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青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阅读要经历一个“双向”发展的心理过程:首先要从读懂语言文字(字词句段篇)到领悟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回到探索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上来。所以“读”和“写”是紧密相连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加深和提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促进。我就从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来谈谈是如何寻找读写结合点进行训练的。
一、低年级在读中练习写话,积累词语,掌握句式
新课标更明确指出:低年级的学生要学会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且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结合日常教学实践,我认为低年级读写结合点可以是,以词语为中心,进行读写训练。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应该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体会。低年级,有效的字词教学固然必不可少,但教师更要善于找准字词和生活之间以及字词和文本之间的两个联系,关注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寻找读写结合点,把它们运用到写话教学中去,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如教二年级《北京亮起来了》,我发现文章虽不长,却有3个成语和6个四字词语,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认真读课文,找出四个字的词语多读几遍,并和同学讨论,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话。还可以仿写比喻句、拟人句为切入点,进行小练笔,更好地促进了阅读感悟。
二、中年级在读中练习写片断,积淀语言,学习写法
有了低年级用好词写话,仿写比喻、拟人、排比等小练笔的铺垫,中年級就可以在写具体、写完整一个片段上下功夫。但是,读写结合并下是读什么写什么。读与写,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读为写服务。只有正确理解了读写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作用,才能既重视阅读能力的训练,又重视作文能力的训练。读与写之所以能结合,正是体现在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上,从片断阅读中找出中心句,作文结合练怎样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从片断阅读中学概括一段话中的层次关系,作文结合练遣词造句;从片断阅读中学作者怎样观察事物,作文结合练观察方法。将这些规律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接规律以读学写,写中再读,使读与写相互沟通,融为一体。叶圣陶先生说过“一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中年级,可以将一个精彩片断作为一个例子,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同步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倔强的小红军》第二段作者细致而又生动地刻画了小红军倔强的形象。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在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小红军的倔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关键的句子来理解,尤其是小红军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很有特点。这一段通过描写小红军拒绝上陈赓的马,拒绝接受踪赓绐他的青稞面这个细节,小红军把生的希望留结别人,宁愿舍己,也要为人的高大形象展望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精读这个片断,体会作者用具体事例写由小红军的形象特点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练笔:又如学习《翠鸟》开头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我也会写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我写出来比翠鸟更可爱。写完,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小练笔跟课文比较,谁的写得好,好在哪里?因而有的学生还学会了修改自己的习作。就这样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还真练到了位。
三、高年级在读中练习细节描写,学写具体,提升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由此可见,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主要抓好四个类型的结合点:①仿写点:模仿别人的文章进行练笔。学生可以在体裁、结构、写法等方面与原文类似,根据自己熟悉和了解的内容,有所改变,有所创造;②补写点: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都留有艺术空白,这就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教学中,我便抓住文章的空白处、定格处、概括处、省略处,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灵活地再造语言,把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和体验直接在语言中反映出来;③续写点: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学习《穷人》一课,可以安排一个续写的练习;④改写点: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可以在原文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它的形式有: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改变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仔细分析、梳理每篇课文,从文本中找寻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但应指出,不是课文中的每一个语言材料都可以训练的材料,而是需要教师精心审读、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读写结合的“点”。教师既要总揽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全局,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才能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好读写结合点。只有这样,读写结合训练才可能科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