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有连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以及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流而导致的农村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加,农村学校教学中的学困生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成为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困难。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
那么,如何把这些学困生转化为优等生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工作,谈谈我的一点经验。
一、关爱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源之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老师心中有学生,学生心中才会有老师。例如,我经常利用我们古沟中心学校的大课间活动的40分钟和他们呆在一起聊聊天、做做游戏,谈一谈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听一听他们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内心的小秘密。“亲其师才会信其道”,[1]只有让他们感到老师是爱他们的,是真心帮助他们的,是为了他们好,让他们意识到不能让关爱自己的老师失望,才能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动之以情,施之以爱”。关爱学困生是教育转化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老师如果不能及时地关爱学困生,师生之间缺乏共同的语言,心灵不能相通,教育教学就难见成效。
二、尊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②陶老先生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有较高的人格素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管教育对象是谁,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教育活动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还体现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因此,在轉化学困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不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而是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帮助,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做他们最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用博大的人文精神、宽阔的胸怀教育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发现
其实,每个学困生都有优点,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知道就是老师自身在工作中也希望受到关注和表扬,何况小学生呢?回想一下,对于那些学困生,我们给予他们多少鼓励与表扬呢?学困生本来就自卑,得到的鼓励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对自己也越来越失望。当你与学困生多接触,感情较深时,你会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点,只是缺少发现。比如他们乐于助人、热情慷慨、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或在某学科上面有优势,如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等等。此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赞扬,这样更能够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
四、激励
伟大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指出:“教师应该学会控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2]为此教师应该善于形成学生必要的动机,应创造条件让后学困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自信心是挖掘后进生潜力的基础,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并利用身边本班学生由差变优的典型事例鼓励学困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教师应尽可能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让学困生多做些基础题,以便他们得到肯定和表扬,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增强意志力,克服畏难情绪。
五、协作
转化学困生,教师需要联系学生、家长及相关任课教师。一般地说,小学生比较纯真,他们认为学困生为班级抹黑,丢全班同学的脸,因而不喜欢和学困生交往,这样便容易形成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的现象。为此我开展了班级互帮互助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他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没能及时正确的对待,走了弯路,只要同学们都能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为班级争光的。在安排座位时候,我也尽量让好学生和学困生坐同桌,让优生耐心帮助学困生。我还经常同家长互通电话,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办法。同家长联系,要避免告状的现象,使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希望而去鼓励支持孩子,而不是气急败坏地回家打孩子。与各科教师沟通,向他们了解学困生的情况和课堂表现,并对症下药,寻找转化的机缘,也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复杂的、艰巨的。学困生需要我们去用心关爱他,尊重他,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自信,并且谋求多方协作。只要每位老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倾注爱心,必定能点亮学困生心中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参考文献:
[1]亲其师,信其道——选自孔子《学记》是说一个人只有在亲近、尊敬自己的师长时,才会相信、学习师长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有渊博知识,擅言谈技巧,秉高尚人格.
[2]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讽刺中有爱迪生。——陶行知教育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