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芳芳
摘要:目的:对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前16层螺旋CT检查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3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分析扫描情况。结果:3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肺静脉分支、食管、左心房解剖结构的显示清晰,左心房充盈良好;肺静脉根部直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分别为(12.1±1.7)mm、(10.5±2.6)mm、(12.7±2.6)mm、(13.0±1.9)mm,左心房后壁与食管接触长度(51±14)mm。结论:16层螺旋CT是房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前检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房性心律失常;CT;肺静脉
中图分类号:R445.3;R5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郾3969/j.issn.1001-0270.2019.03.1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irst 16-slice spiral CT in atrial arrhythmia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Methods: The enhancement scan was performed on 30 patients with atrial arrhythmia using 16-slice spiral CT and the scan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natomy of pulmonary vein branch, esophagus and left atrium in 30 patients with atrial arrhythmia were clearly displayed and the left atrium was well-filled; the diameters of the left, right, lower right, and right pulmonary veins were (12.1±1.7)mm, (10.5±2.6)mm, (12.7±2.6)mm, (13.0±1.9)mm respectively. The length of contact between the posterior wall of the left atrium and the esophagus was (51±14)mm. Conclusion: 16-slice spiral C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preoperativ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trial arrhythmia.
Key Word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trial Arrhythmia; CT; Pulmonary Vein
房性心律失常是心房引起的心动频率和节律的异常,多发生于心脏外科术后,发生率为10-65%,继发心功能恶化和循环栓塞,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目前,射频消融是临床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标准方法,术前全面了解肺静脉分支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十分必要。既往缺乏可靠的检查设备,导致兴趣区的立体重现变得困难,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这一不足得到有效解决。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术前检查,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治疗术前均行CT增强扫描,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8.2±9.6)岁。临床表现为突发心悸、胸闷等,均无晕厥病史。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 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参数:160mAs,120kV,间隔、层厚均为5mm,螺距0.6-1.0,旋转0.5s/圈,Fov 300mm;智能触发扫描,监测点位于主动脉根部,阈值100HU;增强扫描:非离子造影剂80mL+生理盐水30mL,肘静脉注射,流率4ml/s,扫描主动脉弓上缘至心脏膈面。
1.3 重建重组技术
原始数据薄层重建,间隔、层厚分别为0.5mm和0.75mm,卷积核10f。采用容积再现(VR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对薄层数据进行图像重组,SSD或VRT图像可显示肺静脉分支、左心房及周围毗邻结构,MIP、MPR或轴位图像可显示食管及肺静脉开口情况,对左心房后壁与食管接触长度、各肺静脉开口直径进行测量。
2 结果
本研究中,30例受检患者均有4支以上肺静脉,显示肺静脉提前分支3例,独立肺静脉2例,共干肺静脉3例;左心房充盈良好,25例腔内显示4个肺静脉开口,1例显示5个肺静脉开口,4例显示2个肺静脉开口。测量肺静脉根部直径:左上肺静脉(12.1±1.7)mm,左下肺静脉(10.5±2.6)mm,右上肺静脉(12.7±2.6)mm,右下肺静脉(13.0±1.9)mm;左心房后壁与食管接触长度(51±14)mm。
3 讨论
射频消融利用心内电生理检查技术确定消融靶点,通过射频电流促使靶点心肌组织坏死,以此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方法。射频消融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因此成为临床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标准疗法[2]。以往在射频消融术前,需要借助超声进行定位诊断,从而明确肺静脉分支、左心房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但靶区空间结构并不能获得立体重现。CT技术的扫描速度快,密度分辨率高,后处理软件多,重组图像清晰,用于明确肺静脉分支、左心房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解剖特征具有满意效果,与超声方法相比,射频消融术前行16层螺旋CT扫描诊断房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最佳[3]。CT增强技术扫描优势明显,但患者个体差异影响靶血管造影剂浓度峰值有所相同,要保证准确达峰,仅凭固定延时法尚存局限,小剂量测试团注的操作比较繁琐,医务人员工作难度、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均会进一步增加;当采用智能监测扫描方法时,靶血管才能始终处于高浓度。本研究使用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随后使用薄层数据进行SSD、VRT重组,获取了心脏血管及毗邻结构的清晰图像;旋转观察,将重叠肺动脉影像去除,可使肺静脉系统、左心房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旋转切割,保留影像资料方便术后回访。选择MIP、MPR或轴位图像测量肺静脉口径,设置左心房与肺静脉间稍膨隆处为测量点,所获数据可作为术后回访的重要指标[4]。亦有研究[5]与此次实测数据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测量位置及图像选择的不同有关。理论上二维图像的属性未发生改变,而三维图像属性则发生变化。对此,本研究认为选择二维图像进行精确测量的效果优于三维图像。对CT图像进行观察,可见左心房与食管的关系密切,射频消融对该部位进行操作处理时应十分谨慎;食管与左心房间脂肪垫具有热绝缘作用,用于指导射频消融术有一定效果。
综上所述,射频消融术治疗房性心律失常之前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检查可取得良好效果,增强扫描可帮助医师明确肺静脉分支、食管及左心房的空间位置,有利于为射频消融术提供细致、清晰、可靠的组织解剖资料,可作为指导射频消融术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 1 ]劉磊,张毅,支修益等.CT引导下肺癌射频消融术疗效评估及并发症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5(7):1376-1379.
[ 2 ]刘磊,张毅,支修益等.宝石能谱CT在肺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5,31(8):490-493.
[ 3 ]侯炳波,乔宇,丁立刚等.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零射线左心房建模的初步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7, 21(4):309-310.
[ 4 ]王亚洲,郭伟,王道清.探讨CT对原发性小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随访价值[J].临床研究,2017,25(12):183-184.
[ 5 ]苏伟,钱萍艳,胡钢峰等.心律失常类型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7, 36(5):648-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