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效性探究

2019-09-10 07:22:44张玉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成长成才思想引领价值引领

张玉

摘 要: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坚持思想引领,突出主题教育;打造文化社团,紧贴青年主体;突出实践育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三条主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持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用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的声音和深刻的思想助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思想引领;传统节日;价值引领;成长成才

向上向善正能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是抹不去的生命“印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学院将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现实土壤”,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老道理”与立德树人“新途径”的有机融合。依托地方优质文化资源,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造血生津,拓展传统文化育人新内涵,形成传统文化育人新常态。学院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坚持思想引领,突出主题教育;打造文化社团,紧贴青年主体;突出实践育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三条主线,深入挖掘每个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节日教育相结合,精心开展“聚焦传统节日 弘扬传统美德”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为抓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工作缘起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主要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理念、爱国主义精神、敬老爱亲思想。因此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发挥节日文化传播社会价值观的优势,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传统节日体现了一种民族情感,通过实践性活动并参与其中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有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又能增强民族凝聚力。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敬老爱亲思想的养成,在节日文化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一定能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多采取空洞说教的形式而容易引起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局面,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推进计划

1、精心开展“聚焦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系列活动。学院与无锡薛福成故居文物管理中心联合共建,依托其全国文保单位和无锡市非遗首批示范传承基地平台,通过开展“聚焦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系列活动,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组织和引导社团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传递社会关爱,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磨练和人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2、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名家学者系列讲座。邀请一批省内外学者到学校作国学经典、文学艺术、文明礼仪等专题讲座。建立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学者专家库,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品鉴经典,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日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深厚的家国情。

3、活跃大学生社团活动。专门组建传统文化研习社,联合暨有诚信“廉”盟、创意手工社、“益”呼百应公益实践团等优秀社团,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小型化和学生自主化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推动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重点的校園传统文化节日建设,融入并渗透到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中。

4、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学院将各类文化活动内容发布到学院网站和“会声会色”微信平台,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学生乐于参与的平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者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实施过程

1、开展“我们的过年习俗”调查活动(春节)。利用寒假社会实践契机,学院布置“我们的过年习俗”调查活动,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网络查阅,走访咨询,了解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传统习俗,了解经济快速发展下春节习俗的变更与发展,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

2、开展清明“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活动(清明节)。学院组织同学前往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追忆红色峥嵘,砥砺向上向善。开展“网上祭扫”,倡导绿色清明,用文明便捷的方式,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学院诚信“廉”盟社团40位学子来到吴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与“中国好人”、“新四军老战士吴成老人亲切交流,追寻革命红色记忆,感受老战士自强不息的铁军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3、开展“品味端午文化,抒写爱国情怀”主题活动(端午节)。学院联合无锡名人故居管理中心推出了大型端午祭祀文化演示活动。此次文化活动围绕端午祭祀和祛毒辟邪等主题,分设端午祭祀典礼和民俗活动复原两个部分,无论是祭祀屈原、祛五毒舞、沐洒兰汤和雄黄点额等项目,还是其后的民俗展示活动,既庄重严肃、又轻松愉快,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学院传统文化研习社团的同学在在校内举行了端午节民俗文化演示活动,向全体师生赠送亲手制作的中药香囊、特绘彩蛋、五色挂络和长命线缕,引导师生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

4、开展 “乞巧女”选秀活动(七夕节)。学院与无锡薛福成故居管理中心共同举办无锡市首届“钦使第”杯“乞巧女”选秀活动,通过传统知识问答、才艺表演、巧品展示三个环节,最终比拼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通过活动的开展,呼唤更多年轻女性回归传统文化,牢记本民族优秀的民风民俗。同学们在故居参与乞巧女选秀活动,让其亲身感悟到淑女作为优秀女性的代名词,言行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注重提升女性形象和气质,培养健康生活情趣,进而养成弘扬和坚持优秀社会道德规范的意识。

5、举办中秋团圆思亲活动(中秋节)。中秋团圆夜,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内外举办中秋节团圆系列活动。在无锡薛福成故居现场,组织了中秋团圆思亲活动,活动围绕中秋祭月和中秋团圆联欢主题,分设祭月仪式、文艺联欢、分放荷灯三个环节,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为师生提供一个赏明月、庆团聚、寄相思的节庆平台。最后大家集体在莲池许愿放荷灯,大家用传统又浪漫的形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在校内,同学们也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中秋团圆活动。

6、举行“尊师重道 礼行天下”活动(孔子诞辰日)。为纪念教育“先圣”孔子诞辰,倡扬尊师重道传统,会计金融学院在校内外开展了“尊师重道 礼行天下”活动。在无锡碑刻馆(旧时无锡孔庙)举行祭孔拜师仪式,学院传统文化研习社的24位同学穿着传统服饰,怀着虔诚的心默默聆听堂内悠长婉转的奏乐和祝文,并聆听了“善思慎行”、“勤学兼修”、“德艺双馨”、“诚报家园”的师训。祭孔拜师仪式散发着浓郁而深沉的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礼仪达人的高度契合,集中反映了儒家治世关于“礼义仁智信”核心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在场的师生充分感受到“仁者爱人”、“以礼立人”的思想亲和力和精神凝聚力。

7、举办“朝阳伴夕阳”尊老敬老活动(重阳节)。重阳节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优良传统的重要节日,学院举办活动,展现广大师生尊老敬老的精神风貌,营造出敬老、亲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在无锡洛社敬老院,青年志愿者们扫地、拖地、倒水、擦玻璃,忙的不亦乐乎,虽很辛苦,但看着老人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大家心里都美滋滋的。“我言我秀”社团的同学们邀请老人们去散步、唱歌,下象棋。创意手工社的同学们集思广益积极地为老人们制作了精美的手工艺品,20个手工艺品在活动结束时亲手送给老人们。传统文化研习社的同学向抗日老战士献糕祝寿,老人进而为学子贴“高”祝福。通过“朝阳伴夕阳”尊老敬老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了解到老年人更需要关爱、需要快乐和健康。尊老、敬老、爱老的情感在大家心中深深地扎根、发芽。

四、经验总结

1、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教育重点。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掘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突出教育重点,大力倡导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美德,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2、寓传统节日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课外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每个节日的特点,围绕主题,以活动为载体,精心设计内涵丰富、形神兼备、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让学生在活动的直接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乐在其中,育在其中,使学生在亲身参与和情感体验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感受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3、创设浓郁的节庆教育文化氛围。给学生带来欢乐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氛围也是一种教育,它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开展节日活动积极创设学校、家庭和社区节日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切感受传统节日特有的文化氛围,体验节日的快乐。传统节日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因而具有时代性。我们应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节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要注重吸取精华,去伪存真,摈弃糟粕,发扬精华,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

五、创新思考

1、坚持价值引领,弘扬传统美德。利用传统节日走访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化学者,邀请他们担任“文化导师”,紧紧围绕传统节日弘扬美德。春节的辞旧迎新、祝福美好,清明节的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端午节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七夕节的忠于爱情、家庭和睦,中秋节的阖家团圆、喜庆丰收,重阳节的尊老敬老、厚德仁爱等传统美德都在校园活动中得到发扬和光大,这些活动在丰富校园生活的同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和坚实平台,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这个大主题,传递着正能量。

2、坚持文化传承,涵育精神家园。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塑造大学生正确的诚信意识;以传统文化所彰显的忧患意识来塑造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精神塑造大学生正确的理想人格。将清明节与生命教育结合、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七夕节与爱情观教育结合、中秋节与家庭观教育结合、重阳节与尊老爱老教育结合等等。传统节日代表了一个传统文化符号,通过活动的催化,其文化符号与文化记忆将会固化在学生一生的生活行为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用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价值观和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的发展。

3、坚持活动融入,提升社团品质。优化建设“传统文化研习社”等学生社团,建立一批传统文化研习基地,开展一组文化研习活动,以充满传统文化特征的民俗文化为纽带,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特色文化,又使学生亲近民族传统文化。善用新媒体,通过趣味性浓、参与面广、简便易行、寓教于乐的独特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倡导经典阅读,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文学修养,丰富精神世界。

六、产生的效果

1、弘扬传统美德,涵育核心价值理念。两年来,会计金融学院依托无锡优质文化资源,开展“聚焦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系列活动,有5000人次学生亲身参与,活动注重体现项目展示和学生参与相结合,注重深度挖掘节庆文化的丰富内涵,让学生能够从形式上的认同深入到文化上的共鸣,进而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提高文化素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会计金融学院充分利用内外优质教学资源,从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围绕“人格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三个主题,系统设计和开展“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系列活动,通过传播、践行、传承,引导学生在理念熏陶中成长、在文化浸濡中成长、在实践锻炼中成长。通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实践,《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培育工程》通過学校学生工作“一院一品”工程立项并顺利通过验收,学院申报的《礼敬传统节日 坚定文化自信》荣获教育部“第九届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

3、凝聚青年学子,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认知,重在“践行”。会计金融学院围绕志愿服务这个社会期待和学生成长需求“契合点”,积极搭建平台,把深化志愿服务与促进学生认知认同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成长成才。学院已形成“全员志愿”的局面,建立志愿服务基地11个、专业服务团队8个、特色服务团队1个,近两年组织约6000人次参加各项志愿服务活动300多次。同学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无锡国际马拉松、无锡网民徒步大会、无锡市秋季健康跑、马山毅行、无锡名人故居等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同学们在参与志愿活动、积极服务他人、无私奉献社会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能力、磨练着自己的意志、荡涤着自己的心灵,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参考文献

[1] 张应杭、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 孙岳鹏浅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中国西部科技,2011(4).

[5] 刘新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2).

[6] 姜汝真:《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阐释与现代价值》[J].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 严考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

[8] 黄涛.保护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与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猜你喜欢
成长成才思想引领价值引领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青年时代(2016年21期)2017-01-04 11:14:03
大学校园功能区规划对学生的影响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14:04
搭建“区校共建”平台 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浅谈如何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
考试周刊(2016年1期)2016-03-11 15:34:28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今日教育(2016年1期)2016-03-01 17:37:45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