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丽玲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最新成就之一,它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广大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结构,拓宽了师生视野,使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然而,我们反思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它就好比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生动优质的课堂教学及便捷丰富的课外教学时,也有其负面影响。本文主要根據本人近几年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总结与反思,希望能和广大教师一起,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使其更好地为地理课程服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应用;反思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地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其中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传统的地理教学依赖于书面印刷文字和图像。而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信息多元化、资源多样化、交流快捷化等特点为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搭建了一个合适的平台,创设了一种新文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开拓学生的思路,改变传统教学形式,促进了教学改革,并培养了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所以在地理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一、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1、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去感知去体验,进入一种模拟现实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它能克服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的缺陷,从而对地理产生兴趣。
例如:讲解“地形雨”这一知识点时,以前只是在黑板上画简图,配合教师的讲解,课堂上明显没有生气,学生学得也含含糊糊。但现在我运用信息技术用FLSH展示迎风坡、背风坡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地形雨是如何形成的?”在学生理解了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基础上,接着教师提问“锋面雨是如何形成的?”最后展示锋面雨在我国的移动情况视频,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地形雨与锋面雨的区别。这么生动的动画视频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兴趣自然浓了。
2.动态模拟,轻松突破难点
地理教学中,有些地理难点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模板,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松突破难点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地球公转形成的两分两至,学生难以理解,这就要通过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模拟,创设逼真的情境,既直观又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等高线地形图” 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很抽象,住在平原地区的孩子没有看到过山体部位的形状,我把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基本原理、基本特征利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图、文、声、像并茂,使学生对山峰、山谷、山脊、陡崖、鞍部等五种部位概念变得容易理解(特别是山谷、山脊的判断,再加本人的板图),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了。因此运用多媒体可以轻松解决许多地理重点与难点,创设并呈现出接近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必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巧用网络资源,自主解决地理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地理的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很方便地获得由各个国家、各个国际组织和各个地方的各类信息,为学生探求知识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也为地理教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网上探究,从而完成任务或搜索出问题的答案,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都出口矿产品,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从网上找到原因,从中去筛选地理学角度的答案。又如让学生探究中东石油运输路线,伊拉克某石油公司想通过海洋,向中国上海、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出口石油,请同学们在世界地图上设计路线,并说出网上搜出经过路线的各重要经过地点的特点、设计意图、展示并介绍自己设计的路线、相互评价不同路线的优缺点。这样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操作、猜想、验证、收集材料,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等,得出初步结论。
4、练习讲评课容量增大,同时还可分层教学
练习讲评课也是以前“头痛”的课型。地理习题地图多,但讲解时不可能把每道题的图都画在黑板上,但不画只讲,学生听不明白,画,又耽误时间。再者讲得太细,浪费了优等生的时间;讲得太粗,后进生又留下许多疑问。有信息技术作支持后,我常把练习讲评课分为四步进行,第一步:用展示台公布结果,学生一看便知道哪些对,哪些错;第二步: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在小组讨论;第三步:疑难点拨,对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第四步:展示过程。将一些疑难题的解题详细过程展示给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看,同时出一些思考题让基础好的同学做。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照顾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课堂容量也大很多。
二、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反思
反思我这几年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其中也存在不少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1、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中板书的作用。
刚开始运用信息技术上地理课时,一堂课下来,除了板书课题,黑板上再无它字,总认为PPT里有课堂小结内容,板书可以忽略了。可第二天再问学生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却一脸茫然,原来板书没有,课件里虽有小结内容,但一晃而过,学生在大脑中并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图,所学知识都是零乱的。所以使用信息技术还要不忘传统教学手段。
2、教材要作取舍,信息量不能过大,重难点要突出。
有时教师把认为有用的所有知识点全部都在课件中体现,没有主次之分,主干与枝叶纠结在一起,全盘着力,结果收效甚微;有时课前没有精心备课,不了解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更不考虑学情,针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做详略的处理就全搬到课件中,这是一种“教材搬家”似的多媒体教学;还有时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作了解,也不相信学生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不分重难点地将所有知识都在课件中呈现出来;甚至有时候把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学生难以听懂的课外拓展内容也罗列到课件中。诸如此类的种种做法都会导致课件容量过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将课件内容一一呈现,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很短,留给学生讨论、做笔记的时间很少,参与互动的机会更少。自然一堂课下来,知识点不能落到实处,教学效果甚微。
3、要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互动不能少。
信息技术所使用的只是冷冰冰的机器,虽然有关教学内容和信息都提前输入到电脑中,但人的情感是无法输入的。有些教师一边播放PPT,一边滔滔不绝的讲解,完全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而学生是有丰富的情感,需要教师使用丰富多变的身体语言去感染他们,引导他们。如教师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或教师的某个提问,一个探究活动的设计等等常常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随着老师一起去体验情感,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当信息技术运用不恰当时,不仅使学生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而且多次重复的视觉刺激容易使学生大脑疲惫,注意力分散,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地理各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学会学习地理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创造出最佳教学效果,是我们地理教师的最大追求!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J].中小学电教,2017。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陶莹2015(2)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城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