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Leech礼貌原则的适用性及其在英汉文化中的特点

2019-09-10 05:43黄秀娟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
关键词:言语交际礼貌原则制约因素

黄秀娟

摘要:Leech的礼貌原则虽成功地解释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为何要时常违反合作原则下的一项或多项合作准则来制造会话含义,却难免有绝对化、狭隘性等缺陷,影响了该原则的普遍适用性。从文化、语境的作用以及说话人诚恳态度的角度,讨制约Leech礼貌原则实际操作过程的诸多因素,并分析其在英汉文化中的特点,以待更加深入地了解礼貌的本质,有效地完成交际任务。

关键词:礼貌原则;言语交际;制约因素

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理论基础,但与此同时,礼貌原则的研究学者一直试图从更多方面探索礼貌原则的不足之处,如社会因素、文化背景、不同语境和场合等,但说法各有不同。例如国内学者徐盛恒和束定芳分别于1992年和1993年提出了各自的见解,前者认为礼貌原则在于关注自我、尊重他人,后者却直接将其理解为赞扬和贬低。

二 Leech礼貌原则的适用性制约

因素针对Leech的礼貌原则,徐盛桓(1992)指责其中的六对“maximize、minimize”过于绝对化和理想化。过于绝对化,不一定任何时候都符合言语交际的普遍心理;过于理想化,反而降低了普遍性,从而减低了规范性。何恒幸(1994)评论赞誉原则时说得很中肯:一般情况下,人是喜欢别人“赞誉”的,但过多的赞誉,特别是不合时宜、不问场合的赞誉,有时会引起反感。换句话说,Leech的礼貌原则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上的礼貌,是忽视话语所涉及的特定语境因素而假定的可能性礼貌;而运用于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应该是话语层面上的礼貌,是结合特定的语境因素而推断出来的现实礼貌,受到情景、社会、文化、认知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制约。

1 文化影响礼貌言语行为是各语言社团长期的历史传统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密切地联系于该社团的其他文化因素。就不同语言社团的文化而言,礼貌的准则和内涵体现出差异性和冲突性。Leech的礼貌原则忽视了言语交谈的跨文化性,因此,对于来自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人们来说,这一原则是不能得到普遍认同的。礼貌是具有普遍性质的,但礼貌原则下的各准则应该因文化、社会或语言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同的文化对于实现礼貌的方式以及评价礼貌的标准是不同的。

2 情境、社会因素Leech的礼貌原则及基于此提出的礼貌层级都过于绝对化,忽略了语言实际使用中主导交际实现礼貌目的的一些情境因素如交际场合、交际内容等,及社会因素如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等。Leech在理论中没有加入这些变量的作用,降低了其普遍适用性。礼貌语言的运用,首先同交际对象有关。交际对象涉及交际双方的关系疏密、地位高低、辈分尊卑、年龄长幼等因素。一般说来,交际双方关系越密切,地位、年龄、辈分相当,所需要的礼貌程度就越低;双方关系越疏远,越陌生,对方地位越高、辈分越尊、年龄越长,越要客气。陌生人第一次见面通常需要正式客套的礼貌用语,而家庭成员之间,亲密朋友之间用语比较随便,过于字斟句酌反而会因为见外而失礼。

三、英文文化中礼貌原则的特点

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试图补充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后来布朗和莱文森也认为交际者一般是出于对礼貌的考虑才违反合作原则的,因此他们提出了礼貌原则理论“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Theory)。正如前文所说,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他的礼貌准则有六项,每项准则还有两项次准则。

(1)得体准则:a.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b.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受益。

(2)慷慨准则:a.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受益;b.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

(3)赞誉准则:a.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b.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

(4)谦虚准则:a.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b.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

(5)一致准则:a.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b.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

(6)同情准则:a.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b.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减至最大限度。

在2005年,利奇将六项礼貌准则改写为宏观礼貌策略(Grand Strategy of Politeness,GSP for short),亦可以理解为“损己惠人”。这六项次则看似复杂,实则只是在强调不同方面,次则中“得体”与“慷慨”,“赞誉”与“谦逊”指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得体”和“赞誉”指的是怎样对待他人,而“慷慨”和“谦逊”说的则是怎样对待自己。“一致”说的是要尽量和对方看法一致,即使不同也不能采取很直接的方式表达;“同情”说的是要考虑到言语接受者的感受,给予他同情心。利奇的礼貌原则虽然广泛地被接受,但同时也受到一些质疑。

四、结语

综上可見,礼貌现象作为日常生活交际中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对其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礼貌原则是作为一种有制约作用的语用规则而存在的。在汉英文化中,各自的礼貌原则的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却又存在差异性。在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尤其在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要遵守语用知识中各自文化的礼貌原则,注意和掌握其特征的差异性,这样才会使说话人与听说人双方都得到对方的尊重,促进双方的交际更加顺利愉快地进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产生,使跨文化交际更容易进行。

参考文献

[1] Brown&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e[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2]  Lakoff. The Logic of Politeness[M]. Chicago: Chicago Linguistics Society,1973.

[3]  Leech.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1983.

[4]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 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言语交际礼貌原则制约因素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简析好友对话中的不礼貌语言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礼貌原则下酒店英语委婉语初探
主观语境对言语自在表达的影响与制约
关联理论下的语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