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新
摘 要:初中数学教育与高中数学教育有本质区别,初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范围内,而高中数学教育的知识难度得到提升,一步的知识探索和推广,使高中数学更上一层楼。本课程特别注重对学生综合数学知识的深入解读和挖掘,与初中数学的知识相比,高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更具有综合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不需要趋同。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高中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新的探究性思维,要求高中数学教师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将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联系起来,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入学教育为良好的凝聚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学生入学时需要做好入学教育工作。虽然入学教育很简单,但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是数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工作之一。入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和高中凝聚力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紧迫感,消除松弛情绪。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向老师咨询,多和同学讨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要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任务:第一是要教学生高中数学在整个中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是要学好数学。通过实例与初中数学的比较,说明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的特点及其对学生的作用。第三,阐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本质区别,介绍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并指出注意事项。第四,可以在选班级时组织年级学生谈谈自己刚接触高中数学的内心感受,并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教学进度。
二、教学内容的衔接
与初中数学教科书相比,高中数学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具有更大的广度和范围。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理论理解更为抽象和逻辑,要求高中生具备数学综合能力。对于数学学习阶段的新生来说,很难马上适应这本数学教科书。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分析高中数学教材的过程中,不要站在高中阶段的最高峰,而是要在对初中数学教材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一步一步使高中数学教师在分析高中数学教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第一周,要有意识针对学生的基础、教材的空白和淡化部分以校本课程的形式,编好学习资料,用一个月的时间给学生补习,重点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特别是二次项系数不为1和含字母系数的多项式),分组分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韦达定理及其应用;3、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它的3种表达形式,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的顶点,最值的确定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这样,高中新生就可以保持不厌学的心态,根据高中教科书的知识内容,缓慢地展开思维和思考,以利于知识在高中教科书中的应用。从日常实践活动中总结出这些活动的反作用,从大量直观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总结了所反映的数学知识点的一般性,揭示了高中生對数学教材理解的困境。例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高中"三维几何"教学活动时,首先,教师解释什么是"三维几何",为什么要应用三维几何知识。初中数学中的"几何学",指出平面几何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法生动地表现出来。介绍了三维几何的不足之处,并利用多媒体数学辅助手段,以视频的形式,及时展示了三维几何在实际城市街道规划、道路规划和家具安装中的优势。通过对初中和高中数学教科书的有机分析和衔接,使高中生的平衡得到了一次拓展。教师将物体的构造深化,使得几何的基础知识得到灵活的应用。
三、教法、学法的衔接
目前,初中教科书的叙述方法相对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有趣,结论容易记忆,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就高中数学教材而言,课本中对知识叙述的相对严谨,并且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都明显提高。对于高中新生来说,有一种谨慎的感觉,因此,高中教科书可以在初中使用。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多举例说明知识要点,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让整个课本能更好的深化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互联网技术,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构造,对课本的知识能直观的理解,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重要任务。指导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的基本环节,如"如何预览"、"如何听课"等。使学生自觉预习、听课、作业、消化、归纳可以有机结合。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并且做好初中与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结合教学的基本目标以及高中数学的教材,并且依据学生的对数学的掌握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逐步实施。在速度方面,要放慢初步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进度。在知识介绍中,如果能与初中知识点结合起来,就应该引证,让学生感到熟悉。在实施知识的过程中,首先要在教材中实施"双基地",然后灵活扩大教材的使用范围,拓宽教材。
四、学生身心发展的衔接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优化教学环节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状态,使他们善于冷静地总结功课,振奋精神,积极调整学习,在失败面前努力取得成功。
五、结论
在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思维认知的基础上,逐渐展开对高中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接触数学时有个过渡阶段,从而理解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在客观规律和技能。最后,提高学生独立探究数学学习和深化数学学习的能力,这也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俊杰.浅谈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
[2]浅谈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杨美艳.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