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龙
班主任队伍作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班主任的素质和专业化程度不仅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及长远发展,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而班主任队伍的不断更新必然是学校发展的必经过程,培养新的优秀班主任也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职业学校,新班主任在自我发展过程中面对着很大的挑战。
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从学生层面讲,中职学生绝大多数为中考成绩不能上普高线的学生,多年的教育经历使他们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家庭教育缺失:调查发现本班学生单亲家庭所占比例为2%,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占36%;80%的学生家长一周陪伴不超过5小时,76%的学生在假期每天通过电脑或者手机上网达到10个小时,大众媒体特别是一些负面信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独生子女问题、社会不良风气也影响着这些不能理性分析问题的孩子。诸多问题必然对德育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从教师层面讲,其一,教师从学生轉变成老师,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转变,由原来在校被管理到管理别人,这种不适应对于新教师而言尤为突出。其二,新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书本和大学课堂,缺乏经验,在班级管理中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这样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其三,新教师在入职后要求参加教育部门开设的班主任培训班,基本达到持证上岗,但是短期的培训缺乏实战经验,对现实管理意义不大。其四,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公共课教师一般都是师范院校毕业,而专业课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类院校,缺乏最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性知识。新教师队伍的现状必然造成管理的低效。
从学校层面讲,学校虽然为新入职的教师安排了师傅,也明确了师徒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但是没有明确的对师徒之间交流成果的考核标准,另外没有形成奖励师傅的机制,因此多数流于形式。此外,部分学校对班主任考核存在不公开、公平的现象,不利于调动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利。
班主任自我完善的几点建议
学会爱学生 教育就是用一颗心感动另一颗心,一颗心温暖另一颗心的事业,教师事业是关于爱的事业。作为新时代灵魂的塑造者,新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需要也有权利被人尊重。只有站在平等的位置,才能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言”。其次,包容学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职高学生一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用包容的态度面对问题,用包容的态度处理问题,当然包容不是处理问题不讲原则。最后,还要接纳学生。一个问题学生也许让你焦头烂额,甚至会影响一个班级的发展,但作为班主任,你要接纳他,接纳不是一味的纵容,更不是破罐破摔的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建立与学生的友谊,是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学生的思想和情操,而不是带他们去参观,坐在篝火旁烤土豆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
不断学习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今中外对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都要高于其他行业,当代教师应该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要达到这些基本条件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教师要读经典,中国五千年文化绵延不断必然有其致胜的缘由,在管理中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被后人尊称为“八德”;道家则注重“无为”的管理原则、辩证的管理谋略、清虚自守的领导品质、注重知人的人力资源论、善用众智的决策思想、把握时机的时间管理意识;法家则强调依法治国;在西方,管理则是一门专门学科。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型学科也是教师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只有科学地认识不同人的不同特质,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当然专业知识的过硬也是必须的。另外,诸如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等都要有意关注,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成为新时期的好老师。
记录班级管理日记 很多教育家的成功之路都是从撰写教师日记开始的,聚焦当代国内外优秀的教师如李镇西、魏书生、雷夫等等,他们多数都在写教育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其实这些琐碎的事情在我们身边几乎每天发生,正因为他们有意地记录下来,通过整理、对比、分析、研究,才能成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教师日记不需要高大上,没有格式上的要求,只需要把自己做的工作以及自己的点点思考感悟呈现在纸上即可。当我们把这些素材分类对比就有可能得到意外的发现。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写教师日记是教师自我发展的渠道和方法之一。
有创新思维 创新在任何领域都是必要的。创新目的是努力地激发每一个个体的积极性、能动性,为团队服务。而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在班级管理寻找不同的管理方式,只要有利个人发展,有利于班级管理都可以发掘自己的智慧,走出一条新的路子。真理姑且没有绝对的,对于管理只有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