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珍
摘要:我们知道,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数学知识的编排系统发生了较大的调整,导致一些数学知识在学习时学生已有的必备知识不足。然而,没有这些必备知识,其学习起来是很困难的。为了解决这些困难,教师不得不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本文就尝试着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角度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初高中数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79
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反思必修、选修模块的教学,笔者发现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施新课程的教师普遍反映,新课程实验的初中毕业生在进入目前使用新课程的高中阶段后,既有优势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数学学科表现出的优势:参与新课程实验的初中毕业生思想活跃,课堂参与能力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数学问题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表现得比较积极主动,数学探索能力有所加强等等。存在的问题是:这届学生在学习高中新教材时有明显的知识欠缺;在数学推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特别在处理一些繁琐的代数运算、几何推理问题时困难较多;计算能力下降等等。鉴于以上情况,应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给予重视,并研究相应对策。下面,笔者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初中新课程,减少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下,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运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和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在初中只学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即使是简单的应用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通过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相比,课程内容、结构、要求与呈现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归纳如下:
1. 内容理念的变化:与教学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形成,内容选择更有助于学生思考、有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2. 代数部分的变化:与教学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降低了繁杂的数字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和方程不等式的解题要求,淡化了某些主干知识的内容。主要有:(1)注重估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2)注重运用计算器、计算机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整合;(3)更加注重数学化过程、建立数学建模的过程、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
3. 几何部分的变化:与教学大纲相比,《数学课程标准》较大幅度地降低几何证明的要求,一些内容在具体要求和呈现方式上都发生了变化。主要有:(1)几何课程更加重视几何模型从现实世界中产生的过程,加强了直观和非形式化的内容;(2)通过对空间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全面理解几何对象和空间现象,把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和推理能力的提高建立在让他们亲历观察、操作、思考、想象、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之中;(3)课程标准对证明的技能训练有了一些改变,证明的数量明显减少,删去了大量繁、难的证明题,而与具体情境结合的空间推理和合情推理增多;(4)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直观和非形式化的几何内容,这些内容有益于增进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把握。
4. 《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统计这部分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理统计意识。
5. 《数学课程标准》对课题学习做出了明确说明,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此外,义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有较大差异。《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均衡设置课程、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二、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不同教法和学法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少,难度低,课时较多,因而教学进度慢,对于一些重点、难点,教师总要反复讲解,多次演练,直到学生完全掌握。有些初中教学重视学生对不同题型的记忆,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造成学生在中考结束后知识的大量遗忘,从而进入高中后,在学科多、强度大的情况下,无法适应高中学习。
而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加上课时紧,对一些重点和难点虽然也会巩固,但不会像初中那样反复巩固。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做好以下几个工作: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包括整理课堂笔记、整理错题集)。要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做作业前一定要先阅读课本,回顾课上学习过的内容,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在新课标下,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更注重与现实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加深知识的理解,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会让数学脱去古板、神秘的外衣,使学生觉得可亲可敬。
三、研究初高中学生身心变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面对全新的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让一些对数学学习不是很自信的学生不敢正确面对数学的学习。
同时,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不愿意参与,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愿嘹亮回答,对上黑板演板更是躲之不及。与教师的日常交往存在隔阂感,形成了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的表现差异很大,一部分学生非常成熟,处世做人的方法态度极为老练,如果用以学习,则表现得学习理性,成绩突出;如果不是用于学习,则这样的学生很难沟通。另一部分学生则很单纯,对同学、教师依赖心理很强,学习缺乏独立性。
四、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1. 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补充他们的知识欠缺
新课程实验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的知识欠缺问题,主要体现在知识内容深度不能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所以,补课时,应特别注意加强、完善原有知识的深度,注意使补充的知识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补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与今后高中学习有紧密联系,而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删减的内容。其二,《数学课程标准》降低要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最容易被高中教师忽略,因为这些内容的主干内容虽然存在,但内容、要求大大减少或降低。
2. 补课过程中,除补具体数学知识外,还需补一些隐性知识
相对于显性知识的学习,隐性知识的补习实际上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注意具体知识所蕴含的技能和思想方法,通过补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注意课程理念变化造成的潜在影响,如对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要求的不同之处,一个学期以来的教学实践,深感学生运算能力、几何推理能力的下降。
3. 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补课
新课程实验的初中毕业生在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等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补课过程中应发挥学生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和主动性强的特点,采取教师适当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做一些有一定运算量和综合性强的练习题。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兴安中学 54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