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摘 要:音乐是一种跨越种族和地域的灵魂艺术,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涤荡学生的心胸,而且可以发扬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层次,让学生拥有高品质的生活。而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注重对音乐教学策略的优化,不仅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我们作为小学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教学;能力提升
教育的本质是教与学之间的相互沟通,但在以往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对知识的灌输,注重学生对每段音乐表达含义的记忆,忽视学生是否从音乐中领悟到了超越灵魂的美感。长此以往,不仅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而且让学生们丧失了对新事物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故要想提升的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我们不妨优化小学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可以以自觉自愿的姿态参与到小学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在参与中感受音乐之美。为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三种教学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灵动的、个性化的,也是抽象的、不容易理解的。要想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鉴赏积极性,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到对音乐的鉴赏之中,我们就要想办法激活学生的课堂情感。而教学情境既是学生在音乐鉴赏时面临的基本外部情境,也是影响小学生内在情感激发的重要因素。故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例如:在音乐《摇篮曲》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了一张妈妈温柔的哄在摇篮中孩子睡觉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们:“谁能告诉我这幅图片讲了一个什么时间发生的什么事情呢?”“晚上妈妈哄自己的孩子睡觉的事。”学生答。“那你们知道妈妈哼唱的曲子是什么吗?”我继续问道。“《摇篮曲》”学生答。“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来自妈妈的声音吧!”我一边说一边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摇篮曲,将学生们带入了对该乐曲的鉴赏过程中。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图片教学的方式创设了与音乐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教学情境的影响下激活了自身的内在情感,产生了与音乐表达相似的情感,进而降低了小学生的音乐情感鉴赏难度。
2、联想想象,放飞学生艺术思维
联想与想象能力是学生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学生才能从抽象的音乐符号中想象出生动的画面,还原出歌曲的情境,进而在对画面与情境的鉴赏中获得情感体验。因此,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我们就不能忽视对小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通过优化教学方式给学生们留下足够的艺术联想空间,让学生们可以在对音乐的聆听中放飞思维。
例如:在对音乐《海》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了大海图片音乐《海鸥》,然后问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知道海鸥的家在哪里吗?”“在大海边。”学生答。“那在到海边我们都可以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呢?”我又问。“海浪声,海鸥的叫声,轮船的汽笛声……”学生们一一列举道。“哇,这么多呀!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音乐《海》,看看在这首乐曲中是否有你们想象不到的关于海的声音呢?”我继续引导道,并播放音乐《海》。
随后,学生们纷纷发挥自身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对该音乐中呈现的画面进行想象,他们有的在这首音乐中感受到了太阳的从海平面感觉,有的感受到了浪花的向自己涌来再逐渐褪去的感觉。最后,我又以让学生们自主演绎大海的声音收尾,进一步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挖掘了学生的音乐潜能。
3、歌舞融合,放大学生律动感受
音乐是以旋律和音符为载体的,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要让学生们学会感受音乐的律动。而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舞蹈动作,恰好可以将音乐的律动感以肢体语言更直观的呈现出来。故在小学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妨以构建歌舞融合的综合课堂的方式,放大学生的律动感受,提升学生的音乐就鉴赏能力。
例如:在《金孔雀轻轻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展示孔雀视频并教授学生们一定的孔雀舞舞蹈动作。然后,我播放音乐《金孔雀轻轻跳》并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为该歌曲创编一段舞蹈。随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呈现舞蹈,在同伴的和教师的赞扬与肯定中获得了学习成就感。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组织舞蹈创编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促进了学生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也放大了学生的律动感受,让学生们对舞蹈的自主创编中感受了孔雀的优雅、美丽,获得了独特的音乐鉴赏体验。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就要兼顾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小学课程教学特点,以适宜的教学方式强化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课堂参与,让学生们在对自身思维能力、情感经验和学习潜力的充分发挥中感悟音乐之美。
参考文献
[1]黄燕.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2019(15):92-93.
[2]张珊.小學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