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大专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途径和方法分析

2019-09-10 00:02魏曦
青年生活 2019年3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魏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育大会上做出重要讲话,回答了三个根本问题,号召各高校,探索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途径,而工匠精神是大专类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精神向导和职称,培养工匠精神也是这类院校实现培养指标的行为途径和载体,与“大思政格局”紧密相连,大专类院校应谨慎剖析工匠精神的意义,探析做好工匠精神思政教育的实用性途径。

关键词:大思政格局;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引言:

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应培养怎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回答及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国各高校顺应“大思政格局”的形成,全力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然而,工匠精神是大专类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精神向导,大专类院校应谨慎探析做好工匠精神思政教育的实用性途径。

一、“大思政格局”下“工匠精神”与之联系及含义

(一)思政工作与“工匠精神”相辅相成

第一,“工匠精神”是注入思政工作的鲜血。大专院校应将“工匠精神”引入学生思政观的培养中,紧密集中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职业技值等品格的教育,以充分落实《意见》中“立德树人”的思想。第二,“工匠精神”的培养准则来自于思政大环境。根据《意见》的指导思想,总结出高校思政工作要以“文红义专”为准则,人才培养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符合“中特主义”的同时,应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有强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梦想,有担当[1]。第三,“工匠精神”培养途径与思政工作落实途径一致。“工匠精神”生生不息,需着重提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制度支持、校企合作、校风纯正缺一不可,而这也是思政大格局的要求。

(二)“工匠精神”的含义

首先,“精益求精”是技术内涵。“工匠精神”这个词语,溯源久远,《周礼》中讲“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工匠在为达到工艺品极致精美的目的,而对自己严苛要求,提高自身技艺,对工艺品进行精细、反复的雕琢,精益求精。人们常用“能工巧匠”“巧夺天工”来赞美工匠,表达对他们的敬佩,而“巧”、“能”这正是因为工匠坚持不懈地磨练职业技术能力、探究技术窍门、严卡产品质量才得到的称赞,因此“精益求精”是工匠必备的精神美德,也是工匠技术要求的最高标准。

其次,“职业操守"是价值内涵。人的价值观形成阶段,正是学生时期,而“德”几乎是所有企业选拔人才的关键,正所谓“做事先做人”,因此,在这一重要阶段,大专院校“大国工匠”的职业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关键,思政教育应将担当意识放在首位,职业操守、集体意识也是核心所在,为培养德智俱佳的优秀工匠而奋斗。

最后,“创新智造”是时代内涵。新时代,“智造”比“制造”更能赢得大众的好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唯有青年人有智慧、重创新是永不枯竭的动力,而“工匠精神”更需要在执着于精细的同时,追求創新。所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一定是“创新智造”,只有传承思想精华,创造新的瑰宝,才能真正发扬“工匠精神”,才能整体提高“大国工匠”的素质,将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思想力量,转化为富国强国的物质财富。

二、思政教育大环境下工匠精神培养的实效性方法

(一)顶层设计,建立“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大专类院校战略培养方针的一大重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方向、工作部署,都离不开“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建立,大专类院校在思政培养过程中,应着重注意顶层设计工作,为实现培育“大国工匠”的最终目的打好基础[2]。

然而,首先应确立政策引领、制度保障。校方应广交企业,给学生提供广泛的机会,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工厂等,加强校企合作,并在校内推广规划教学,建立学分互认、企业课程入校门等制度,邀请企业专家,引入专家教学的课堂元素,给“工匠精神”培养提供有利条件。其次,学校还应强调学生的主位意识,倡导“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坚决杜绝教师满堂鸭填,彻底摒弃旧式教学方法中的糟粕,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现代化的厂中校、校中厂、订单班、学徒制等制度,以保证“工匠精神”培育能够在实践中得以落实。

(二)营造氛围,实现“工匠精神”全方位培育

学生成长、学习、生活等,需要良好的氛围,大环境影响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工匠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学校可以集中开展“工匠文化”教育研讨,集思广益,开展主题教育月,鼓励学生通过组织、参与宣讲会、演讲比赛、“工匠文化”知识挑战等活动,亲身体会工匠文化的内涵和魅力。除此之外,学校注意宣传,在合适的位置张贴标语,评选出“模范工匠”向学生宣扬榜样的事迹等,以实现“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全方位培养“工匠精神”。

(三)分段培养,“工匠精神”全过程养成

思政教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实践中寻找方法,采用分段教学模式,用适合年龄、年级的标准要求学生,尽力保证“全过程”的培养方针。比如,大一学生思想可塑性强,为使学生牢记“工匠精神”的内涵,对“工匠精神”在学生学习和工作中的意义体现产生深刻体会,学校可以着重开展大一学生的座谈交流、讲座学习、参观等教育形式;而高年级学生则更需要工匠技能的学习,学校应对其进行全方面的实践教育,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职业技能,通过严格的考核、职业道德教育等,使学生体会职业技能在工匠精神践行中的重要地位。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专类院校思政教育应融合“大思政格局”,在上下求索和永不停止的思考中,找到有效性强的途径和顺应实际的方法,实现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一致目的,为新青年的成才增添砝码。

参考文献:

[1]梁云凤,周惟公,李雪,etal.培育“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7):317-319.

[2]房美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65-165.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