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9-09-10 07:25李琦
青年生活 2019年30期
关键词:新路径互联网

李琦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信息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的契机,与当前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互联网传递信息的海量性、形成舆论的引导性、信息发布的交互性,这些特点无疑给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课题、新挑战及新探索,理清“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对日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政治教育;新路径

1 我国互联网目前发展的现状

1.1 宽带中国战略稳步推进,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增长率为5.6%,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

1.2  互联网影响日益深化,发展形式呈多样化。

互联网作为科技平台,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促进现代化市场经济不断融合深入发展,支撑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医疗、教育、旅游、娱乐、社會管理等领域不断与互联网产业相互交叉渗透。直播、自媒体、微信、微博、BBS等社交媒体的发展与应用,增加了大学生信息获取量的同时,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互联网的影响形式不在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各种“社交媒体”的作用显著增强。

1.3  手机网民占比达97.5%,互联网娱乐用户规模快速增长。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与此同时,使用电视上网的网民比例也提高3.2个百分点,达28.2%;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设备,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2017年网络娱乐类应用用户规模均保持了高速增长,网络娱乐应用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年增长率最高,达到22.6%,其中游戏直播用户规模增速达53.1%,真人秀直播用户规模增速达51.9%。各类手机APP和直播平台兴起,在丰富高校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弱化了传统思政政治教育手段的作用。

2 “互联网+”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2.1  价值选择的挑战

互联网教育方式的出现,逐渐淡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开放性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想交锋碰撞,西方国家所宣传的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人权不断向我国经济、文化领域发起渗透,企图改变中国主流价值形态,不断推进其所奉行的“和平演变”政策。

2.2  弱化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

首先,由于年龄、经历、思维模式等因素的限制,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适应和使用网络的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弱于学生,其次,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共享性,使得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超出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虚拟性也加大了教育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弱化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最后,幕课、微博、微信,手机直播等形式多样的新教育平台出现,逐渐形成了互联网为主,学校教育为辅的畸形形态,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日益模糊,出现了“去中心化”现象。

2.3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不仅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而且,应当掌握一定的互联网应用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具备使用幕课、手机直播、云课堂、微课堂等工具的能力。使用互联网技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及方法日新月异,相对教师而言,大学在在接受、掌握新事物的方面更具主动性和创新性,所以要求教育者一定要紧跟时代和科技的潮流。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及展望

3.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色的转变

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相互依存矛盾。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正是由于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的不对称,教育活动才得以正常的开展。在“互联网+”背景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和思维火花相互交融碰撞,客体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日益扩展,主、客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差距逐步缩小。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需求,更加有效的进行甄别和选择。

3.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课堂灌输式的显性教育,以教育者的说教为主,在“互联网+”背景下,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采用微课堂、手机直播、翻转课堂等教育方式,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这些方法有利于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从教育者向学生过度,产生边际化效果的倾向。

3.3 利用中国文化,占领“互联网+”主阵地

在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媒体作用的同时,发挥网络的优势,掌握政治文化话语权。互联网的开放性,给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提供了平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成为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务必要认清形式,增强文化自信,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占领网络战线。

参考文献

[1]冯淑萍.“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7,(8).

[2]谭建平.关于“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1).

[3]游敏惠,唐妮霞.“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

[4]布超.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着力点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8,(3).

[5]姬广阁.“微时代”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

猜你喜欢
新路径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多元智能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师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