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红
摘 要:田径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对于促进体育的整体性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意义。而在当前,随着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田径的教学也自然得到了重点的关注与研究。本文的论述也即在于此,并以农村地区的小学体育课堂作为依托对象,将核心内容设定为对田径队伍的构建主题,希望能够为当今的农村体育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田径队伍、课堂教学
田径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的田径比赛则是公元前776年的希腊奥运林匹克村所举办,项目也只有“短距离赛跑”一个。而发展至今,田径已经成为了包括竞走、跑、跳跃、投掷等四十多项运动的总称,故而,由此可见,田径之在体育运动体系当中的重要性。在农村地区的小学体育课程当中,针对于田径队的构建和相关训练教学,笔者以为,还应当充分结合地区特点和地区学生自身的特点等进行综合考量,如此才能保障目标的最大化实现。以下,笔者便秉持这一理念,对农村小学田径队的构建,分四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1.科学安排训练周期,确保团队训练实效
田径运动的训练一般在课余进行,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起这一段时间对学生展开训练,便成为了构建高质量田径队伍的关键所在。而针对于此,我们则可以首先建立起科学的田径项目训练制度,以合理的周期性训练安排作为保证,如此,便可以确保团队项目训练教学的实效性。在内容安排上,还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念,在精讲的指导基础上引导学生多练,并对相关目标实施严格标准的要求,从而为团队的训练质量提供充分的保障。
例如:我们首先从训练制度这一层面展开分析。每周的课余训练次数应当保持在5次左右,且每次的训练时间要保证在60分钟以内。此外,再到更为细化的部分,诸如每一组动作的练习还要根据具体的目标规定出具体的次数等等。其次,便是具体的训练实施过程。以田径短跑的运动训练为例,笔者将发展短跑能力的练习按照难易程度,分为了摆腿能力练习、伸展髋能力的练习、退让性工作能力的练习、蹬摆协调配合能力的练习、腿部力量练习、摆臂练习、提高步频的练习、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能力的练习以及短跑的综合性能力练习9个层面。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按照既定训练制度展开练习。譬如:在“摆腿能力”的练习中,有一项“快速高抬腿”练习,是田径短跑的初级训练内容。这一动作的练习方法是跑前提纵,身体保持高位,过程中抬起的大腿面与地面基本平行,小腿要自然下垂,双臂同时做有节奏的摆动。对于这一动作的训练,笔者按照小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条件,將练习节奏规定为10个高抬腿为一组,并且要在练习中至少做够3组为合格。诸如此类,笔者将每个环节的动作都制定出符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科学训练章法,而学生们则在这一严谨的练习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升,从而为团队建设质量的提升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2.注重课程资源开发,增强训练的趣味性
小学生的身心特性以“玩”为主,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的训练过程中,应当秉持以“寓教于乐”的理念对课堂进行创设,如此,才能够避免小学生在田径运动的练习中产生枯燥心理,从而在无形中导致队伍建设效率的低下性。对此,我们可以深入挖掘田径运动内涵,并着重利用农村地区优势,对课程资源进行多元化的拓展开发,以趣味性为主导进行教学训练的创设,从而使之得以在开放型的训练中更为积极地投入到练习当中,为高质量田径队伍的构建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以田径跳远项目的教学为例。针对于跳远教学的创设,笔者则借助于融入游戏元素的方法进行改进,指导学生们展开了相应的练习。如:首先利用农村地区优势,在室外选择一块较为空旷的地区作为练习场地。其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跳”的兴趣和欲望,笔者将“跳远”的情境设定为“青蛙过河”的主题,即,青蛙通过在荷叶间跳跃最终完成过河的目的。在这一情境的铺垫下,笔者通过画大圈小圈的方式代表“荷叶”,并在这些“圈”中灌水作为障碍物,以此促使学生们在跳跃“障碍物”的同时得到有效的“跳远”锻炼。这一课程形式的开发,其新颖的游戏性质极大地吸引了田径队员们的参与热情,同时,在进行跳远练习中,带水的“障碍物”则给学生们的进一步拓展练习提供了良好的依托,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小学田径队伍构建目标的有效实现。
3.加强项目系统训练,提升团队战术素养
田径等相关运动的教学,除了技术性层面的教学之外,另一个关键的因素是战术的教学培养。战术对于一个团队来说,其教学地位与技术一项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战术则主要面向于整体性,是保障学生技术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存在。针对于此,我们应在团队建设当中,向学生们有意识的灌输战术思想,将有关运动项目在比赛中的一些技术发挥安排或体能安排的理论进行灌输,进而在结合到具体的锻炼当中,从而使之可以在系统性的训练中战术素养得到良好的促进。
例如:我们以田径中长跑运动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中,除了对学生的技术教学作出合理安排之外,还在战术方面做出了明确的制定。以“女子800米”为例,一般情况下应采取匀速跑的安排,但在某些阶段中还应作出适当的提速和降速。如:在比赛起跑时要猛冲一下,让自己此时可以处于队伍的前排部分。等到跑出几十米后,要慢慢降下速度,调整呼吸,根据自己的体能选择与自己水平相等的速度进行随跑。而此时,要着重于对自己呼吸的不断调整,尽量保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方式,如果实在无法坚持则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方式,加大呼吸深度,增强肺部的通气量。之后,在比赛跑的途中还要注意对圈数的掌握,我校操场为250米一圈的场地,就是3圈稍多,如此,便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在匀速跑中如何适当的加速变速。诸如此类,在这些理论性的教学下,笔者组织学生们以此展开初步的练习,并与模拟练习中总结经验,制定出更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中跑战术。
4.开展项目竞争比赛,培养团队的竞争性
田径运动是一项竞技型的综合运动,因此,对于一个田径队伍来说,积极地竞争意识和心理,便成为了获得优良成绩的关键所在。故而,由此可见,在田径队伍的建设当中,对学生竞争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而针对于此的教学,则可以通过开展项目竞争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加以引导。即,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质的运动竞赛,以此激发其争强好胜的心理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例如:以“400障碍跑”运动为例。在教学之余,笔者便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次障碍跑比赛。首先,是对赛制的设定。笔者采用了小组制的形式作为比赛的框架,并秉持以每个小组水平相当的原则进行了组员的划分,以每组2或3人作为标准。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比赛竞争的氛围,笔者将比赛形式定为三回合制的方式,并以小组全员最终的平均成绩来判定比赛的输赢。如此,在这一赛制的基础上,不仅竞赛的参与达到了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同时,在小组分配的前提下,每一个小组成员为了自己小组的胜利,亦或者为了不使自己拖慢小组的成绩,都在竞赛中投入了最大的精力,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内在的竞争精神,从而为田径团队整体素养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前提。
总而言之,针对于小学田径队伍的构建,一方面,在技术教学训练层面贵在坚持,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待每一次的学习;其次,在团队建设方面,还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将正确的团队理念灌输给学生,并积极通过实践性的方式让学生切身的参与到其中,如此,才能更为充分的保障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为高质量的团队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孔祥宏.浅谈小学田径训练队的建设与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2]李爱霞.农村小学田径运动员选材和训练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3(12)
[3]许晓春.农村普通小学田径运动员运动训练研究[J].运动,2010(01)
[4]阮光清,王立虹.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讨论[J].福建体育科技,2004(02)
[5]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