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世荣
摘 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关键的起步阶段,这个时期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数学作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基础学科,必须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关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认知、主动实践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问题与对策
引 言:
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于学习容易产生一定抵触和厌学的情绪,因此需要教师予以积极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关注数学概念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升,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科学实施来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体验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
首先,教师仍然过于注重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涵及宗旨,在活动课的实际教学中仍旧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讲课习惯,将数学概念、过程分析等按自己的方式讲解给学生。导致实践活动课的氛围较为紧张压抑,并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活动课更倾向于一种形式,很难发挥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强调提前预设,学生容易产生一定的依赖感,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都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针对于活动的设计,对于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尊重。要知道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才能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和趣味,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最后,教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实战经验不足。这是因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师多半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长年来受到应试教育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基本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对于其中活动的组织、规划和经验都不太成熟,整节课的教学氛围缺乏一定的生机和活力,教师没有完全投入精力和关注。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
想要解决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最首要的是教师要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将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觉到参与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深入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更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和活动目标,给学生营造一个新型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实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价值。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圆的周长和面积》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方式,借助一些教学用具来拼接和搭建,在实践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圆周长及面积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每一名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数学基础、理解程度等因素的不同,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培养学生的独立个性。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进步情况,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促使学生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加强数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全班学生的整体性进步,将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代数初步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数学基础将其科学分组,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难度上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通过活动来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加强学生的活动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百分数》中有一个“纳税”知识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理解相关题目,从中自然地渗透百分数的知识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纵观当今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師一定要重视数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内容的优化,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华夏教师,2019,129(09):41.
[2]朱翠英.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