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钰 陈婷婷
基金项目:为陕西省教育厅2018年度专项项目“陕西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以’SLOT’计划实施以来出版的小说为例”,项目编号18JK1092。
摘 要:陕西民俗文化由多个角度记载了陕西人群的人文精神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与发扬必不可缺。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陕西文化更是被世界瞩目。然而,在陕西民俗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民俗短语并不能被其他国家人群有效解读,而民俗短语又是陕西民俗文化的重要构成,因此,短语翻译成为文化传承的必然。本文以陌生化为视角,探讨了陕西民俗短语的翻译,以期推动陕西民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陌生化;陕西民俗;短语翻译
作者简介:陈钰(1988.5-),女,汉族,浙江慈溪人,学士,西安思源学院文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汉翻译;陈婷婷(1980.7-),女,汉族,四川自贡人,硕士,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汉翻译、教育学原理。
[中图分类号]:K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2
前言: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区域群众长期共同生产、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并不断传承的文化,是一个区域人民赖以发展的源泉。陕西民俗文化,其中包含了陕西群众生活的多个方面,衣食住行、宗教信仰、吃穿用度、岁时节令等。近年来,陕西文化逐渐被世界瞩目,然而,在陕西文化翻译并走出去的过程中,民俗短语的翻译成为难点。由陌生化角度翻译,能够取得有效成果,下文以此展开研讨。
1、陌生化的简单概述
陌生化作为一个著名文学理论,是俄国一位形式主义评论家提出的,是西方诗学发展史的里程碑,该理论主要强调形式和内容违反了人们常见的常理、常情与常事,并且,在艺术上,直接超越常境[1]。其的构成原则为:表面互不相关,内里相互联系,各类因素相互对立与冲突,导致陌生化表象,为人们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情感上的振动。陌生化这一概念最早应用于文艺创作,主要是指文艺作者在创作中以奇异方式描述事物,即以陌生化来表现事物,使人能够保持更长时间审美快感。列维认为:陌生化应该应用到原作品翻译中,能够对原有作品的艺术与内涵更有效保留。爱尔兰的希尼曾表示:陌生化翻译的应用,可以不完全按照目的语表述,能够适当表述源语言,以此推动不同民族间的理解与交流。
2、陕西民俗文化特点
陕西民俗文化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象征贴切,鲜活生动,故事情趣,神韵丰富。总结来讲,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2.1、地域原发性特点
陕西民俗来源于陕西地区,文化具有独特色彩。如:陕西民歌,其中包含了二十多种曲调,其中,最富特色与代表性的是信天游,其的传唱之境,是黄土高原的广漠无垠,具有千沟万壑,苍茫且恢弘,连绵起伏间,藏着悲壮与凄然。千百年之前,陕西民歌以自身个性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形成了性格鲜明的当地文化,歌颂了当地人的精神世界,具有较强的地域原发性。
2.2、制作原始性
陕西民俗极具乡土气息,展现了原始性特色。如:陕北剪纸,作为一代代相传的手工艺品,其中蕴含了强烈的自由风格,古朴生动,展现了当地劳动妇女的淳朴以及对生活的热情,成仙了劳动生活的原始样貌。在自然生活中,一切美都包含其中。因此,陕北剪纸被称为地上文物[2]。又如秦腔,作为我国现存最久的剧种,秦腔是由陕甘宁地带民间歌舞的基础上衍生而成,唱腔高亢,展现了原始豪放这一特色。秦腔于民间生成,生动展现了人们的愿望、欢乐、痛苦与爱憎,展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与斗争,因此,其的制作具有浓厚的原始性。
2.3、历史的古老性
在周秦汉唐使其,陕西一直是国度所在地,作为十三朝古都,陕西语言的繁衍,总是无法逃开旧有基础。可以說,陕西方言最接近我国古文字,是古文字的活化石。当前,陕西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古典文字与强调,如:“乡党”主要是指古代民户编制,在汉书中记载,500户被称为党,12500户被称为乡。时代在不断变迁,乡、党这类基础行政区域被逐渐淘汰,但是,在陕西省,乡党一词依然被沿用,可见陕西方言的古老性。
3、陌生化角度的陕西民俗短语翻译
由上文可知,陕西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内涵,是我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的传承非常关键。然而,若采用常规翻译方式,将很难展现陕西民俗文化中的源语言,失去了文化传承的意义。对此,以陌生化角度,对陕西民俗短语进行翻译,尽可能保持源语言,保持陕西文化的原汁原味,真正将陕西民俗文化推向世界。下文以陌生化角度,探讨了其在民俗短语翻译中的应用。
3.1、音译结合
陕西民俗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因此,在民俗短语翻译中,可由陌生化角度,以音译结合方式对其注释,充分展现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色彩。例如:在“平方的世界”中,菜分为甲乙丙……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在该段话语中,存在三个民俗短语,分别为“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是陕西地区的特色面食,在短语中,若将“馍”字直接翻译为“steamed”,将很难传递民俗特色。因此,该字可以陌生化角度进行翻译,将其翻译为“momo”,并在后边添加注释“a kind of steamed bun,made of grain flour”(一种由谷物粉制成的馒头)。如此,能够不仅能够保障人们形象认识短语意思,还将陕西民俗文化传递出去。又如:在“白鹿原”中有一句话,“直到把两页炕面的土坯弄塌”,在该文学作品的英译本内,直接将“炕”翻译为了“bed”(床)。但是,中国人都知道,炕与西方的床是不同的,炕以火为偏旁,是因其在冬日天气寒冷,在缺乏寝被的情况下,为保障人们不被冻坏,而产生的一种可以烧火取暖的泥砖床,然而,直接翻译为“bed”,并不能展现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因此,可选择陌生化的音译结合方式,将其翻译为“kang”,并在后边添加注释“the mud-brick bed”。既然人们认识到炕用来做什么,也让读者感受到陕西特色文化。
3.2、直接翻译法
所谓直接翻译法,即是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将原文内容与员形式保留。通常来讲,在民俗文化翻译中,若仅是依照其表面含义翻译,将失去民俗文化中独有的色彩。对此,面度民俗短语的翻译,应尽可能采用直接翻译方式,将民俗词语进行保留,为陕西民俗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使西方读者掌握不同区域中的不同文化,使外国读者了解陕西,了解中国,将中国文化传播海外,提高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如:在“平方的世界”中,有这样一句话“另外,到这里来以后,金波还好几次给他塞过白面票”,在英译本中,该句话被直接翻译出来,白面票被译为了wihch were all rejected by shaoping,以便让读者认识过去的陕西,让读者掌握“白面票”这一应时代发展而产生、应时代发展而流失的独特词语。在西方国家,“白面票”并不存在,其是我国计划经济下而产生的独特词语,在文学著作翻译中,若该词语选择了归化翻译,则读者将很难了解该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无法了解陕西特有雾化。因此,由陌生化角度对民俗短语进行直接翻译,以此最大程度保持短语的原汁原味,对陕西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3]。
3.3、意译
实际上,意译方式的选择,主要是为了使读者更详细了解陕西民俗文化,了解文化中的独有色彩。因为,不同地区形成的文化不同,民俗词语大多存在于一个区域中,在西方国家,并没有对等词语。但是,意义接近的词语还是有的,采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英文词汇来代替民俗词语,能够更好让读者了解陕西民俗短语所蕴含的含义,传达地方特色。如:在“白鹿原”一文中,吴长贵在其女儿出嫁前,将女儿嫁妆拉到白鹿镇,“嫁妆”一词是我国独有的一个词语,在西方并不存在,若直接翻译为“jiazhuang”,并不妥当,因为,嫁妆并不是一个物品,而是女儿出嫁前娘家所馈赠与女儿的所有物品[4]。因此,可采用意译方式,以“diwry”来代替“嫁妆”,能够有效展现文化内涵。
4、总结
总而言之,陜西文化是我国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其中蕴含了陕西人群一代代的智慧,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陕西文化不仅引发国内广为关注,也引起世界关注,促进了陕西文化向海外传播的步伐。然而,在文化实际传播过程中,因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不同,在民俗短语翻译中,并不能有效传递陕西民俗文化。对此,积极应用陌生化角度,通过音译、直译以及意译方式,尽可能保留陕西文化的原有滋味,对于陕西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温宏社, 王巧. 陕西省文化翻译产业发展重要性的分析研究[J]. 读书文摘, 2017(8):106-106.
[2]田玲. 陕北民俗文化翻译策略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7(4):97-99.
[3]袁彩荣, 惠霞. 跨文化视角下的陕北民俗文化翻译探索[J]. 语文学刊, 2015(5):49-50.
[4]焦艳伟. 从陌生化视角看陕西民俗短语的翻译[J]. 时代教育, 2017(19):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