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德标
摘要: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法制教育,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把握时机,适时巧妙地渗透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只注重教书,而忽略了育人。育人要从幼儿园、小学就抓起,把育人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试想,如果只注重情感因素,感情用事,而不注重法制观念的培养,学生的心态会是健康的吗?
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语文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把握时机,适时巧妙地融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法律可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否则,就触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大有益处的。
调达落水之前,九色鹿的生活是悠闲自在,没有什么危险的。调达落水,九色鹿是“立即纵身跳进河中”。我让学生反复地读这句话,体会这句话中最深的内涵——九色鹿见义勇为,没有犹豫。教到这里,我的语言一转问道:“如果不是九色鹿在场,而是你,你会救调达吗?”学生全都举手表示自己一定会救调达的。但是救是要讲究方法的:一要自己安全,二要救援成功。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要适时渗透
语文教学灵活性非常大,教师要抓住点滴的机会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一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用“赡”组词,一生回答“赡养”,此时老师应加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告诉学生,由父母“抚养”成人是子女的“权利”,而“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再如教学《慈母情深》、《第一次抱母亲》时,老师让学生深深地感受母亲的慈祥,母爱的深沉,母爱的伟大、无私。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
二、要有选择地渗透
在渗透“保护动物”这一教学目标时,各年级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孩子年纪小,纯洁无瑕,在教学时让学生了解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保护动物,了解国家制定的有关保护珍禽异兽的一些法律知识。到中高年级时,可以渗透如何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和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坏人做斗争。教学《麋鹿》、《九寨沟》等课文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的同时,也教育学生如何保护珍稀动物。有的同学随爸爸妈妈到大饭店去吃一些珍贵的、濒危的野生动物,我们同学不仅要制止自己的父母,还应向有关部门告发,让法律来制裁这些不法商人。
三、要贴近教材
在教学与大自然相关的课文时,让学生了解我国陆地、沙漠、湖泊等状况,引导学生:我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引导学生要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精心保护好我们周围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到了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了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如《云雀的心愿》一课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要作过多分析、讲解。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说:“你们要是再乱砍伐森林,洪水到来时就会发生泥石流,冲毁周围的村庄,淹死许多人。”
四、要融入情感
在学習《珍珠鸟》一文时,学生在课文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的一面。当学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语文教学中美的景象与现实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频虐城市、酸雨影响人们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
五、要联系实际
在学完课文《我家门前的小河》后,同学们都对小河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我们周边的河流没有一条是清澈的,以前小河中有小孩在游泳、打水仗,河里的鱼鲜美能吃,妇女在河里洗衣服,现在河里的鱼已经很少了,就连河水的颜色有时也泛黑,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讲讲原因,通过讨论回答,全班学生不约而同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老师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语文教学与法制教育,这样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经过教师稍加点拨和引领,便能如此紧密交融、浑然一体——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科之间的整合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理由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开动脑筋,使法制教育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