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红梅
工读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针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比其他学校更为重要。工读学生是青少年群体中的特殊一类,工读学校更应根据其特殊性,有针对性、有区别地进行心理引导,逐步改善心理失衡,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为此,北京市东城区工读学校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有了些新的体会:多渠道、交叉渗透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非仅仅依靠心理中心的力量。
开设课程
除了与原有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生理卫生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外,还可利用活动课、班团队活动等其他形式,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报告、讨论、座谈等,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再者,受过心理或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并不多,教师只有在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培训、研讨、实践、总结、提高等一系列环节后,才能达到心理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
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或专门活动室,配备相应数量的专兼职教师,对少数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除此之外,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和调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改善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效果。
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学校领导、行政人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不同程度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转变他们的观念,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将心理教育与各维度工作结合
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长期以来,很多人不敢承认工读学校学生是一个心理偏常的群体,这也就导致了工读教育缺少心理教育。而德育则一直在工读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并已经渗透深入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向德育学习经验,借鉴德育的模式、方法,在学生中间扩大影响,使学生了解、接纳,从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内的全面发展。
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家长,在工读学校,班主任是学生接受这个世界的起始点。作为一班之“长”的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确的引导、扶持、帮助和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工读教育工作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各个学科教育中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润物细无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每一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每一个任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利用学科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熏陶。
寓心理教育于活动中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可以组织参观博物馆、开展野外训练等活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
校园环境 环境是一门隐性的教育课程,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设计“校园心理墙报”,加强校园的绿化建设,让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面向学生家长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每学期的家访一直列在学校工作计划之中,我们可以进行充分利用,向家长介绍有关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校和家有效合作,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积极争取社会的心理支持
工读学校中,还有一部分有严重不良行为和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情绪起伏大,心态稳定性差,觉得很难被社会接受,同时他们也很难接受社会。学校应该在他们还沒有走上歪路的时候就干预他们、教育他们、帮助他们,但他们迟早要离开学校的保护,走向社会。因此,获得社会心理支持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式、方法,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工读学校的设立是为了防止这些青少年步入犯罪的深渊,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治。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行为产生的根源处着手,标本兼顾,从个体健康成长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