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方法

2019-09-10 07:22张家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张家柱

摘  要:数学在小学的学校教育工作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学生的学习生涯当中同样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理性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数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呢?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高段;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学校将学生按照学年,将学生分为三个阶段,即一到二年级为小学低段,三到四年级为小学中段,五到六年级为小学高段。小学高段的数学内容相较于中低段来说,难度有了明显的上升,且知识量同时激增。很多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不愿意学数学,甚至放弃数学的学习。这一现象出现后,很多教师却将出现问题的原因归咎于学生的自身因素,却不对教师所使用的的教学方法展开反思。而教学的本质正是师生双方双效交流、互相影响的过程。因此,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做出优化。

一、改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当中,教师受到升学的影响,采用单向输出的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与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学到知识,但学到不等于学会,很多学生在课堂当中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到了课下,就将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究其原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占据了课堂的主导,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过程与知识的发现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学习效率、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展开反思,通过不断地学习最陷阱、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并不断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为学生带去更加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师不正确的教学观念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更体现在课堂结构上。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高端数学课堂当中,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传授学生更多知识,不自觉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时间,进而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心理依赖,一旦离开教师,走出教室就不会学习。因此,教师要进行转变,从“师本课堂”的组成形式向“生本课堂”的组成形式过渡,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教师则扮演学生学习过程当中的参与者与引导者。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尊其师,信其道”。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行为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想要帮助小学高段的学生的数学成绩,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开始兴趣培养教学前,很多教师会产生一个疑问,小学高段数学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相对比较困难,且学生至少已经渡过了五个学年,培养兴趣是否已经为时已晚。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由于小学中低段的数学,接触到的内容百分之八十都是能够依靠生活常识去理解消化的,其数学的性质不强,而到了高年级当中,知识的数学性质明显要强得多,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以《扇形统计图》的相关教学为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活动。让学生自主对本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如休息时喜欢玩的游戏、喜欢的课外读物、喜欢的音乐等进行简单的统计,并通过教材与教师的指导,完成扇形统计图的绘制,进而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不仅高效地掌握了知识,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当中,完成了本课的学习。

三、丰富课堂内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本身的诉求已经逐渐转变,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量同样不断增加。因此,课本当中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科普教育,在课堂中接触到教材之外的内容,进而拓宽学生的眼界,并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更加浓厚,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学学科当中,“七桥问题”是相当经典且有趣的问题之一。虽然现在的教材对“七桥问题”的体现不够,但教师可以在进行几何图形的相关教学时,向学生展开科普。将教室当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有效利用,让学生进行科普,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在科普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利用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思想,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使学生能够逐步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并逐渐掌握这种数学方法,灵活运用到解决问题当中。

四、优化迁移反馈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用到知识的迁移原理对学生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运用知识迁移对学生进行教学,往往得不到及时反馈。很多学生对曾经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新知识,为教学的深入开展带来了不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辅助教师完成知识迁移教学。

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教学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便可通过知识的迁移,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分别进行简单的复习。在此环节之后,教师便可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并使用曾经学过的运算定律,对思维导图中的题目进行混合运算。在学生将运算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回收思维导图后,便可以通过学生在思维导图中题目的答案获得反馈,进而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对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个例性问题进行针对讲解。

综上所述,教師在进行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时,首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向“生本课堂”进行转变;其次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受到兴趣驱使,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要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科普,拓宽学生的眼界,活化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李邦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农家参谋,2019(04):167.

[2]艾艳君.重视体验,发展素养——浅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重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20+122.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小学高段散文教学策略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