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个有“台阶”的挑战运动场

2019-09-10 07:22:44徐雁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台阶动作游戏

徐雁

幼儿挑战性运动课程核心目标指向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主要涉及平衡协调灵敏、力量耐力、坚持和自主四大关键经验。儿童对挑战性运动关键经验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经过许多个不同的中间水平面,尝试一系列的挑战活动,依靠恰当的教学策略,历经多个学习发展进阶,逐步达成。在进行幼儿挑战性运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运动资源的提供对于幼儿经验获得的重要性。

我们对园所环境进行梳理,不断尝试为幼儿提供多样化、可变化的运动资源。为满足每名幼儿在活动中探索挑战行为的需要及发展的需要,我们尝试打造一个有“台阶”的运动场,即搭建数个从幼儿运动关键经验始端(原有水平)到终端(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脚踏点”,激发每一名幼儿敢于挑战的冒险精神,促进其运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搭建“预设引导式”台阶

我们认为运动资源的挑战性设计有两个途径:一是资源本身具有挑战功能,二是资源间组合变化带来的挑战性。围绕这个认识,我们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水平,开发了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悬垂区、平衡区等相应的资源区,并将各年龄段幼儿动作发展目标融入运动资源的设计中,搭建“预设引导式”台阶,引导幼儿沿着已有蕴含动作目标的“台阶”,逐层小步递进。

1.袋鼠比跳高

跳跃是运动的重要能力,跳跃动作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双脚跳、单脚跳、纵跳、向前行进跳等,但无论哪种跳跃形式,都包括某些共同的动作结构:准备、蹬地、腾空和落地四个阶段。考虑到安全,我们将跳跃区创设在铺有PVC防滑地面的室内走廊里。其中,有一组“袋鼠比跳高”的游戏情境,就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纵跳触物的运动能力。我们在走廊里悬挂了数十个颜色、动作各不相同的小手图案。以园区最矮幼儿站立并手臂上举时指尖的高度再加10cm的高度为最低值,绿色小手悬挂时以此高度为下缘处。以园区身高最高幼儿站立并手臂上举时指尖的高度再加15cm的高度为最高值,红色小手悬挂时以此高度为下缘处。在此两个数值之间,我们悬挂了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小手。这样的设计让每名幼儿都能在这个区间里找到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目标,并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尝试挑战更高水平。

2.松鼠投坚果

投掷动作通常可以分为掷远和掷准两类,两类活动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肌肉力量,需要全身动作的准确和协调,具有良好的目测能力等。我们将投掷的目标物化到投掷区的环境创设中。张贴正确投掷动作的示意图引导幼儿模仿学习;提供海洋球、弹力球、报纸球、魔术贴球等大小、轻重、软硬、触感不同的丰富投掷物;悬挂装饰有白云和小鸟的蓝色绸带,作为投掷高度提示,暗示幼儿掷出的球要超过蓝天白云;在地面上贴上4.5m~6.5m不等距离的彩色提示线,激励幼儿投向更远的目标。为激发幼儿参与投掷的兴趣,我们还以“怪物森林”为主题,创设了多样的投掷目标:有高高树顶上的鸟窝、矮矮树洞里的怪物、张着大嘴巴的怪物、头顶上撑开的一把把透明伞……幼儿还可以穿上大裤衩、粘球衣,两两合作、小组成团玩投球、接球、躲避球的游戏。投掷目标物从大到小、从矮到高、从固定到移动,幼儿的投掷能力在兴趣盎然的游戏情境中逐渐提升。

3.猴子荡秋千

在悬垂区我们间隔设置了吊环、吊绳、单杠等可以进行身体悬垂的器械。为了鼓励幼儿上肢用力使身体悬空,我们在吊环之间悬挂了一些高低不同的充气球,引导幼儿用脚去触碰球,体验双脚离地时“悬”的感觉和乐趣。在幼儿目光所及之处,张贴着图文并茂的层级挑战卡,以一星、二星、三星、四星的难度提示,鼓励幼儿逐步增加悬垂时间,探索多种悬垂动作。从5秒到20秒,从静止到轻轻晃动,鼓励他们乐于坚持、勇敢尝试、不断超越。在日常的随机观察和定期测查的数据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幼儿的上肢力量获得了显著提升。

4.蜘蛛搬新家

我们因地制宜,利用园舍外部数根梁柱间的距离,用钢索架起了几道绳桥,并把整条路线分为5段,每一段都根据幼儿年龄设置了不同的高度、长度,并逐层提升难度:有的加了纵向的或固定或活动的线绳,有的添加了有一定宽度的布片,还有的悬挂了间隔一定距离的拉手……幼儿在绳桥上移动的动作,从可以双手平移到需要松开后再抓握,从双脚可同时踩住到必须单脚抬起移动身体,间隔由短及长。不同难度的阻碍设置,让幼儿在反复探索挑战绳桥的自主运动过程中,不断提高上肢力量、身体平衡能力和耐力水平。

二、塑造“生成变化式”台阶

规划良好的运动场地和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是促进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础。在开发高结构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围绕低结构资源挖掘适于幼儿自主运动挑战的内容。一些低结构或半结构化的器械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运动能力。

我们选择了几处相对空旷的地方,为幼儿创设出数个“可变”的自由运动场地,提供丰富、可自由变化玩法的低结构材料。活动开始,幼儿先对即将开展的运动游戏做初步的自我规划,包括选择材料、运动内容等,然后根据个体或小群体的规划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建构组合和运动挑战。他们既可以在自己的运动挑战区域进行游戏,也可以到其他人的运动区域中体验互动。

在操场上,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塑料的长短棒、方形和锥形组合器械,可以自由搭建各种障碍和通道。幼儿可以驾驶自行车、滑板车、踩踏车、搖摇车等各种车辆来穿越自己建构的“车之迷宫”。在铺设塑胶的空间里,我们提供竹梯、木板、桌椅、波纹管、轮胎等各种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由创想、自主构建成有一定情境的运动场地。幼儿的合作伙伴不同、器械的组合方式不同,运动场地也不同。在此场地中,幼儿自由进行走、跑、跳、攀登、钻爬等不同的身体活动,获得了更多的运动乐趣。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还会将新经验和老经验进行组合,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进行组合,生成全新的创意。比如,在游戏“小兵训练营”中幼儿就将之前建构的高山、大桥、隧道等元素重新组合在一起,建构起一个全新的“小兵特训场”,相比原有的组合,挑战性和刺激性大大增加,动作也由原来单一的动作晋级为跨跳、爬行、攀爬、向下纵跳等多样动作,对幼儿来说更具挑战性。

基于低结构材料的自主运动,由于器械位置和功能的不固定性,提供给幼儿更大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空间。幼儿能根据个体运动能力、兴趣和需要对低结构材料進行搬运、搭建、组合和运用,自主设计运动内容,发现新玩法。这可以激发幼儿运动的创造性,挖掘其运动的潜力,更能锻炼幼儿的综合能力,让幼儿真正实现“快乐挑战运动”。

三、形成“互动激励式”台阶

活动中,师幼、幼幼间的良好互动,对于幼儿发展来说同样重要。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和洛克都非常强调榜样的作用,教师精湛的动作技能和积极投入的态度,是幼儿积极参与运动的有效助力。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他认为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也是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幼儿与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幼儿之间的互相影响,可能比成人的影响更有效。

1.教师激励

在运动活动中,教师应与幼儿在一起,通过给出正确的示范和讲解,让幼儿了解活动的各个环节和重难点。教师还应观察幼儿的发展水平,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现状,支持幼儿的运动需要。当幼儿出现犹豫、害怕、退缩等情况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这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克服运动中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还能够培养他们勇敢和坚持的意志品质,对形成和谐融洽的师幼关系非常有利。

在运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幼儿对活动进行回顾及讨论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反思与总结中获得帮助和提升,使幼儿在更具知识的教师的帮助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2.同伴互动

同伴是幼儿在身心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同伴的榜样作用对幼儿有着重大的意义。幼儿可以在同伴面前充分地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对于幼儿来说,与同伴的相处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在混龄跨班区域运动游戏中,中班幼儿的加入,促进了大班幼儿运动的积极性,为了给中班弟弟妹妹做好示范,原先不敢尝试翻越小木屋的大班哥哥,现在敢于尝试了;原来不能坚持走完轮胎墙的大班姐姐,现在能坚持到底了……来自弟弟妹妹的赞赏和崇拜,比教师给予的肯定和鼓励更为有效。游戏中,大班幼儿也替代了教师,在游戏中介绍游戏规则、佩戴安全护具等,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观察他们的活动。

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相互模仿、相互学习、互相提升的重要机会。

四、运动场注意事项

1.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学前阶段运动刺激的数量比质量更为重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要保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我们开发的这些运动资源可以充分使用在晨锻、集体教学、下午游戏时间等各环节中。针对晨间户外锻炼、日常活动等时间段,我们详细制定了班级使用安排表,既确保每个班级、每名幼儿都能使用到各运动区域的资源,又有效地避免了场地使用的冲突。除此之外,我们每周还定期开展一次全园性的自选区域运动的游戏。

2.给予及时的了解和引导

《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指出:划分不同的区域,可以减少冲突,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当我们将幼儿园的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后,确实满足了不同幼儿、不同运动的需求,但同时也出现了幼儿因过于追随自己的兴趣或爱好或因为性别原因,而导致过于偏向某一类运动。

为缓解此类情况,教师需要通过设定特定的、明确的运动目标来引导幼儿更全面地发展。我们为每位幼儿准备了“运动护照”,每次活动后让幼儿记录自己活动的运动区域、参与程度,大班幼儿还会记录下自己的心情、感受和游戏同伴,从而帮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班级幼儿的运动现状。结合每周一次的分享交流,教师对有明显偏好的幼儿做出引导,促使全体幼儿运动能力全面、均衡地发展。

3.重视全面的安全和保护

在运动活动中,对幼儿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幼儿的安全只有得到了有效保障,运动才有意义。

首先,每次活动做好充分的安全防护工作。活动前,细致考虑活动安全隐患,如活动场地的选择、设备设施的运行、器械位置的摆放,仔细查问幼儿的着装情况和身体情况。活动中,放置必要的保护器械,关注教师站位,观察幼儿的身心状况等。活动后,帮助幼儿分享和积累自我安全保护经验。

其次,运动环境中渗透安全提示。将师幼共同制作的直观形象的安全标记符号呈现在环境中,引导幼儿在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的信息的不断刺激下,产生自律行为。

再次,开展专题体验活动。让幼儿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进行运动,使幼儿形成某一特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行为。如:躲闪投掷物时,用双手保护头部;摔倒时,不用手撑地,用滚动身体的方式卸力;感到身体不适或受伤了,要及时主动地告知老师。

猜你喜欢
台阶动作游戏
动作描写要具体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台阶
小说月刊(2015年11期)2015-04-23 08:47:31