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荣誉学院共青团建设模式研究

2019-09-10 04:13陈申元汪璟琳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2期
关键词:团学荣誉学业

陈申元 汪璟琳

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于2009年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旨在培养未来学术大师。首批“拔尖计划”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11所国内顶尖高校参与。为集中资源、着力开展拔尖学生培养,各校相继成立了荣誉学院,其中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等为典型。2018年教育部决定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2.0”,未来将有更多高校参与其中,除了“拔尖计划”,其他高校也成立了类似荣誉学院(或拔尖班),各校对于拔尖人才培养将愈发重视。

“拔尖计划”的实施关乎国家科研人才的培养,而共青团工作同样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在本人检索范围内,关于拔尖人才培养的研究主题集中于整体培养模式、学生选拔、教学方式等,未检索到关于拔尖人才的共青团专题研究,这恰恰是一些荣誉学院容易忽视的方面。对于一名未来的学术领军人才,健全的身心、全面的素質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文希望专注于探讨荣誉学院模式下的团学工作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

●荣誉学院开展团学工作的背景

●荣誉学院开展团学工作的思路

●致远学院团学工作的经验做法

一、荣誉学院开展团学工作的背景

谈及荣誉学院的团学工作模式,先要从荣誉学院学生的特点说起,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学生素质层面:学生数理基础扎实,在文化课或学科竞赛上多有不俗的表现;2、课程安排层面:基础课程(多为数理课程)在学分上和难度上都高于面上学生,学业压力较大,课余时间多用于作业和复习,多数学生选择加入一个以上的课题组,其余可支配的时间非常少;3、兴趣志向层面:学生兴趣广泛,涉及各个领域,但普遍都对自然科学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未来倾向于从事科学研究,毕业后也多选择继续深造。

荣誉学生的特点给开展团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首先,这部分学生对学生活动先天的积极性不足,大学前的教育让他们更重视学业,少部分学生甚至对学生活动产生反感,认为这是影响学业的事情,这一点也是部分家长和老师的顾虑;其次,对于一些对学生工作感兴趣的同学,往往也会存在时间分配不足的问题,抑或因为学业表现不佳而被迫放弃学生工作;最后,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团学活动不像课程有学分要求,因而没有约束力,在一些学生看来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二、荣誉学院开展团学工作的思路

尽管荣誉学院开展团学工作有一些不利的因素,但也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学。

荣誉学生是师生们眼中的“学霸”,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业比较重视,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这些都是开展学术活动和学业分享的先天条件。“学”作为一个重要的连接点,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自然延伸,丰富其内涵,让学生在参与团学活动的同时有所收获,自然也就提升了参与的动力。

团学活动中的“学”,不应与课堂上的“学”划等号,它是脱离专业要求的学习,是一种定义更宽泛的学习,学习的内容不仅限于知识,还应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升,包括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演讲、学生策划等。事实上,团学工作在中国的现代大学中扮演着“全人教育”的重要角色,因而其涉及领域广泛,一般涵盖班团集体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其存在的意义,绝非一句“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这么肤浅,更起到重要的育人作用。对于这批未来承载科学进步使命的人才,我们希望他们不只是“学霸”,而是具备知识整合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复合型领军人才,因而荣誉学院团学工作中的“学”应有着丰富和深远的内涵。

对于本就养成勤学和好学习惯的优秀学生,“学”自然一个能够吸引其参与的切入点,那么紧接着,就需要面对顶层设计的问题。从中心点“学”出发,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第二课堂中“学”如何对第一课堂进行延续和拓展,其大体分为四个方面:

1.搭建学的平台——充分利用校内的学习资源,建立师生之间、高低年级之间、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学习资源,促进学业的分享、传承、互助和交流。

2.提升学的兴趣——发掘学生的不同兴趣,促进兴趣之间的分享,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3.建立学的组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学生自管团队,完善规章制度,使学生活动体系得以良性运转。

4.拓展学的维度——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致远学院团学工作的经验做法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作为首批“拔尖计划”荣誉学院,在成立之后的十年历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培养了一批有志于投身科研事业的优秀学子,“致远模式”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在“拔尖计划”十周年总结评比中荣获评委会全优肯定。致远学院的共青团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学院办学宗旨和学生“优精尖”的特点,既要发挥共青团“团”的优势,又要结合荣誉学院“学”的特点,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致远“团学并重”的模式,连续四年获评上海交通大学五四特色团委,不仅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骨干。

致远学院的团学工作也正是抓住了“学”的关键点,先构建了了完善的学生活动体系,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不断发挥共青团工作“团”的优势。

其一,充分挖掘“学”的内涵,建立“学在致远”学术活动体系

致远团委经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以“自主学习、高低互助、交流分享”为主线,辅以“一刊两会三活动”为载体的学生学术活动体系。

在多年的传承和创新中,致远学院形成了一批优质的学生学术类活动,由相应的学生部门负责运营:定期举办的“学子沙龙”分享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包括:金庸武侠、魔方的数学原理等精彩的主题。“if先生”线上互动形式,每周抛出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诸如:牛排从多高的地方下落才能在落地时被烤熟。同学们自由回答,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致远传承”经验分享会定期邀请优秀学长学姐分享学习科研经验。“教授面对面”活动同学们主动邀请校内学者做客致远,与同学们畅谈人生经历。“致远笔记计划”则为同学们保留下大量优质的笔记资源,形成了涵盖所有基础课程的“经验库”;学生组建了“致远俱乐部”课业辅导团队,每晚定时定点进行;“学霸1对1”结对辅导,为1/3新生配备“专属学霸”,每两周进行一次记录反馈,把课业辅导真正落到实处。致远学术节作为学业分享中心的年终大戏,目前已举办两届,展示致远学子全年的科研成果,搭建了学生间合作交流的平台。

丰富的活动和举措不仅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更已然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充分发挥“团”的力量,形成“团学并重”的工作模式

学院高度重视班团建设,注重主题团日和团改金的过程指导,并要求与专业紧密结合,在班团集体建设的同时有所学,如:计算机方向的“好心同学帮学习”互助项目促进班级内部帮扶、生命方向的“交大草木志”在实践中学习植物学知识、化学方向的科研经验分享网站等,并且注重项目的可传承性,让好的项目由低年级继续传承下去。

1.以团拓学——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团学工作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不仅能学习知识技能,也能结交志同道合的友人,学院举办课程式培训,提升演讲、ppt、视频制作等实用技能,组织领导力培训营攀登计划。此外,积极搭建交流学习的桥梁,举办由15所国内顶尖高校共同参与的“致汇英才”荣誉学院青年峰会,与浙大、南大、中科大组织联合暑期支教,与山东大学合作开展人文通识教育,与西交钱学森书院举办学生交流会,也为同在“拔尖计划”的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

2.以团乐学——提升学习生活乐趣

团学工作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乐趣,起到调节生活节奏的良性作用,借由中秋节、万圣节、感恩节的契机,团委学生会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团建活动。组织“奔跑吧致远”、“凤凰杯”定向越野、致远十佳歌手大赛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抓住每年新生季和毕业季的关鍵节点,组织全体新生参与为期一整天的户外素质拓展,用心用情办好每年的迎新晚会、毕业典礼和毕业舞会。

3.以团促学——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致远学院鼓励同学们做“学术的主人”,为同学们自主学习提供了各项支持,除了利用学院物理空间建设“学业分享中心”外,在假期开放所有教室、会议室为同学们准备竞赛保驾护航,支持学生成立数学讨论班,物理研讨班、开展竞赛辅导、读书分享。积极的引导也促使致远学子在学科竞赛上屡创佳绩,在ACM全球总决赛,丘成桐数学竞赛,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U21全球创新挑战赛中不断争金夺银。

“团学并重”的积极引领不仅让致远在学风建设上收获广泛的认可,更激发了学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致远学院的学生在主题团日、团改金、班团集体建设、校运动会、乃至军训中均取得优异的表现,展现出了“学霸”们团结进取、综合发展的新风貌,也让团学工作持续发挥其重要的育人作用。

总结:我们需要认识到在荣誉学院开展团学工作的特殊性和必要性,因地制宜,不断摸索和创新,构建适用于荣誉学院的团学工作模式,培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的未来科学人才。随着拔尖计划2.0的实施,将有更多高校参与到荣誉学院的建设过程中,希望上海交大的工作经验能为其他高校荣誉学院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一丝借鉴。

作者简介:

陈申元 1992年6月 上海 初级 硕士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团学荣誉学业
荣誉时刻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关于高职院校团学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浅析如何加强高校团学组织的凝聚力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高校创新性团学干部培养探索
荣誉背后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团学组织建设创新性思考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