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底蕴。因此,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经典的诵读,多方面多角度地让学生去阅读一些内容丰富、短小却非常精悍的经典作品,将它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就可以很好地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经典同行,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文学经典;诵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因此,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当前来说,高中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教师过多地关注在语文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整体的语文素養,导致很多学生的整体的文学素养不高,对于传统的经典文学的理解不够,特别是他们写的文章,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立意不深。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对于经典的诵读,在诵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营造诵读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诵读能够最大程度上地开发学生的智慧,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独立地航行,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阅读能够让学生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学生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不断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发现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诵读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笔者会在每节课的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诵读,或者是提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些与下节课有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养成课前5分钟诵读经典的习惯,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调整状态尽快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诗词和文章语句,加强学生的课外积累,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词内涵
对于一篇优秀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情感必定与原作者的亲身经历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在学习相关的作品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的实际经历出发,向学生讲述作者的人生经历与生活,促进学生产生代入感,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且向学生正确展示其中隐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这一课时,笔者就先让学生主动查询有关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并且根据自己的调查分析陶渊明作品前后时期的变化。然后,笔者根据学生的调查与教学内容的规划向学生讲述陶渊明的人生和生活历程,促进学生做作者的理解:“陶渊明前期的作品主要是一些抒发自己对官场黑暗现实和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在后期,陶渊明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田园诗,其中大多数表达了作者守志不阿的高尚情操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另外还有一些通过对淳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陶渊明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不同时期作品的不同特点。”这样,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才能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文章要表达的深刻内涵,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
三、享受诵读过程,提升文学解读
虽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是在语文课堂上深入去了解,最直接接触的当然还是一些诗词与文章,虽然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是文化毕竟是“软实力”,是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融化于无形的一种动力,所以在学习这些文化的“载体”时,需要深入了解用心感受,享受诗词文章所带来的文化气息。
作为文学作品的接受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审美的体验者,比如,读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一千古名句所传递的却是有情人不得眷属的悲哀和无奈,整篇赋词写的是凄楚缠绵,读之使人忍不住落泪,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让学生能感受到的应该是丝丝的柔情与无奈,还有爱情不受祝福的悲哀。再如,读现代散文作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感情确实含蓄而内敛的。全篇用如水般的语言描绘荷塘月色动人的美景,其清新流畅的语言使读者也比自觉沉浸在作者笔下的美景之中,却又能在享受“荷塘月色”时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渴望超脱现实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和伤感。
语文教学的重点确实在教材中所选的篇目,但中心却绝不仅仅是给学生灌输字、词以及文章主旨这些呈现出来的信息,语文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传承传统文化,传承的除了形式、除了需要“记住”的知识,还有文化中的美感和情操,因此学生对诗词、文章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当能真正读透这些作品时,其中的文化内涵才能内化于每个学生的心中,达到学习的真正目的。
综上所述,诵读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鉴赏和理解诗词、文章的切入点,能够打开学生学习学习的大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文章的诵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背诵难度。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诵读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娟.高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再探[D].信阳师范学院,2017.
[2] 李雪敏.高中语文经典诵读课程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