将其与本课预设新知识产生联结。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在单元导语中要求本单元“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生经过小学的学习,了解比喻、拟人的意思和作用,但是不一定了解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的含义。

运用“比较式先行组织者”导入策略是,明确学生已有的与新内容相关知识,分析旧知识与新知识的“上位、下位、并列关系”,提供材料喚起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经验意识,提出学习任务或学习材料,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结。

(二)陈述式先行组织者

若学生认知结构中缺乏与新内容相关的知识或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或新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结合不紧密且比较生僻,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困难。这种情况下更适合采用“陈述式先行组织者”进行导入教学。

教师在采用“陈述式先行组织者”重点在于选取材料,帮助学生对新学习材料进行同化,为学习新材料作铺垫。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一课,写作时代和人物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年代距离远,学生在不了解白求恩的前提下很难读懂这篇文章,所以在学习前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可以是图片、影视、故事等直观材料,也可以是同题材的其他作家作品或评论。

运用“陈述式先行组织者”导入策略是,提供与新知识相关材料,可以是由教师搜集筛选后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指明方向提出要求后由学生课下搜集课上呈现,学生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解读分析后获得相关信息,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与本课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联系。

综上所述,“先行组织者”在唤起对学习内容的注意,提供储备知识,形成知识结构,促进记忆编码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在导入教学中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一方面帮助教师根据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重点,从而使导入教学方向明确,内容准确,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氛围;一方面引导教师根据具体学情,选择合适恰当的导入方式,在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有意义学习的达成。

(本课题由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编号2018KYJJ27)

[ 参  考  文  献 ]

[1]Ausubel D P. The use of Advance Organizers in th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ing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0,51:267-272.

[2]王大宝.导入技能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Ceri B.Dean.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9种教学方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4]霍秉坤、黄显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教科书之编订[J].教育学报,1995(23):73-89.

[5]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