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知识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对于人们生产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思维方式、生产方式让企业的发展由以往依赖于积累资本朝着知识积累、知识创新的方向发展。作为新型的管理思想以及模式,知识管理得到当今社会上各大企业的高度重视,而且属于现下非常热门的前沿领域。针对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基于资源学派前提下,形成了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能力学派。本文分析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相关内容。
关键词:基于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知识链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大理论学说在企业管理理论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即战略管理理论中的资源学派(能力学派)、随知识经济的来临发展速度较快的知识管理理论。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以及完善,对于这两项管理理论,国内外都提出了更多的新学说和观点,使得其于各自研究领域都获得了高速发展。纵观这两种理论历史发展渊源,可以明显的观察到,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研究本质与知识管理理论相同,同时最终企业的“知识”、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为最终的焦点集中处。
一、企业竞争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企业竞争力,即一个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拥有的可以持续性的、更有效的向市场进行提供各种产品或者服务,与此同时得到盈利、获得发展的综合素质。如果一个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则其为市场所输送的产品或者服务更优秀。企业竞争力能够进行比较,同时企业竞争力具备一定的可计量性特征,能够经市场交易得到,也能够经模仿其他企业的方式产生。
核心竞争力的另一种称法为核心能力,即企业拥有的不能够模仿的、不能进行交易的、具备独特性的优势因素。所以,对于核心能力来说,通常不能展开直接的计量以及对比。在企业的发展期间,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竞争力具有共同表现的情况,也就是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可以连续性的、高质高效的向市场输送优秀的产品以及服务,产生最优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核心能力为其提升竞争实力和维持良好竞争能力的重要优势,属于每一个企业竞争的核心,一般是在竞争力的“知识”层面的最内部。
二、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可以观察到,决定企业竞争力强弱的因素有四个类别,即关系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以及资源因素。其中,知识不受到物质资源的制约,同时其自身可以进行物化成企业的能力和资源的“知识”或者是“学识”。基于性质的角度讲,“知识”自身其实也是一种能力。所以,伴随不断加深的对企业能力理论的探索,更多的人认识到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为企业能力背后的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关键。在1990年时,国外学者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的积累性的学识,尤其为关于怎样对不同的生产技能、集成的多种技术流派进行良好协调的学识。其中,学识、生产技术、生产技能均为知识的构成之一。同时,以上所说的知识的积累性,和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的活动,能够将知识的动态性进行展示,而且体现出知识的过程性特征。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根源,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便在阐述核心竞争力时,将“知识”的特性进行明显的体现。后续的探究中,有关的学者得出结论,认为组织制定核心能力战略,一方面应该建立在现下的知识效用的基础上进行考虑,另一方面也要进行考虑到获取未来知识层面。这就是将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性进行体现,并且显示出了核心竞争力构建的非短期行为,因为构建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体系,是不可以经短期行为产生的。而且构成核心能力的隐性知识,不能够进行交易、模仿,侧面反映出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不能模仿以及交易的特殊性优势就是“知识”。
三、基于知识的企业知识链管理和策略
(一)企业知识链管理的概况
知识链、知识供应链、知识价值链等,属于密切的关联于“链”的研究内容。在研究知识链的方面上,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观察到研究的重点通常是基于供应链的层面进行知识供应链的概念的提出。例如,Rechard Hall、Pierpaolo Andriani两位学者认为,知识链属于一种管理供应链隐性知识的举措。而且对于知识链的管理过程来说,即为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提升,实施识别知识、培育知识以及转换知识的过程。基于此观点的基础上,美国学者C.W.Holsapple建立在组织内知识以及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前提下,形成系统知识链模型,此模型涉及的内容中,知识链主体、知识链产出属于重要的方面,其中,知識链主体上,涵盖初级活动、高级活动分别是五种、四种。另外,我国学者(刘金希、徐建锁等)在美国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予以知识链理论及其模型针对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做出知识链模型的科学改进。知识链其实是一种循环往复的增值链,构成的内容较多,如知识获取、存储、编码和转化、整台共享等等。知识链管理为核心企业经组织内员工之间知识共享、组织间知识流动,达到整合知识链上的知识的目标,并且展开创新知识,使得知识网链综合优势切实的提升,达到把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增强的一种决策过程。另外,知识创新、共享也是知识链的焦点。
(二)知识链管理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首先,整体性原则。基于知识链的定义角度进行观察,若想成功的构建知识链,不仅要有赖于企业内部人员良好的配合,而且需要处在知识链上面的每一个个体都做出相应努力。经采取知识共享和交流及科学合理的管理策略,展开科学的配置知识,并且予以重新整合知识,才能够将知识创新的效率进行有效的提升。
其次,动态性原则。通过将知识链同外部知识源之间沟通交流能力进行增强,能够保障企业更顺畅的得到外部的知识资源,将自身存在的知识能力薄弱的情况进行弥补。所以,企业应该把知识链放置到相应环境内,也就是使链上每一节点都能够密切的联系起外界的环境。外部知识网可以输送更多的新知识源,使得企业获得到更加多样化的知识。
最后,双赢原则。企业跟企业之间进行的合作,主要就是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将自身不足能力的方面进行有效的弥补。合作企业之间知识差异性较大,同时具有趋同的利益情况,让企业之间可以经相关约束条件,找到可以将自身知识能力不足的情况进行弥补的企业,当作优秀的合作对象。之后经互相之间的顺畅沟通、分享,使得知识创新的效率不断提升,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并且实现提升自身能力重要目标。
(三)知识链管理的策略
当前,很多企业不断的重视分析知识链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间的关系,也使得多数的企业进行各种形式的知识链的管理活动,但往往未收到理想的成功率。若想提升知识链应用成效,不仅要把企业知识链放到科学的环境内,将链上每个节点跟外界环境联系加强,而且企业需要基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下,找到将企业内部知识链管理质量切实提升的科学策略。另外,要重视好内部知识链管理质量,属于外部企业实施合作的重要前提。
第一,企业需要形成企业内部知识交互平台以及知识库。构建知识库,可以共享组织知识资源给企业里的职工,同时能够当作决策者进行各项决策时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起知识交互平台,能够让企业员工更加迅速的展开信息的沟通和了解,而且使得知识共享以及创新具备有力的硬件支撑。
第二,企业要形成科学的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研究表明,基于激励系统构成要素属性角度讲,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理论具有经济利益激励观、心理利益激励观、社会利益激励观几个不同的观点。而且因子分析法提出观点就是,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方面,经济利益激励效果相对不理想。此研究认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上讲,要依照被激励人员所在需要层次的角度上分析,看是否要对其实施经济利益激励更好。
第三,加强培训企业员工的知识素养。企业管理者需要时刻的了解到员工的心理状态,让员工对培训知识的重要意义具有深刻的认知,使得培训效率有效的提升,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员工的知识素质切实的提升,将知识能力相对薄弱的员工进行有效提升,进而做到更多的知识交流。同时企业展开知识链管理期间,也应该加强建立企业员工之间、企业之间更多的信任度,因为合作企业的背景、地域可能不同,难免在合作期间形成防卫心理或者行为。而构建积极的沟通渠道,能够推动各成员企业尽早的交流信息,提供给知识共享更多的可能。
四、结语
知识管理属于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知识链管理就是核心。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经组织间知识流动,达到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的目标,同时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虽然知识链数量不断提升,但却具有成功率不高的情况。所以,科学的加强知识链管理尤为关键。本文探究了进行知识链管理的相关措施,未来研究知识链需要更深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万里.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几点思考[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7,30(6):95-97.
[2]胡争光,张冲冲.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僵尸企业”关系研究:以我国上市工业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2019(3):46-50.
[3]武曉娜.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J].中国集体经济,2017( 33):86-87.
[4]侯军岐.论我国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4):116-122.
[5]程红杰.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与展望[J].现代商业,2017,(24):90-91.
[6]范群林,吴花平.文化科技融合知识链的组织模式创新与激励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 21):148-153.
[7]陈一芳,王顺林,郑军,等.绿色制造一物流协同演化背景下的企业知识链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9):192-196.
作者简介:
陈桂英,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福建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