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尧芳
摘 要:朗读训练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中更是如此,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从散文到古诗,朗读训练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度解析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注重朗读技巧的教学,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研究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有着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的日常学习中,学会朗读,对于学生来说异常重要。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将文字变成有感情、有语气的语言,在朗读中充分理解所读文章的意思,从而培养自己的语感和阅读能力。但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朗读不规范,感情理解不到位,无法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不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其日后的学习生涯。而身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在朗读训练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引导,让学生朗读更为规范,切实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让其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真正喜欢上这项活动。
一、注重技巧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
朗读技巧是朗读的基础,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在朗读训练中,朗读的技巧极为重要,停连、重音等的变化,常常会影响整篇文章的意思。而不明白技巧,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捧读”“词不达意”的问题,难以达成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传授学生必要的朗读技巧。
以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断句为例,在没有进行技巧教学的时候,学生们读法各异,有的整句读,有的在中间有所停顿。这样单读还好,若是齐读,由于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为了读得整齐一点,学生们最终都会拉长语调,最终读的效果像一群蜜蜂一样,没有丝毫美感,也容易引起学生厌烦。而在教师讲解后,在句号和逗号停顿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茅檐、溪上、醉里、吴音、白发、大儿、中儿、最喜小儿、溪头后分别再做停顿。而学生按照这种形式朗读,不仅更为整齐,也多了几分真正的古人味道,不少学生摇头晃脑,乐在其中。当然,教授学生基本的阅读技巧并不是指将阅读技巧理论知识一股脑全部教给学生,教师应该注意范读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将阅读的技巧一点一滴授予学生。
二、多种方式开展朗读训练,切实锻炼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单人朗读还是多人齐读,都是朗读形式的一种。身为引导者,教师也不应该将朗读的方式定为一种或者其中几种,而应该对每种朗读方式都给予鼓励,并且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能进行阅读,从而达到足够的朗读时长。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不断督促学生朗读,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初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PPT和舒缓的配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阅读。就着悠扬的音乐,学生郎朗的阅读声回响在教师里。这不仅能让学生充分感觉课文的文字之美,还能让其感受这篇课文所描绘的“鸟之天堂”的美丽,为接下来这篇课文的具体学习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而在课程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朗读大赛,让学生单人或者分成几个小组,上臺朗读课文,在配乐和动作上给予学生自由,学生不仅能够单人阅读,还可以合读、或者一人一句,一人一段。这样,在多种方式的阅读训练下,学生不断提高着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深度解析文章,让学生充分理解所读文章情感基调。
朗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不但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还要求学生理解所读文章的感情基调。小学生涉世不深,阅读能力较差,对于文章的体悟和感受较弱。因为经历较少,有时即使读一篇文章很多遍,也很难理解其真正的思想感情,这时候就需要教师交代文章的背景,并对本篇文章做一个最基本的情感解读。
如《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如果学生不明白近代的百年屈辱,不了解一代代革命先驱的艰难卓绝的探索和前仆后继的牺牲,又怎么能体会“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的激动与自豪?又怎么能明白五星红旗上升,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于中国真正的含义?这时教师就需要普及开国大典召开的时代背景,对那段屈辱而激昂的历史做一个基本的概括,用幻灯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并进行课文范读,对重点句子的感情基调做一个基本的总结。这不仅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握《开国大典》的感情基调,提升其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理解今天的和平来自不易,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和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综上所述,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里极为重要,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感和道德情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朗读技巧的教学,还需要和学生一起深度解析文章,从而让学生明白所读文章的感情基调,并且需要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切实锻炼学生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孟海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名师在线,2019(23):35-36.
[2] 葛桂红.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措施探究[J].华夏教师,2018(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