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活动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是计算,小学阶段,计算更为重要,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的会计算,计算率不会随着学生的客观原因而下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去寻找。
关键词:计算;错因;教师策略;学生策略
计算是所有数学活动的基石,离开了计算,数学活动便成了空穴来风,无本之木。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计算好,则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大量材料说明,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计算的正确率反而呈逐步下降的趋势。有人说,影响计算正确率的原因是粗心,不是不会做。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的人粗心,有的人细心呢?
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出现计算方面的错误,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数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学好,基本计算能力没有形成。
2、缺乏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那么知道了症结所在,如何对症下药呢?
作为教师你可以这么做:
(1)计算应从规范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计算的错因往往是因为所谓的“粗心”造成,粗心的人往往思维不严谨、不全面、不深刻,观察力、记忆力、理解力较差。追根溯源这却是一种习惯性错误,这种错误经常是因为长期“自以为是”而养成的习惯,一旦形成,更正起来十分困难,为避免学生这种坏习惯的形成,老师需要扎实开展了“三个三”计算“规范行动”,即计算书写三规范:数字书写要正确、作业书写要舒展、草稿书写要美观;计算格式三规范:横式要分开、竖式要用尺、规则要铭记;计算习惯三规范:验算要常态、错因要分析、订正要及时。并分年级细化成册,长期坚持落实,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优秀的运算能力素养。
(2)计算落脚课例研
《新课标》精确要求:“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而这种能力要求学生既要熟练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又要强调算理的理解。为进一步驾驭计算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落实一是计算是根,要我们要长期在课堂上关注算法和算理的相辅作用,权衡两者之间关系,不可有偏倚之嫌。二是要以教材為根,对课堂长度、宽度、深度做好适度的把握,提升课堂质量。三是坚持“大问题”教学和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以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计算还得纸上谈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为了促进学生在小学各阶段的基本运算能力的逐步形成,教师每天应该训练孩子对计算题的熟悉程度,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的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有印象。长此以往,你会发现孩子计算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这么做:
(1)抄题必对 先对后算
对于一些学习粗心、不专注孩子(尤其是书写糟糕的)计算出错的大部分原因都是在抄题过程中犯的,要么就是第一排抄对,第二排誊错,数据出错,从而导致算的错题,北师大版教材中习题设置中就有森林医生纠错的题,这也是从孩子们平时犯错中找到的症结所在,对于这种过失性错误,建议孩子们抄题的时候,要先与原题进行核对,然后再进行计算。目的是谨防抄错数或抄错题。
(2)认真审题 思考周全
对于一些计算可能会相对要复杂一点,因为我们越往高段学习,我们学习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越多,我们接触到的不仅仅只是整数,有些时候会有小数、分数等的结合,有些题可以进行简算,不用死算,这个时候,并不是拿着一道题就开始做,不思考,不审题,只要求速度,我们如果拿过一道题,要仔细看看,认真想想,看看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数字的特点;想想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能否简算。尤其对四则混合运算,要做到层层审题。
(3)字迹清楚 书写整齐
这一点往往是孩子们从一开始学习数学的关键习惯,不能把字写的自己都看不清楚或者别人都认不清楚,要把字写清楚,就是在草稿纸上写,也要写得工工整整。有些时候,在草稿纸上演算过程也是最能反映自己在计算的过程,在二次检查的时候也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计算环节有没有出错,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小数点、进位点、退位点等都要书写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齐、合乎规格。目的是谨防因字迹潦草而出现错误。
(4)细心检查 坚持验算
是否你经常会发现一些成绩较好的孩子,一般在做完题后,都细心地检查,看看结果是否合理,然后进行验算。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孩子做完题目之后,就开始左顾右盼,按耐不住,东张西望,数着时间快点过去,或者是根本就做不完题目,其实计算不仅考察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同样考验的是他们的细心和耐心,昨晚题目不是就完了,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验算绝不能摆样子,走过场。这是避免错误的关键一步。
(5)有错必改 引为戒鉴
可能很多孩子你一问他,计算难不难,都说不难,但是为什么有些时候总会在一种题型或者一类计算上反复出错呢,这个时候就要自己反思一下,每次的改错真正弄懂了么,是不是对这类问题的基本算法熟悉了,是否真正能够举一反三了,还是说只是改个答案,就任其放在哪里,不管它,等下次考了又不会做了,对错题一定要改正,还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应记取的教训,找出防止错误的办法,绝不允许有未加改正的错题。
计算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如果我们真的能按照以上几个方面去反思,那么对于计算而言,我们学习计算会更加轻松,学生对于计算,也会计上心来 算无遗策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15.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6.
作者简介:
罗娅(1993.07),女,汉族,四川资阳;中小学二级;研究生;嘉祥外国语学校;学科教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