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中的陌生化语言及其英译研究

2019-01-04 01:38马雪颖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意译红高粱陌生化

马雪颖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一、引言

“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最早是由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于对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方法,尤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刻意采用的新奇的艺术技巧。陌生化又被译作“反常化”“奇异化”“反熟悉化”等,即使人感到惊奇、新颖和陌生,从而尽可能地延长了观众的审美感知历程[1]。文学作品中陌生化的使用就是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变得陌生,偏离人们的认知,将描写对象用奇异化的方式表达,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拉长读者审美的时间维度”[2],让读者产生别样的阅读体验。

《红高粱》是莫言于1986年发表的一篇中篇小说,收录于《红高粱家族》。小说主要通过“我奶奶”戴凤莲和“我爷爷”余占鳌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一些小说人物的经历和故事[3]。《红高粱》中大量使用创造性的搭配、陌生化的描写、以及丰富的视觉色彩描写,这些艺术手法使小说语言形象生动、风趣幽默,语言风格极具张力与表现力,产生了陌生化效果。

二、研究结果数据分析

通过文本分析,笔者发现《红高粱》小说中作者多次使用陌生化的语言表现手法,笔者根据其所要达到的效果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对人物的描写、对事物的描写、对环境的描写。其中对人物的描写包括情感、心理、形象等;对事物的描写包括对动物和植物的描写。在对人物、事物以及环境描写时,作者在搭配、修辞、名词以及形容词等方面使用了陌生化的表现手法。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场景下陌生化手法的使用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红高粱》这篇小说中总共有48处陌生化语言现象。

横向来看,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陌生化搭配,共计33处,其次是陌生化修辞,共计7处,以及数量较少的名词与形容词陌生化使用。由此可见,陌生化搭配是莫言在《红高粱》中最具特色的语言表达,通过这些超常规搭配带给读者别样的阅读体验,为小说增添了无数闪光点,也是莫言“泥沙俱下的语言浊流”的一大体现。

纵向来看,《红高粱》中对人物描写的陌生化语言使用次数最多,共计25处,其次是15处环境描写,以及8处事物描写。由此可见,作者在《红高粱》中对人物以及环境描写大量使用陌生化语言,意在塑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其内心世界,展现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千姿百态,将着重点放在对人及人性的刻画和塑造上,也是想通过这些陌生化语言给读者更深刻的体会。

通过对《红高粱》的葛浩文译本进行分析,发现译者在处理这些陌生化语言时采取了不同的再现方式。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场景中陌生化再现的方法及效果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总共48处陌生化语言的使用,其中32处做到了还原原文的表达效果,还原率达67%。葛浩文在翻译这些陌生化语言时大多采取了直译的方法,共计25处,占52%,且其中有23处(92%)的直译达到了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效果。而在译者采用意译的方法时,我们发现在19处(40%) 意译中有10处(52%) 未达到原文的表达效果,丢失了原文陌生化语言的特色。另外,在所有陌生化语言的翻译中,存在4处(8%)省译,自然无法再现原文的陌生化效果。

对人物的描写中,有25处使用了陌生化语言,其中11处采用了直译,达到效果的有9处;12处采用了意译法,达到效果的有7处;2处省去末译,没有达到原文的陌生化效果。对事物描写中,有8处陌生化语言的使用,其中5处采用直译法且都达到了陌生化效果的还原;3处采用了意译法,都没有做到效果还原。对环境描写中,有15处陌生化语言,其中9处采用直译法,都达到了陌生化效果的还原;4处采用了意译法,2处达到效果,2处未达到;2处省去未译,没有达到原文的陌生化效果。

三、陌生化语言的翻译效果分析

(一) 对《红高粱》中陌生化语言采用直译法翻译的效果分析

如表2所示,葛浩文在翻译《红高粱》的陌生化语言时,对原文效果做到了67%的还原,其中直译法的采用占比较大,且还原度高,足以说明,在翻译《红高粱》中陌生化语言时采用直译法能更好地还原原作的表达效果。如:

例1.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①文中所有中文例句均源自莫言《红高粱》,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版。

The sight of her large frame and thewarm fragrance of her lined jacket chilled him.He shivered.②文中所有英文例句均源自Mo YanRed Sorghum,Howard Goldblatt译,Penguin Books Ltd,1993年版。

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属于陌生化的修饰搭配,描写了“我奶奶”身上散发的味道。这里“热烘烘”是一种触觉感受,而“香味”是一种味觉感受,所以以“热烘烘”来形容香味是一种脱离常识的用法。作者在这里将两者搭配起来,是一种触觉和味觉的撞击,让“奶奶”身上散发的味道具有独特性和立体感。“奶奶”是鲜活的人,发出的味道自然也“热气腾腾”,作者采用这种陌生化的搭配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能在视觉体验中感受到小说中人物的切身体验,加深读者印象。因此,在葛浩文的英译本中采用了直译法,保留了这种陌生化搭配,以warm fragrance来对应“热烘烘的香味”,很大程度上再现了这种感官的交织,以保证目的语读者有同样的阅读体验。

例2.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

A pack of corpse-eating dogs sat in the field staring at Father and Commander Yu with glinting eyes.Commander Yu drew his pistol and fireda pair of eyes was extinguished.Another shot,another pair of eyes gone.

这段话是对狗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余司令的枪法之准。这里,作者用“灭”这一动词来搭配“狗眼”,用来表示余占鳌射击的结果。“灭”给人一种突然,瞬间性的感觉,体现了其枪法之准确,动作之迅速,干净利落。如此陌生化动宾搭配的使用,一方面凸显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让读者对其印象深刻,另一方面又增加了文字的趣味性。同样,在英译本中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用extinguish(熄灭) 来对应原文,保留其陌生化效果,也为译文增加了更多趣味。

例3.墨水河里,去年曾经泡胀沤烂了几十具骡马的尸体。它们就停泊在河边的生满杂草的浅水里,肚子着了阳光,胀到极点,便迸然炸裂,华丽的肠子,像花朵一样溢出来,一道道暗绿色的汁液,慢慢地随河水流走了。

A year earlier,the bloated carcasses of dozens of mules had been found floating in the Black Water River,caught in the reeds and grass in the shallow water by the banks; their distended bellies,baked by the sun, split and popped, released their splendid innards, like gorgeous blooming flowers, as slowly spreading pools of dark-green liquid were caught up in the flow of water.

这一段文字描写了腐烂在墨河水里的动物躯体,那些动物残骸遗留的肠子,让人想来充满了厌恶感和恶心感,但作者却用“华丽”来形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人印象深刻。同时,作者使用了陌生化的比喻,将漏出的“肠子”比喻为花朵,这样美丽的事物与让人恶心的事物相搭配,给人以视觉冲击。译文中,译者保留了原文独特的搭配和比喻,采用直译法用gorgeous,blooming flower来对应原文,同时也达到了译文陌生化的效果。

以上选取的几个例子都展现了莫言独特的语言文字魅力,译者在翻译这些语言时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也都还原了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在译文中也达到了同样的陌生化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直译都能对陌生化语言做到很好的还原。如:

例4.父亲眉毛短促,嘴唇单薄,他觉得自己很丑。

His eyebrows wereshort,his lips thin.

这句话属于陌生化搭配,作者用“短促”来形容眉毛,乍看来让人忍俊不禁,画面感立显。“短促”一般指(时间)极短,呼吸急促等。在这里却用以形容眉毛,给人一种滑稽、极具戏剧性的感觉。在译文中,译者直接用short来修饰眉毛,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表层意思,却丢失了“促”所带来的滑稽感,缺失了原文陌生化带来的趣味性和阅读快感,没有达到原文想要表达的效果。

例4中译者同样采用直译法,但没有达到原文的陌生化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原作者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

(二) 对《红高粱》中陌生化语言采用意译法翻译的效果分析

葛浩文在对《红高粱》中陌生化语言进行翻译时有19处用到了意译的翻译方法,占整个翻译方法的40%,但其中只有9处再现了原文的表达和陌生化效果,有10处则未达到这一点。如:

例5.父亲觉得余司令的手从王文义的后颈皮上松开了,父亲还觉得王文义的脖子上留下两个熟葡萄一样的紫手印,王文义幽蓝色的惊惧不安的眼睛里,飞迸出几点感激与委屈。

Father also sensed Commander Yu’s hands release Wang’s neck; he even sensed the purple welts,like ripe grapes,left behind.Aggrieved gratitude filled Wang’s deep-blue,frightened eyes.

这段话是对王文义的描写,原作者采用了陌生化的动宾搭配。“感激”和“委屈”是一种情绪、情感,具有抽象性,而作者在这里使用“飞迸”这一动态性词语来搭配,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让“王文义”的感激与委屈之情跃然纸上。同时,“几点”这个量词的搭配使用将“感激”和“委屈”这种抽象情感具体化和数量化,造成一种陌生感,同时又突出了语言效果,将“王文义”对“余占鳌”这一举动的全部情感生动活泼地刻画了出来。而在译文中,译者选择意译的方法,用“fill”(充满)来代替原文中的“飞迸”,在语言效果上有所缺失,未能传达出原文作者想要展现的效果。

例6.鲜嫩的高粱在铁蹄下断裂、倒伏,倒伏断裂的高粱又被带棱槽的碌碡和不带棱槽的石滚子反复镇压。

Men led the animals back and forth trampling the tender stalks,which had been bent by the shod hooves,thenflattening them with stone rollers……

这句话作者采用陌生化的动宾搭配,对高粱的状态进行描写,选用“镇压”一词来描述磨高粱的动作。“镇压”通常用以表示对某一反抗活动的压制,而这里作者却将其与高粱这一毫无意识的植物搭配使用,赋予了高粱一种人的品质——不屈不挠、誓死反抗,并且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推崇在高粱身上也可体现出来。而译文选用“flatten”一词来真实地对应磨高粱时的场景,失去了原文语言的活泼生动,也丢失了其陌生化效果。

但并非所有的意译都无法达到原文与译文的效果对等,当有些陌生化语言无法直接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时,采用意译法也可以达到同样的陌生化效果。如:

例7.雾被阳光纷纷打落在河水中。

The mist, atomized by the sunlight, settled into the stream……

这句话是对环境的描写,“雾”以及“阳光”都属于无形的物质,但作者在这里用“打落”一词将两者固态化,似乎赋予其形态,阳光穿透薄雾在作者的笔下更像是一场角逐,结果以阳光的胜利告终。如此陌生化的动宾搭配手法让语言变得生动活泼,事物在作者笔下也变得朝气蓬勃。而译文中译者采用意译法,同样使用被动语态,选用atomize(使粉碎)和settle两个动词搭配,虽没有完全与原文中语言对应,但还是完整的表达了原文作者的意思,同时也增加了译文的可读性和生动性,一定程度上在译文中也营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三)对《红高粱》中陌生化语言采用省译法翻译的效果分析

在《红高粱》的译文中,葛浩文多次使用省译法,其中不乏对一些原作者特意创造的陌生化语言的省略翻译,这就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意象的缺失或者弱化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

例8.高粱的茎叶在雾中滋滋乱叫,雾中缓慢地流淌着在这块低洼平原上穿行的墨河水明亮的喧哗,一阵强一阵弱,一阵远一阵近。

Sorghum stems and leaves sizzled fiercely in the mist.The Black Water River,which flowed slowly through the swampy lowland,sang in the spreading mist,now loud,now soft,now far,now near.

文中用“流淌”来描述在雾中听到的流水的喧哗声。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声音一般是通过传播到达耳朵的,而很少见到有将声音的传播用“流淌”来搭配,这里就属于作者的陌生化手法的使用,墨河水的喧哗声在雾中流淌开来,体现了其声音的动态性。同时,作者用“明亮”来修饰“喧哗”也属于陌生化手法,是视觉与听觉的重叠。在迷雾状态下视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变弱了,听觉就会显得尤为突出。作者这里描写墨水河的流水声让人在视觉效果减弱的同时,放大听觉感官感受,同时采用陌生化的搭配加深了这一印象。而译文中则采取意译的方法,将流水的“喧哗声”用sing一词来对应,同时将“明亮的”这一陌生化使用的形容词省去未译,如此一来,丢失了原文中视觉与听觉的交错弥补,让语言黯然失色。这里,笔者认为译者如此译的原因有二:其一,译者未读懂原作者的意图,理解上有偏差;其二,译者在这里想照顾目的语读者,以便译文能够被理解而不造成读者的困惑。

例9.奶奶丰腆的青春年华辐射着强烈的焦虑和淡淡的孤寂,她渴望着躺在一个伟岸的男子怀抱里缓解焦虑消除孤寂。

原文中作者使用“辐射”来表达奶奶的“焦虑”和“孤寂”也是一种不常见的搭配法,“辐射”一般是指光线或者电波等的照射和传播,这里作者用来形容“奶奶”的情绪和感觉,让人印象深刻。而译本中这句话译者并未译出,造成了意象的缺失,人物情感也未表达与展现。

因此,翻译时对陌生化语言的省译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意义传达的不完整性,同时减弱了原文塑造的陌生化效果,降低了其艺术价值。

四、结语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陌生化语言的使用,一方面,它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思维和广阔丰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陌生化语言的使用能够增强语言文字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增添了读者阅读时的乐趣,加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红高粱》中大量的陌生化语言的使用也是这部小说的特色之一,让读者在阅读此小说时被小说中的各种细节描述深深吸引。而在翻译时,我们不得不对这些陌生化语言进行处理,不仅要考虑到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风格,还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本文通过对葛译本《红高粱》中对陌生化语言的翻译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译者在翻译时综合运用了直译和意译,在保证还原原作意思的同时,尽量保留了原作的风格,同时也尝试在目的语中营造同样的陌生化,如extinguished、spits out、atomize等动词的使用,形象具体地还原了作者的思想意图;warm fragrance、black stick-like legs、splendid innards 等陌生化的搭配不仅生动地传达了原文的思想,同时也在译本中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给译语读者营造了同样的阅读感受。同时,译者为了照顾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在一些地方采用了增译法,如unmarred oval以及choppy and confused等词的增译来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以引起目的语读者与源语读者的共鸣。

研究发现,在翻译陌生化语言时使用直译法能更好地还原原文的表达效果,同时也能保留原作者的陌生化语言艺术,在无法采用直译法时,适当的意译法也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精神要旨,不过在语言艺术的体现上则会稍有逊色,但省译法的使用会使原文的意象缺失,无法准确传达出原作的思想内涵。所以,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对陌生化语言的翻译应尽量采用直译法,适当的意译可以弥补无法直译的语言表达,对于陌生化语言的省译应尽量避免,以便完整忠实地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要旨。

总而言之,葛浩文在翻译《红高粱》陌生化语言时在保证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了陌生化语言的保留,可以说是对原作者的一大尊重,这对于莫言作品的英语读者来说也是一大福音。

猜你喜欢
意译红高粱陌生化
红高粱
遵义推进酒用红高粱生产环境保护立法工作
红高粱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走近红高粱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