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学中,应始终紧紧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创设学生的自由空间,教师引导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转变;教师;自主;学习;创设;学生;主体
面向新世纪,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做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呢?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養学生的主体性,我们要做到。
一、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是主角。作为教师,我们应时刻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职责:老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并不是课堂的主宰。老师认真地教,是为了学生学得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能起的作用就是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不能把学生当作婴儿,嚼烂了知识喂学生,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为了培养新世纪的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在备课时,应始终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始终紧紧贯彻“以生为本”思想。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师的观念应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而变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做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明确学生主体参与的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是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前提,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积极参与侧重解决情感态度,也就是解决学生愿不愿意学习;而有效参与侧重解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等,是解决学生会不会学习。要把握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重现形式多样,更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创新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其次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并不否认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二、创设学生的自由空间
创设自由空间,突出学生主体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独立的、能够让自己跟着教师的引导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积极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传统教育主张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师与学生不只是学习的伙伴,还是主动学习的参与者,更是学习的组织者。这意味着教师应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自学能力,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
三、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读文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反映学习的深入,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表现。我就利用学生这种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欲望,除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外,我还激活学生的反应,让他们调整自已的认识策略,通过“读”与“思”,通过讨论交流,达到释疑答难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九寨沟》一文的重点段时,就有意识地给足学生时间去自学重点部分,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出问题,如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要写雪峰、湖泊、森林、瀑布?它与九寨沟有什么关系?我当即指出他已找到了重点,下面要求全体同学去突破。首先让学生快速地默读,画出关于描写雪峰、湖泊、森林、瀑布的语句,然后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展开讨论。从中明白写九寨沟的重要作用,完成学习任务,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语文教学中我就利用再现作者的“景语”“情语”,使教学主体——学生深切体会,领悟作者的“景语”和“情语”。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学习。
五、培养学生学会自主预习
从中年级开始,学生就有一定的阅读基础,根据大纲要求,可以由课上在教师的指导下预习转向课前自己独立预习,既可以节省课堂自学时间,又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独立性、自主性的目的。首先,我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积极地参与学习,保持良好的注意和情绪状态,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阅读“预习”部分,弄清共有几项要求,再结合本组本课文的训练重点,确定本处预习的任务,例如:在教学《泉城》一文时,预习部分要求:读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课文的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我根据以上的要求,布置学生预习任务:①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不会或读错的地方反复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②自学生字词,先用符号标出本课生字新词,新词用“—”,生字词用“Δ”。然后,通过查工具书及找形近音同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段意。要求读第一遍时,将每个自然段的序号用数字标出,读第二遍时,边读边想文章可分几个意义段,用“‖”标在结构的段尾;④思考课后的习题,找出答案;⑤质疑,用问号标在疑问处或写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这样,学生能明白此次预习应当从几方面入手,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注意交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例如:怎样质疑问难。质疑是一种能力,能培养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最后检查评价。在这个教会预习养成习惯的关键时,通过全面、严格的督促检查,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自主阅读,自主实践,自主获得信息,便养成了终生受用的好习惯,能在新的学习方式下大有作为。
实施教育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地位,让学生由被动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知识接受者,变苦学为乐学。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是有学生主动参与的。一切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技能,才能使学生成才和发展。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已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参考文献
[1]教育研究.
[2]语文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
何丽梅(1972.09—),性别:女;民族:彝族;籍贯:新平;学历:本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工作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第一集团三小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