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武
一、导言:阅读是精神的呼吸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1]但好习惯不是虚无缥缈的,它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养成,也要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真实表现。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阅读占据了半壁江山。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办法有很多,说法也有很多。
阅读是精神的呼吸。阅读无疑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阅读教学要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意识,把学生从一般读者的随意散漫式阅读转变成专业语文学习者的专业阅读,生长出语文的眼睛、语文的耳朵和语文的心灵。在这个过程中,主题阅读以其鲜明的针对性和聚焦能力,能够切实做到一课一得,学以致用,沟通课内,融合课外,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主题阅读教学的定义
经过定义的概念才能够被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我们这里所说的主题阅读教学,基本有如下特点:
(一)内容上与语文教科书紧密关联或完全一致
语文教科书是国家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认真用好教科书,落实教科书的各项学习要求,是教育体现国家意志的必须选择。抛开国家课程,另搞一套的所谓校本课程,是不严肃也是不正确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所倡导的主题阅读教学,在内容选择上自觉保持跟语文教科书的紧密关联或完全一致。这样的举措,在宏观方面保证了主题阅读教学在自成体例的同时也天然具备了整体上的系统性,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
比如说,老师们喜欢的绘本阅读“关注细节”,就源自于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中大量的看图作文。《古诗中的数字》则跟五年级《师恩难忘》“一去二三里”以及练习1“一蓑一笠一扁舟”等数字诗遥相呼应。并且这样的紧密关联比起教科书来有了更贴切学生和班级的情趣,极大激发了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热情。
(二)教法上大都采用课内外融合,师生间互动生成
立足教科书,放眼大语文,这样的语文课堂其开放性、灵活性、挑战性都非常鲜明,深受学生喜爱,尤其是阅读面广泛的学生,更是有了用武之地。我們一直倡导的大语文、大阅读也才真的迎来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春天。
语文教科书具有较高的普适性要求,城市乡村都用这一本。但应当看到,这样的大一统,保底性质、基础性质非常浓郁。主题阅读教学,在完成普适要求的基础上,由语文教师自行开发,自主完成,就使得它更加适合具体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针对性强,实效性也就更加显著。
(三)主题阅读教学非常灵活
大的可以做成专题,比如《李白和月亮》《文人笔下的水》《古诗中的儿童形象》《古诗中的数字》《朋友》《自我》《预测》……有些主题一课时就可以得胜归来。但也有很大的主题,往往需要三四课时才能完成,准备的时间也较长,但相应的,其教学效果也很显著。像这些大的主题,一般一个学期也就只能搞一次。精力和才情许可的话,可以做成一个系列,成为比较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感兴趣的老师们可以抱团做起来。
小的主题,小到标点。比如《天火之谜》和《诺贝尔》中关于感叹号的使用。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天火之谜》)
三个感叹号,生动写出了富兰克林终于揭开天火之谜的激动心情。
——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诺贝尔》)
这三个感叹号,一方面写出了炸药实验的危险,诺贝尔的紧张心情,另一方面也刻画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的诺贝尔的光辉形象。把这样两则有关感叹号的句子放到一起做成一个小小的主题阅读,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文本的理解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小的主题,小到几个词语的运用。比如《灰椋鸟》中的“观察”和“观赏”。
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怀着半信半疑,一探究竟的心态看,就叫做“观察”,满怀喜悦和爱护的看,那就叫做“观赏”。一字之别,差之云泥。
小的主题,小到一种语言现象的探究。比如《恐龙》一文叠加说明方法的运用。文中对于梁龙的介绍:
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
这一句在使用了“足有二十多米”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后,还叠加了“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样的叠加说明,既有列数字的准确,又有打比方的生动,是说明方法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这篇课文中关于“雷龙”的介绍也同样如此:
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其中包含了作比较和打比方两种说明方法的叠加。
小的主题,通常穿插在正常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担负着阅读教学中攻坚克难的独有之任。可见,所谓主题阅读教学就是指对于某一语文现象做单一研读,以获得难点突破、重点掌握的教学形态。通常运用对比、归类等方法。可以是师生的亲密合作,也可以是放手学生自主完成。值得指出的是,主题阅读教学虽然应以实现教科书所承担的国家意志(语文课程标准也属于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主,但也还有它自身的广阔天地,教师指导下的图书馆主题阅读就是它的应有之意。
三、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
主题阅读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策略,最根本的立意是通过这样的阅读方式引领我们的学生渐次养成语文意识,鲜明的语文意识慢慢内化成语文素养,外显为良好的语文习惯,在从事阅读的时候自觉地表现出专业的阅读水准。著名阅读推广人岳乃红老师说:“阅读是什么?阅读就是要建立儿童和文本之间的联系。”[2]主题阅读教学就是让我们试图建构起这种联系的一个方式。
首先需要追问的就是主题的确定。如前所述,学校所举行的日常教学必须以十分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落实好国家课程。主题阅读教学也必须基于这样的认识找准自己的实践定位。因此,主题阅读教学中主题的选择就应当从现行教科书出发,筛选、整合。选题可以语文知识为经纬,也可以人文素养为旨归。
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三篇课文:《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它的人文主题是“世界风光”,习作4和练习4也都围绕这样的主题设计了写游记,欣赏《老残游记》片段,口语交际的内容则是《介绍世界名城》。这个单元,老师们就不能单单是一篇接一篇教完了事,应当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对单元课文进行内容的整合。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和古代中国,秦兵马俑所代表的秦汉文明,气势磅礴,充满自信;金字塔所代表的古埃及文明,宏伟而精巧,傲对碧空的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同为统治者的陵寝,但建筑的格局大相径庭,令人久久沉思。紧随它们之后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充满了艺术的迷人魅力,仿佛在读者面前突然打开了另外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一番域外画卷。
如果从语文知识的角度来建构主题阅读教学,《秦兵马俑》和《埃及的金字塔》要突出说明方法的学习,不仅知道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发现为什么这样说明的道理。
比如说写规模宏大,《秦兵马俑》有这一句:
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我就让学生真的拿笔算一算230×62=14260。我们不是数学课,老师为什么要大家算一算呢?聪明的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跟230和62相比,14260这个数字更加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
同样是表现规模宏大,《埃及的金字塔》这样写:
这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我请学生把句子中的两个数字圈出来,然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这两个数字都是说胡夫金字塔很高。然后问题就来了,都是说高,有一个数字就好了,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呢?结合《秦兵马俑》列數字说明的方法,同学们就说,这也是为了让数字更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一下子就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所以,北京李竹平老师说:“没有一篇课文是孤立的。”[3]相隔遥远时空的秦兵马俑和埃及金字塔就是以这样奇特的方式在我们的课堂上相遇。
主题阅读教学的阅读主题确定以后,就是如何有效实施。主题阅读的主题确定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就必须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主题阅读教学的目的先要隐藏着,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换句话说,主题阅读教学的整个流程其实是内在于教师个人的心中,甚至很多细节是要等待现实的课堂中与学生互动时候慢慢生成的。生成的课堂,就意味着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是学生学习主体的直接体现和现实落实。
比如《〈水浒〉人物鉴赏》这个主题阅读教学。这个主题来源是教科书五上第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引入了著名书评家金圣叹的话:“《水浒》所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4]在稍后的主题阅读中,我们整合了练习7中的口语交际《水浒故事擂台赛》,突出关注人物形象的鉴赏。在《林冲棒打洪教头》文本中,洪教头的存在是作为主要人物林冲的反衬,洪教头的骄狂自大衬托了林冲谦和忍让、武艺高强。类似的,学生找来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群泼皮反衬了鲁智深的粗中有细和力大无穷;找来了《智劫生辰纲》,用杨志的步步小心却终究中计反衬了智多星吴用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水浒》书中这样的写法随处可见,由课内到课外的拓展非常顺利,更有学生认识到不仅是反衬,其实也可以认为是互衬,就是相互衬托。这样的认识显然是非常深刻的。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5]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发展语言就是发展思维,而发展思维必得从发展语言入手。就目前语文教学来说,有意识地借助语言发展思维做得还很不够。针对此,主题阅读教学十分注意透过综合、类比、预测等策略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
四、主题阅读教学的图书馆实践
开展主题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让学校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为我们的主题阅读教学插上翅膀。”[6]
(一)阅读档案带来的启示
随着岁月的流逝,每一位热爱阅读的人都会渐次形成带有个人色彩的阅读档案。如果我们对这些阅读档案做一个简单的梳理,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其一,学生的阅读一般是渐次成长的,遵循着以图为主、图文并茂、以文为主这样一条线索。其二,在大部分学生有这样一条阅读线索的同时,也还存在不少的特殊,他们或长期处于“低级”态势,或突飞猛进,在中年段就明显对大部头书感兴趣,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其三,男女学生阅读书目性别的差异到高年段才会有明显不同。对于学生阅读档案的梳理会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对于有效开展“主题阅读”活动能够提出有益的思路。
(二)依托图书馆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实践
1.以年段为标准,突出年段阅读主题。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分别开设学段阅读架。分别是第一学段以图为主、第二学段图文并茂、第三学段以文为主。
作为阅读氛围的营造,不同学段的排架也还起了一个对应的名字。比如第一学段叫做“星星和月亮的对话”,第二学段叫做“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第三学段叫做“贾梅贾里”——这样别具一格的排架命名,凭空多出一分阅读期待和喜悦。
排架之后的环境点染也很重要。比如第一学段的阅读环境以暖色调为主,装饰上以可爱的卡通人物、小动物、小巧的植物等主题,色彩鲜艳。第二学段稍显简洁,有大片留白、留蓝,或者是大片的草地、森林等,境界上较为开阔。到了第三学段,色调上以沉稳为主,配合一些历史人物、名人名言等,有一种引人思考的味道。所有的年段排架都安排上这一学段学生自己的读书照片、读书笔记、读书奖状,暗含着一种作为教师的阅读期待和榜样引领。
2.配合学校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的忙有一种来自于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有很多文字方面的任务。一般来说,学校的中心工作会在学期工作计划中有所体现,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十分注意阅读和研究这样的文件,主动呼应学校的中心工作。
举例来说,学校德育处开展环境教育,需要每班上交环保征文,我们语文教师就可以早早地跟图书馆联系,安排出一到两个环境主题的图书排架,布置好相应的阅读环境,准备好主题阅读导师人选。既完成了任务,又提高了语文教学实效,一举两得。
3.主题随人,人以书分。
阅读是非常个性化的行为,图书馆海量的馆藏图书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读者提供了可能。从全校范围看,一个个班级层面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就会汇聚成一个群体性存在。“主题随人,人以书分”的主题阅读理念仍旧可以做到宝刀不老。但与上面所述不同的是,这样的主题阅读排架是轮流着来的,一个阶段推出一个主题,并不如学段排架那样的刚性,也不如配合式排架那样“见风使舵”。一般说有这样几个主题排架可供选择——
其一,动物迷们的主题阅读。比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其二,以作家为主题的阅读活动。目前来说值得一做的主题可以是曹文轩、秦文君、杨红樱、郑渊洁等作家。作家的主题阅读能够教给学生一些深入研读的技巧和方法,告诉他们读书还可以这样集中了读。小学时候这样做,效果不一定很明显,但研究的意识越早灌输越好。相信时间,相信种子,小学阅读不就是在时间的田地里播种吗?
其三,女生主题阅读。作为比较先知先觉的女孩子,她们的阅读活动有鲜明的性别特点,这特别是到了五六年级。女孩子主题阅读书目的选择很重要。依照我的经验,这样的书目应当列入:《窗边的小豆豆》《女巫》《女生贾梅》《小丫林晓梅》《女生日记》……女生主题阅读的导师选择也很重要。最好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导师、德育处的导师,也最好以女生为主,这样可以做比较深入的交流。女生主题阅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下去,比如防性侵教育、文学作品中的优秀女孩、女孩的成长记录……细化就意味着针对性,也就意味着深入和贴切的可能性。
此外,军事主题、兵器主题、历史人物主题等也是不错的选项。总之,专业的语文教师加上专业的图书管理员,主题阅读教学一定能够锦上添花,再上层楼。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说:“主题阅读是一场语文教学的深刻变革。”[7]它避免了学生阅读中的零敲碎打,为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深度学习提供了契机。它避免了学生选择文本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学生的阅读在走向丰富的同时拥有系统性。“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学生的一个智慧世界。”[8]可以说,主题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中的特种兵,拥有强大的攻坚克难能力,是薛法根老师“组块教学思想”在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动实践,是叶圣陶先生“养成良好习惯”理论的“春华秋实”。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它的独辟蹊径,美景在远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它的别开生面,风光在险峰。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培养良好语文习惯,我们有更多的期待。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教科院“十三五”规划项目“叶圣陶‘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现路径”(苏教科规验字第16062010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李宝光:《论叶圣陶语文学习要养成习惯的教育观》,《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第4期,第33页。
[2]岳乃红:《对谈: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语文教学通讯(小学)》,2014年第9期,第46页。
[3]李竹平:《没有一篇课文是独立存在的》,https://mp. weixin. qq. com / s / YRKpzYLCZwcyY5gai9-TMQ。
[4]孙爱玲:《因缘生法,各有性情——金圣叹之人物性格论》,《红河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第32页。
[5]杨斌:《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0页。
[6]梁震宇:《开展多样化的读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3年第10期,第29页。
[7]田慧生:《主题阅读研究:价值与效应》,《人民教育》,2013年第2期,第14页。
[8]朱一烨、耿丽、孙慧:《主题阅读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及策略探究》,《中国教育学刊》,2017年第1期,第174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