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文化”课题引领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主题设计初探

2019-09-10 05:13宋彬彬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2期
关键词:初中英语

宋彬彬

摘  要:“理想文化”勾勒出了理想教育文化模型和未来教育文化建设的方向,两项教育从社会角度体现在人们具有尊重、民主、责任、科学的精神,并以此为核心素养造就“最佳公民”。从学校教育角度,理想教育由扰启开始,经过内省、质疑、实践完成发展任务。从个体角度,理想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追求、养控、审美的能力。

理想文化的研究在课堂上侧重多个维度之间的对话,包含师生、生生、生本、学生自己(即“合作对话式”)等,在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里由浅入深的创设学习、思考、问答和内化的环境,进而提升学科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理想文化;初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

一、观课与学习

2019年9月我们参加了北京化工大附中的课题组活动,专家在评课环节现场演绎了“合作对话式”的模式,让我对这个模式有了更鲜活的印象。这节课的设计从介绍老师心目中的英雄作为导入(复习前一课的人物)开始,老师询问学生对白求恩的了解有什么;进入对文本的阅读,第一次阅读是对白求恩的生平进行排序;第二次默读并回答问题;第三次读要求学生找到所缺失的词或者词组,进而缩小阅读范围并总结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提升对他作为英雄的认识,老师通过板书给出了一些更加丰富的词汇来形容英雄的品质;输出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谈论白求恩的生平和介绍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让其他学生猜测是哪个英雄。

二、评课与收获

如何构建有魅力的逻辑课堂,达到敢于质疑、敢于表达、乐于合作的目的,是两位评课专家评课的切入点。他们抓住《Heroes》这节课的输出内容——讲述白求恩的生平作为主线,以“剥洋葱”的方式倒着推这节课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教育怎么样设计才更加高效。在他们一来一往的对话中我捋顺了这节课的思路,即出示邓亚萍的图片(前一课所学内容),告诉学生这是老师心目中的英雄,并问学生她为什么是英雄;告诉学生白求恩也是老师心目中的英雄,并问学生为什么;第一次阅读了解白求恩做了什么来佐证他是英雄;第二次读了解他在西班牙期间做了什么;总结白求恩为什么是英雄;深度思考白求恩可以是学生的英雄吗,并完成对白求恩生平的复述。如果是水平一般的学生到此就可以结束了,如果是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再谈论别的英雄。

三、评课与反思

反观同一个内容的两个设计,第一个是一节完整的阅读课设计,学生会顺利的完成各个阅读活动,也会对白求恩的事迹有一定的认识,还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白求恩。第二个设计是让学生会介绍白求恩的事迹并重点关注为什么白求恩是英雄,或者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具备怎么样的品格就是英雄了。很明显第二个设计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文本、经过思考后再输出,学生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取慢慢的形成自己的认识,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在这样的设计中学生实现了与老师的对话、与同伴的对话、与课本的对话和与自己的对话。

比对这两节课的设计,推动我思考学生们在考试中C篇、D篇的失分现象,是他们不认识词汇?不了解解题技巧?还是老师的训练是浅层次的?初三年级的阅读课应该怎么上才能帮助孩子真的提高阅读的效果?

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做很多的阅读文本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老师而言,每个模块顺顺利利地讲完也就觉得完成工作了。这样的学习最后肯定提升不了什么,也经不起推敲。

四、反思与尝试

基于学生的现状和对这次活动的反思,我也想依托活动让学生学习变得真实起来。因此我对外研版九年级上册第四模块的阅读课借助“剥洋葱”的方式进行了重新的设计。

第四模块的主题是home alone,标题是I became so bored with their orders that I wished they would leave me alone. 语篇讲述了少年郑晨宇独自在家生活了几天的故事。从郑晨宇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青少年对大人们“过度”的悉心照顾表现出的厌烦态度和对他们生活的干涉。这个话题离学生本身的生活比较接近,学完这节课以后学生能够通过比对父母不在家给他带来的欢乐和离开父母的照顾后现实生活带来的窘迫,进而明确学会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能力很重要。

基于这个目标,我的设计抓住对比这个主线,导入环节以问题开始:你在父母出差期间愿意自己在家吗?那是个完美的holiday吗?今天一起了解“我”的假期。进入文本,找到“我”指的是谁?并预测这个Perfect holiday为什么带双引号。学生各种猜测,吸引他们读文本的兴趣。通过三个问题的粗读感知文本的整体意思,明确郑晨宇的两种情绪:happy 和unhappy。细读后分别找到使他happy的事情,再去探寻父母不在家带来的unhappy有什么。总结这样的happy 和unhappy 是不是孩子自己正在渡过的生活,要想变成happy需要做什么——自食其力,情感教育就顺理成章展开了。最后基于我们学校孩子的情况选择用第三人称介绍郑晨宇的对比生活,一边表述一边教育自己,达到内省的目的,拓宽知识学习的宽度。

五、尝试后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经过尝试后作为老师的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导入环节直入主题,围绕重点展开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了,在形成自己对问题认识的层面上更有实效,这样的认识不是老师告诉他们的。不断深入了解、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为,及时调整“对话”主题、深度与方向。学生通过“对话”,不断推进思考,揭示谜团与困惑,呈现给教师所思、所为的原因或依据。

基于以学生为主体、以阅读课为载体的改变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使教师的作用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生自身参与获得的“渔”应是最鲜活的。那未来的任何C篇、D篇还会是那座大山吗?

参考文献:

[1]王世元,《教育文化构建的人性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G40-055,2016.6.

[2]馬燕,《大众文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理想文化人格》,华东师范大学,2009.5.

猜你喜欢
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Module11 Unit1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教学基于学习记录袋创新评价的实践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M10U1Whatdidyoudo?教学设计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