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厌学,不只是不爱学习那么简单。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在入学之初,都是渴求知识的,但是这点火焰很快熄灭,产生了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对学习的冷淡态度。”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中小学生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据专家研究,孩子厌学的心理障碍有90%是由家庭或学校教师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所致。生活中,许多父母会非常明确地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要考到多少分,拿到第几名;还有的父母往往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较,要求孩子争第一。家长的期望是孩子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此外,一些学校喊的是素质教育,搞的仍然是应试教育。学生课业压力太大,而且重复的背记、接二连三的考试让他们压力重重。一些教师放弃学困生、厌恶学困生、挖苦辱骂学困生以及教学方法单一、呆板等都是造成学生厌學的重要原因。
求知是人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当孩子在学习之路上不断努力进取却总也达不到自己或者家长、教师设定的目标时,就会沮丧、失落,受挫感横生。在此求而不得的心境下,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大大降低。家长、教师如果没有发觉孩子的变化,不及时疏解这种负面情绪,反而批评、讥讽、处罚孩子,内外夹击下,孩子怎么会不厌恶学习?
家长要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孩子。一是要给孩子当表率。二是合理安排休闲时间,全家共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成果。三是建立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亲子关系,家长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四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在家庭生活中创造适合的教育方法。五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并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顺应孩子的个性,让孩子有自己的发展空间、思考空间。
学校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有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要有同理心,理解学生求而不得的苦恼,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动机、唤起内在需求、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从而消除学生厌学情绪。
(本文来源:《中国教师报》2018年12月5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