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艳
摘要:本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多边合作的实践,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全球化理论、合作与竞争理论的观照下,梳理了职业教育多边合作发展的特色属性,认为现阶段职业教育多边合作存在多种类型,其合作主体包括国(境)内外高等职业院校、行业、企业、政府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通过对“一带-路”战略下职业教育多边合作现状的深入调查,在肯定了职业教育多边合作取得成就的基础上,就其现阶段合作办学面临的经济政治环境、教育体制差异、服务能力和规划定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本研究以中柬南洋红豆学院为例,对其建设的宏观环境、建立的动因、建设目标、发展现状和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职业院校;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中国与各国签订了大量的项目和订单,使得国内企业在技术、资本、贸易等各个方面实现了“走出去”。但是随着合作的深入,中外各方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来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企业面临的挑战需要与职业教育院校开展合作,另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中最为灵活的一环,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其开展多边合作。
1.一带一路战略
“一带一路”倡議是中国在国家层面提出的一个跨洲际的区域经济带建设倡议,是经过二三十年经济飞速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背景下,提出的宏大的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战略在国家层面被提出,主要体现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几次公开讲话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决议中。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建议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几方面的合作。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面和多方位开放合作的新局面。这意味着“一带- -路” 倡议已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
2.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专门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含义,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校的最主要区别在于职业性:普通高校是一元定位,主要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等职业教育是双元定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还要通过多种举措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正是这样的定位,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在1990年以后得到较快速度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时代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规定和要求:首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发生变化和转型升级,对人才的类型和所需的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亟需高等职业教育改变原来的人才培养方式,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其次,随着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我国县域经济正在发展壮大,尤其是县级市和全国百强县,亟需大量对口的专业技能人才,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合格的劳动者和管理者助力城镇化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最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内很多企业实现跨国发展,在这样的经济发展红利中,职业教育需要结合新时代的产业发展进程,实现专业与产业需求的匹配,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3.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多边合作面临的困境
3.1国家间的政治文化格局不同
“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的国家中有一些处于“转型发展期”,其新旧政治权利主体正在更替;一些国家处于政治格局动荡状态,因其政治体制不健全,旧的政权和体制仍然有强大的根基,导致新体制很难站稳脚跟,政权更换频率比较大。中东地区,阿拉伯联盟面临分裂势力的挑战,国家建设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政局很难稳定。南亚地区,印度对地区局势具有较强的影响,中国想在南亚建立稳健的合作关系面临很多的挑战。虽然南亚地区很多的小国家急切盼望“一带一路”战略带来项目和合作,急切盼望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国内政局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合作面临不小的障碍。东南亚的国家政治转型速度较快,因此会产生政党分歧。此外,因“一带一路”经过的多个地区存在民族问题和宗教矛盾,国情异常复杂,部分地区还存在武装冲突,局部地区经常发生战争。种种因素使得沿线国家和地区难以拥有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也势必会有摩擦,这给职业院校开展海外教育合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3.2国家间的教育体制不同
“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有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这此国家的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不同,其教育的体制机制和模式也各不相同。在政治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其教育体制也逐渐发生改变。原本公立学校独树一帜,现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集团和个人创办私立学校。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私立性质的学校持续占比.55%以上,这种教育政策和激励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开展海外教育合作之前,职业院校应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另外,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体制机制存在不同,在合作的高校在学历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互认、资格互认等方面存在诸多挑战,这就需要我国的职业院校不断争取沿线国家的政府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支持与合作,以促成学历互认、学分互认等。目前,与各国院校间的教育合作和交流还没有统- 的办学流程和办学模式,各院校、企业、行业和协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能靠自身的实践和尝试来积累经验。部分国家没有中外教育合作的监管机构或者监管不到位,因此院校要持续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止损和解决问题。
4.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合作的策略
4.1发挥专业优势
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通用专业的竞争力并不占优势,对海外学生的吸引力有待加强。衡量一个学校的专业竞争力,主要看专业特色、专业实力和学生掌握的技术技能,因此需要从专业寻找突破口。
首先,从比较的视角,培育我国的特色专业和院校的强项专业,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培养具有比较优势的专业技能人才,开展具有针对性、多层次和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其次,职业院校要紧跟一带一路”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适度调整与原来产业对口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建立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吻合的专业和课程,满足“走出去”企业的用人需求。
最后,地方职业院校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区域的主导产业,合作设置专业群,结合区域的支柱产业进行专业细分。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应结合经济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在拥有自贸区或港口地区,院校可设立国际物流与管理专业群,如国际贸易专业、物流专业、外贸金融专业等:在制造业为主的城市,院校可设置工程专业群,如机械专业、电气专业、机电专业等。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好时机,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申报了“农业技术应用推广引领中心”中的“中亚国际农业交流中心”子项目。中心建成后将服务并满足中亚五国对我国农业技术、生产模式、农产品转换等农业技术培训方面的需求,为我国“走出去”的相关企业提供员工的技能和语言培训。广东省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马来西亚UCSI大学和顺峰集团联合建立境外高等教育机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依托UCSI大学的旅游及酒店管理系,设置中式厨艺及服务专业。正是因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中餐专业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其善于挖掘自身的专业潜力,使得粤菜和中餐烹饪教育可以顺利找到合作伙伴,在海外实现新的发展。
4.2对接国际标准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间、民族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各国的教育制度也逐渐趋同,教育更加开放,互动增多。职业院校与“一带- -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可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将国外优质的教材进行本土化改造,设计满足行业、职业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和项目。职业院校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以技能发展为根本,以能够胜任工作为检验教学的标准。我国职业院校海外办学也应关注国际认可度,形成“国内院校+国外院校”、“国外学分+国际认证” 和“国内职业技能证书+国外职业技能证书”的职业教育互联互通模式,将院校的课程和职业认定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同时,将我国的特色专业和课程在兼顾培养目标的同时与当地的社会和文化相结合,进行本土化教育。例如,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合作的TAFE项目就是结合澳大利亚的课程体系和学院评价标准开展教育的。在引进职业资格证书方面,奥地利一成都国际焊接培训中心是先行者,项目由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成都市汽车产业研究院和奧地利经济促进学院三方联合创办。该项目全面引进奥地利WIFI的课程体系、培训模式和评级标准,借助奥地利经济促进学院完备的教育培训经验,按照国际ISO 9606/EN287- -1 标准实施学员的培训及考核。学员理论和实践全部通过考核,可领到学院颁发的欧洲通用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在新加坡与南洋理工学院联合创办研习基地,这是我国在海外创立的第四个研习基地,合作与交流的范围广 泛,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文化和语言等等。
4.3 利用地域优势
在促进民心相亲方面,地缘优势不可忽略。职业教育国际化需要放眼世界,更应从自身区位优势出发,立足自身的特性、功能和实际,科学、合理定位自身的办学目标。地理位置是海外教育合作与交流不容忽视的细节,地理位置相近的区域,气候、文化和语言比较接近,合作交流过程中可以避免很多障碍。例如,广西高校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的院校和企业的合作,截止2017年5月,广西与东盟国家的院校间开展的合作项目达到70多个。广西的职业院校具备与东盟国家进行深度合作的区位优势,因此应着重做好与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的院校和政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内蒙古与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当地的职业院校可与这两个国家开展深度的教育合作,并逐步完善教育合作的法规、政策和机制等。尤其是内蒙古与蒙古国,在蒙医和蒙药两个领域可以共同合作和开发。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又位于中国一东盟自贸区的最前沿,两头链接东亚、北部湾和珠江区域,与东盟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可与东盟的国家进行教育、文化等的合作与交流。宁夏与“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古往今来都有贸易和商业的往来,尤其是与阿拉伯国家的往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更应积极开展文化、语言和社会等方面的合作。黑龙江与俄罗斯毗邻,发展至今,黑龙江和俄罗斯的高等教育合作项目达到22个,涉及俄罗斯的十儿所大学,涵盖18个专业,合作交流的学生达1600人。黑龙江省成为全国与俄罗斯开展教育合作项目最多的省份。
总结:
最后为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下职業教育多边合作的顺利开展,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提升办学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发挥专业优势,实现海外新发展:发挥地缘优势,深化交流与合作:对接国际标准,满足本土需要:组建教育联盟,实现共赢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